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霓裳續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舊時的俗曲大都是口頭傳唱或是手抄筆錄,《霓裳續譜》是一部記錄了清代中葉以前的俗曲總集,是較早的正式刻印出版物。該書最早見的版本是一七九五年,即清朝乾隆六十年「集賢堂」的初刻本。 《霓裳續譜》全書共收錄當時流行於北京、天津、直隸(保定地區、河北中北部地區)時調小曲六百一十九支,計有西調、岔曲、寄生草、剪靛花、疊落金錢、黃瀝調(黃鸝調)、玉溝調、劈破玉、彈黃調(灘簧調)、番調、馬頭調、揚州調、北河調、隸津調(利津調)、盤香調、邊關調、秧歌、蓮花落、秦吹腔花柳歌、一江風、倒搬槳、銀紐絲、玉娥郎、打棗杆(掛枝兒)、螺螄轉、重疊序、粉紅蓮、呀呀呦、重重序、兩句半等三十種曲調。

作者簡介

王廷紹(1763~1820),字善述,號楷堂,清大興人。曾師事紀昀,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舉人,嘉慶四年(1799)中進士,由庶常改刊部主事,歷十年,以刑部員外郎終。乾隆六十年(1795)春編訂俗曲總集《霓裳續譜》。詩學少陵,有《澹香齋詩草》。 生於清朝乾嘉時期,家境不佳,曾自撰門聯云:馬骨□嶒,吃豆吃麩兼吃草;車聲歷碌,拉人拉馬不拉錢。他貧而負氣,傲睨一切(鮑樓星《覺生感舊詩鈔》)。曾師事紀昀,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舉人,嘉慶四年(1799)中進士,由庶常改刊部主事,歷十年,以員外郎終,卒年五十八歲。王廷紹於乾隆六十年(1795)春編訂了俗曲總集《霓裳續譜》,內收天津三和堂曲師顏自德輯錄的俗曲三十種共六百二十二段。全書共分八卷,前三卷為西調計二百十四曲,後五卷是當時北京流行的各種曲調,以各種〔寄生草〕和各種〔岔曲〕為最多。王廷紹序云:京華為四方輻輳之區。凡玩意適觀者,皆於是乎聚,曲部其一也。以其曲詞或從諸傳奇拆出,或撰自名公巨卿,逮諸騷客,下至衢巷之語、市井之謠,靡不畢具。此書對研究北京清代曲藝史和俗文學史具有重要資料價值。

內容預覽

序○序一京華為四方輻輳之區,凡玩意適觀者,皆於是乎聚,曲部其一也,妙選優童,延老技師為之教授,一曲中之聲情度態,口傳手畫,必極妍盡麗而後出而夸客,故凡乘堅策肥而至者,呼名按節,俾解纏頭,紅氍匝地,燈回歌扇之光,采袖迎人,聲送明眸之睞,朱纓白?,與曉風殘月爭妍,亦所以點染風光,為太平之景色也,其曲詞或從諸傳奇拆出,或撰自名公鉅卿,逮諸騷客,下至衢巷之語,市井之謠,靡不畢具,以徵歌者,不盡文?,諸師皆以口相授,相沿既久,或習其調而忘其辭,或習其詞而訛其字,或調與詞並失傳,許多名曲,困無藍本,漸歸湮淹,諸部甚憾之,三和堂顏曲師者,津門人也,幼工音律,強記博聞,凡其所習,俱覓人寫入本頭,今年已七十餘,檢其篋中,共得若干本,不自秘惜,公之同好,諸部遂醵金謀付剞劂,名曰霓裳續譜,因多舛誤,請訂於余,余竊惟漢魏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