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兜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露兜果 |
中文名稱:露兜果 別名:露兜、林茶 學名:Pandanus tectorius 分布區域: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海岸地帶,我國多見於兩廣、雲南、台灣等省 科目:露兜樹科 |
露兜樹是一種有意思的樹木,它身材不高,但形態卻很特殊。露兜樹生有紅樹一樣的支柱根。露兜樹的葉子帶狀,有1米多長,葉子的兩邊和背面中脈上都生有尖銳的鋸齒,要是有人膽敢把自己的手在這些鋸齒上蹭一下,那肯定會把手劃破的。漏兜樹是植物的活化石,其源頭可以追溯的冰河時期,葉子、根莖、果實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果實經過刀工即是滴血蓮花菩提,菩提子中的極品。[1]
基本內容
分布:
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海岸地帶,我國國內多見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等省區.
形態特徵
露兜樹是一種有意思的樹木,它身材不高,但形態卻很特殊。露兜樹生有紅樹一樣的支柱根。露兜樹的葉子帶狀,有1米多長,葉子的兩邊和背面中脈上都生有尖銳的鋸齒,要是有人膽敢把自己的手在這些鋸齒上蹭一下,那肯定會把手劃破的。
露兜樹雌雄異株,雄株的花序長長的,像個毛毛蟲;雌株的花序橢圓形,近似於我們所吃的菠蘿,只不過花序頂端不再長葉。
據說西雙版納的露兜樹還是野生的,證明西雙版納在很久以前是海洋,但露兜樹還保留着海邊紅樹林植物的特點---支柱根。
露兜树多年生有刺灌木,高1~2m或更高,直立,有分枝。干生有多数支柱根,幼时主茎不明显,茎明显具节,粗大。叶聚生于茎顶,长披针形,硬革质,长达1.5m,宽3~5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和背中脉有钩刺。夏、秋开花,有浓香气,雌雄异株;雄花序稍倒垂,长约50cm;苞片披针形,渐尖,近白色;花被缺,雄花无数,花丝合生,花药顶有芒;雌花无退化雄蕊,子房有胚珠1粒。果大,单生,近球形,熟时黄红色,由50~70或更多的倒圆锥形、稍有稜角、肉质的小核果集合成复果,长达20cm,形似"菠萝"(凤梨),故有"野菠萝"之称。
用途
露兜樹的葉纖維可編制各種工藝品,鮮花可提取芳香油,根葉花果藥用,可治腎炎水腫等。
在遠古時,西雙版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由於地質史上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古地中海西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但誰能見證?地質結構、古生物的研究結果見證,這對於科學來說是證據確鑿的。但這些證據都是「死的」東西,這在人類有時會因「死無對證」而說不清的。
還好,自然界因「怕」說不清而在西雙版納留下了數十種植物作為活見證,露兜樹就是其中很有說服力的一種。
古地中海消失後,它「認為」西雙版納這塊土地好而沒有跟它的家族一起遷移到有海的地方去,經過長期的磨練、演化,成為了後來發育起來的熱帶雨林的成員,並逐步適應了熱帶雨林酸性的土壤、潮濕而較陰暗的林內環境,而且還改變了非海邊不能生長的習性。然而,也許是「江山易改而習性難移」的某些遺傳基因還在起作用吧,它在樹幹的下部還要長出很多氣生根並發展成為支柱根,保持它原來生長在海濱灘涂上為了「呼吸」和支撐地上植株的習性。[2]
主要價值
葉纖維可編制席、帽等工藝品;嫩芽可食;根與果實入藥,有治感冒發熱、腎炎、水腫、腰腿痛、疝氣痛等功效;鮮花可提取芳香油。[3]
相關變種
林投,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較窄,葉先端變狹且具長的尾鞭,長達15厘米;子房(4-)5-6(-7)室;果較小,圓球形,長約8厘米,直徑8厘米,由50-60枚核果束組成,每一核果束長約2.5厘米,寬約2厘米。產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生於海邊沙地上。
視頻
大自然里的露兜樹,長滿了刺,是入侵者不敢靠近
參考來源
- ↑ 供應露兜_福建省漳浦縣漳信園藝場青青花木網
- ↑ 露兜樹 露兜 林茶農博花木
- ↑ 露兜樹的藥用價值以及適宜人群蘋果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