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露菌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露菌病

黃瓜霜霉病又名露菌病,俗稱跑馬乾、黑毛、瘟病等,是由古巴假霜黴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黃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和花序,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特別是黃瓜進入收瓜期發病較重。黃瓜霜霉病是日光溫室黃瓜生產上最嚴重的流行性病害,發病後能在一兩周內使黃瓜大部分葉片枯死,黃瓜田一片枯黃。

黃瓜霜霉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中國上海地區黃瓜霜霉病的發病盛期保護地栽培春季在3-6月露地栽培在4-6月,秋季露地栽培在8月下旬到10月、保護地栽培在9-11月。

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病品種,浸種催芽,培育壯苗;選用健壯無病幼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黃瓜霜霉病

別名; 露菌病、跑馬乾、黑毛、瘟病

為害植物; 黃瓜

為害部位; 葉片、莖和花序

病原; 古巴假霜黴菌

發病症狀

霜霉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苗期發病,子葉上起初出現褪綠斑,逐漸呈黃色不規則形斑,潮濕時子葉背面產生灰黑色霉層,隨着病情發展,子葉很快變黃,枯乾。成株期發病,葉片上初現淺綠色水浸斑,擴大後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綠色轉淡褐色,後期病斑匯合成片,全葉乾枯,由葉緣向上捲縮,潮濕時葉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層,嚴重時全株葉片枯死。抗病品種病斑少而小,葉背霉層也稀疏。

病原菌

病菌的孢子囊梗無色,單生或2-4根束生,從氣孔伸出,上部呈3-5次銳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個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檸檬形,頂端具乳狀突起,單胞,淡褐色。孢子囊可萌髮長出芽管,或孢子囊釋放出遊動孢子,變為圓形休止孢子,萌發芽管,侵入寄主。卵孢子球形,黃色,表面有瘤狀突起。

病因及規律

黃瓜霜霉病病原為鞭毛菌亞門假霜霉屬古巴假霜黴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 ,該病菌的孢子囊靠氣流和雨水傳播。在溫室中,人們的生產活動是霜霉病的主要傳染源。黃瓜霜霉病最適宜發病溫度為16-24℃,低於10℃或高於28℃,較難發病,低於5℃或高於30℃,基本不發病。適宜的發病濕度為85%以上,特別在葉片有水膜時,最易受侵染髮病。濕度低於70%,病菌孢子難以發芽侵染,低於60%,病菌孢子不能產生。

病菌在保護地內越冬,翌春傳播。也可由南方隨季風而傳播來。夏季可通過氣流、雨水傳播。在北方,黃瓜霜霉病是從溫室傳到大棚,又傳到春季露地黃瓜上,再傳到秋季露地黃瓜上,最後又傳回到溫室黃瓜上。

病菌為活體專性寄生真菌,種子不帶菌,病菌主要靠氣流傳播,從葉片氣孔侵入。霜霉病的發生與植株周圍的溫濕度環境關係非常密切,發生起始溫度為16℃左右,而流行適溫為 20~ 24℃,且要求相對濕度在 85%以上。該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將其稱為"跑馬乾",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擴大再侵染,即可釀成大災,因此防治此病的關鍵是儘早發現中心病株或病區。[1]

參考文獻

  1. 黃瓜的霜霉病怎麼治最好, 360問答 , 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