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霓虹燕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霓虹燕子是銀漢魚目熱帶魚類,鯔銀漢魚科,鯔銀漢魚屬的一種魚,其中文學名為叉尾鯔銀漢魚。和鯔銀漢魚科的其他魚一樣,它具有一對散發金屬藍色的眼睛。其魚體色呈淡青色半透明狀。最大體長5cm,屬於小型熱帶魚。有兩個鮮黃色的背鰭,觀賞價值極高。同類觀賞魚如:藍眼燕子(Pseudomugil signifer) 、珍珠燕子(Pseudomugil gertrudae)以及甜心燕子(Pseudomugil mellis)等。分布區域巴布亞新幾內亞

簡介

霓虹燕子的性格十分溫和,適合與其他習性溫和的中、小型熱帶魚類混合飼養。它們喜歡集群生活,時常集結於水域中、上層空間,以動物性生餌為主食,對人工餌料也較易接受。

生活環境

飼養的霓虹燕子,最佳水質要求為弱鹼性的老水環境。健康的霓虹燕子在水族箱中相當活躍,若是發現其行動遲緩或行為呆滯,那就表示水質環境不適或已經感染得病。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跳躍能力,一不留神,它們就會躍出水族箱外。所以,最好在飼養它們的水族箱上安裝頂蓋。[1]

雌雄鑑別

霓虹燕子通過5個月生長即可發育成熟,雄魚下腹部位會泛現出鮮黃色,其背鰭、尾鰭以及其他附鰭也均為鮮艷的黃色或桔黃色,同時,背鰭的上下部邊緣位置則有一道黑色鑲邊;雌魚在外形上與雄魚極其相似,唯魚體色彩不若雄魚鮮黃,較為黯淡。 雌性霓虹燕子的外表很平常,僅在魚鰭部位泛出一點黃色,但雄性霓虹燕子卻擁有金黃色體色,靠後面的背鰭基部和臀鰭為黑色,且鑲有金邊,尾部中間大約有6根黑色鰭條,上方和下方各有6根明黃色鰭條將中間的鰭條包裹住,圓形突出部的上下兩端均鑲有黑邊。

外貌特徵

體紡錘形,體長4-5厘米。體表以黃綠色為主,體色由藍、黃、紅、黑、白等色組成,在光線照射下如彩綢般美麗。頭小,眼大。背鰭分為前後兩段,體側從眼睛到尾部方向有1條黑邊的白帶一直延伸到尾鰭中間。尾鰭黃色,叉形,上下邊緣黑色,形似燕尾而得名。 霓虹燕子體態嬌小,成體僅兩英寸長,即六厘米。霓虹燕子兩性魚體基色都是是黃綠色,雄魚下腹部位會泛現出鮮艷美麗的黃色。 另外雄魚背鰭和臀鰭透明,並且帶有狹窄黃色邊沿。 胸鰭和腹鰭通常略帶橙紅色。 尾鰭稍顯暗色並帶有明顯的上下寬大的黃色和較窄的黑色邊緣。雌魚尾鰭稍顯黃色;其胸鰭和腹鰭是透明的。 另外,雌性的第二背鰭外緣也略顯黃色。這樣鮮黃色的體色,配上大大的藍眼睛,遊動起來很美麗。

飼養環境

飼養霓虹燕子的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不注意霓虹燕子的飼養環境,是很容易讓霓虹燕子出現疾病的。霓虹燕子的性格十分吻合,所以適合和同樣性格溫順的小型熱帶魚混養。

霓虹燕子在水族箱中的歷史其實相當長。 早在十五年前,霓虹燕子就已經小範圍內在世界寵物圈裡飼養了。 它們的長處是喜歡鹼性硬水。 你看我國北方的自來水都可以直接給它們繁殖用。

值得注意的是霓虹燕子十分容易患絲絨病。 這是該魚的一個最大弱點。 絲絨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原生動物(有些人把它劃為藻類)導致細菌性皮膚感染。 體色淡的魚不容易發現病徵。 這種病對大點兒的金魚什麽的很少構成威脅。 可是對霓虹燕子卻是致命的。 這也是為什麽有的魚友說他的愛魚不知為什麼就體色暗淡,不活潑了。

霓虹燕子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飼養者忘記了經常換水。 導致水中氨銨類廢物濃度升高。 魚兒不適應而患病。 因此這個病其實很好防治,經常地適量換水,並且有很好的海面過濾就行。 注意別忘了經常清洗和更新濾材。 由於這種魚不需要特別處理的水,自來水就可以,所以換水不難。[2]

繁殖

相遇求偶行為

當一尾霓虹燕子雄魚與同類相遇的時候,原本水準狀的胸鰭會完全展開,向上翹起可達90度,而其餘各個魚鰭也會在同一時間裡完全伸展開,然後兩條魚開始不停地追逐。

交配繁殖難易

霓虹燕子的繁殖不困難但也困難,這類魚的繁殖是一個很冗長的過程。產生的幼魚年齡可以相差很多。

產卵注意要點

鯔銀漢魚則不然。它們的產卵量很小,每個卵個頭卻很大。每尾雌性霓虹燕子每天只產5致10粒魚卵。即使包括沒發現的,也不會超過20粒。

體質健壯

霓虹燕子之飼主,要進行人工繁殖,應該選擇體型大而鮮艷的霓虹燕子作為親魚,以及體質健康強壯,也是條件之一。 霓虹燕子繁殖要進行人工繁殖,應使用空缸。

親魚集群繁殖

要進行人工繁殖,應使用空缸,然後投入三四對健康出色的親魚霓虹燕子來進行集群繁殖。

少量長期排卵

霓虹燕子魚卵是零星安排在水草和底沙上的。由於是少量長期式排卵,發現和收集霓虹燕子魚卵,是比較麻煩。

人為繁殖輔助

放一束浮性的尼龍絲小拖布。這和繁殖有些鱂魚用的一樣。它們的卵會粘在托布上。繁殖高峰期,每天或隔天換一個托布。由於卵很大,可以看到並仔細摘取下來,放到小型容器內孵化。[3]

視頻

霓虹燕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