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兜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露兜草 |
中文名稱:露兜草 拉丁學名: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 界屬:植物界、露兜樹屬 門綱: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目科:露兜樹目、露兜樹科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 |
露兜草,多年生常綠草本。地下莖橫臥,分枝,生有許多不定根,地上莖短,不分枝。葉近革質,帶狀。生於林中、溪邊或路旁。可作為園林水景景觀用植物。
信息
種中文名:露兜草
種拉丁名: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
科中文名:露兜樹科
科拉丁名:Pandanaceae
屬中文名:露兜樹屬
屬拉丁名:Pandanus
國內分布:粵,桂,瓊
命名來源:[Fl. Hainan. 4: 535.f.1076. 1977]
中國植物志:8:020[1]
簡介
露兜草又叫野菠蘿,露兜科熱帶小喬木,屬於紅樹族譜,原產海南島的野生固沙植物。形態奇特,果實像菠蘿,堅硬而含木質,少許肉質部分可食用,葉纖維可編製成刷子、網、席等,花芳香,根、葉、花、果都可以藥用。[2]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地下莖橫臥,分枝,生有許多不定根,地上莖短,不分枝。
葉近革質,帶狀,長達2米,寬約4厘米,先端漸尖成三棱形、具細齒的鞭狀尾尖,基部摺疊,邊緣具向上的鈎狀銳刺,背面中脈隆起,疏生彎刺,除下部少數刺尖向下外,其餘刺尖多向上,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明顯的縱向凹陷。
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由若干穗狀花序所組成,長達10厘米;雄花的雄蕊多為6枚,花絲下部聯合成束,長約3.2毫米,着生在穗軸上,花絲上部離生,長約1毫米,傘狀排列,花葯線形,長約3毫米,基部着生,內向,2室,縱米,背面中肋呈龍骨狀凸起,有密集細刺,心皮多數,上端分離,下端與鄰近的心皮彼此粘合;子房上位,1室,胚珠1顆,花柱短,柱頭分叉或不分叉,角質,向上斜鈎。
聚花果橢圓狀圓柱形或近圓球形,長約10厘米,直徑約5厘米,由多達250餘個核果組成,成熟核果的果皮變為纖維,核果倒圓錐狀,5-6棱,宿存柱頭刺狀,向上斜鈎。花期4-5月。[3]
生長環境
生長於林中潮濕處、溪邊或小河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海南,廣東,廣西。
主要價值
露兜草是一種草本植物,在海南被廣泛種植.本文從露兜草與黎族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維度出發,在物質生活方面,露兜草廣泛的運用於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如:籬笆牆、編織、製作黎族粽子、藥膳等方面.在精神生活方面,露兜草被寄予一定的神學意義和特殊標記認知. [4]
參考來源
- ↑ 露兜草Pandanus austrosinensis T. L. Wu,植物通
- ↑ 新聞資料:露兜草(圖),搜狐旅遊,2003年06月05日
- ↑ 露兜草,植物網
- ↑ 淺談黎族的露兜草文化,萬方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