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霍州署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霍州署博物館霍州署始建於唐代,歷經宋、元、明、清的不斷修建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古代官衙文化,與北京故宮、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河南內鄉縣衙共同構成了古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官衙體系。現存的霍州署是國內惟一遺存的元代州級衙署,建成以來,一直作為歷代官員辦公的主要場所。着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1934年考察霍州署大堂後,稱之為我國建築史上「滑稽絕倫的建築獨例」。現存大門、儀門、牌坊[1]、大堂、二堂等建築,為元、明、清遺產,規模宏大壯麗,堪稱華夏藝術瑰寶。

基本介紹

霍州署始建於唐代,歷經宋、元、明、清的不斷修建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古代官衙文化,與北京故宮、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河南內鄉縣衙共同構成了古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官衙體系。現存的霍州署是國內惟一遺存的元代州級衙署,建成以來,一直作為歷代官員辦公的主要場所。着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1934年考察霍州署大堂後,稱之為我國建築史上「滑稽絕倫的建築獨例」。現存大門、儀門、牌坊、大堂、二堂等建築,為元、明、清遺產,規模宏大壯麗,堪稱華夏藝術瑰寶。

展廳展館

霍州署霍州州署相傳為唐尉遲恭的帥府行轅,原占地面積38500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東、西三軸線而展現三個建築群。歲月滄桑,天災戰禍,州署現存面積為18700平方米。以中部軸線為主的州署建築基本保存完好。由南至北現存建築分別有:

譙樓:位於儀門前,東西寬15米,南北長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盪克寬建。門洞上楣書「振辰」二字,源出《論語》,意為執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則近者悅,遠者來,天下歸順。1985年塌毀,1990年復修。

丹墀:位於譙樓與儀門之間,是知州舉行禮儀和群眾「鬧社火」集會的場所。

儀門:即官署第二重正門,台前石獅一對,拾級而上至儀門。明嘉靖年間建。儀門四梁八柱,五檁四椽,建築宏偉壯觀。「霍州署」金字牌匾懸於儀門上端。儀門東便門為「人門」,人們通常出入之門。西側便門為「鬼門」,古代為死刑犯出入之門。

貼門神風俗出自霍州。相傳,隋朝末期駐守太原的將領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興唐之時,在霍州城兩度爭戰,用計收降守將尉遲恭(敬德),使其與秦瓊(叔保)成為帳前兩員哼哈猛將,唐王李世民有感兩人為其守門警衛時,威震惡夢中的鬼魅妖魔功勞,便命畫匠做兩人像圖畫,張貼於帳前或宮門以鎮避邪,此舉以後傳為民間貼「門神」風俗。

甬道:連接大堂與儀門間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時衙役站立兩旁,迎送各級官員的禮儀之道。

戒石亭:儀門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南楣書「天下為公」,北楣書「清慎勤」。原設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後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虛,上天難欺」。用以告誡官吏,永銘不忘。

霍州署月台:大堂前平台。

大堂:大堂是州署整體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唐代,現存大堂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大堂面闊、進深各五間,六椽減柱造,大額梁,內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間懸山頂四椽亭。大額明間跨度極長,大堂結構布局嚴謹,雄偉壯觀,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木構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

二堂:在大堂後,現存為民國年建築,面闊、過深各五間,前後沒迴廊,為知州日常辦理州務大事的辦公地方。

內宅:二堂後,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築,清代屢有修復。

科房:大堂前東西兩側,迴廊式,硬山頂建築,兩邊各17間,歸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1524)知州宇文鏞建。

明柱楹聯

霍州署甬道北端有一長方形月台,比甬道高約0.2米,南沿邊伏臥石虎、石獅各一對。經專家鑑定,這對石虎屬唐代時石刻標本,是1000多年歷史滄桑的見證,石獅為元代作品,月台之北為抱廈,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其明柱上鐫刻着一副楹聯:莫謂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經心其怨其咨議騰眾口;漫說官易做千萬戶於茲託命以教以養責在藐躬

霍州署楹聯言簡意賅醒世警人。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歷代州官把修身立德作為為政之道,書寫在官衙的醒目之處,非常耐人尋味,令人讚譽。值得一提的是,朱鎔基總理推介的官箴「吏不畏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就出自明代霍州學正曹端之口。

主體建築

署內的主體建築大堂是一座元代建築,古樸典雅,結構奇巧,工料俱佳,被中國古建築研究專家梁思成[2]稱為滑稽絕倫的建築獨例。梁思成認為大堂建築一奇在面闊三間,心間闊而捎間稍狹,四柱之上,以極小的闌額相聯,其上都托着一整根極大的普柏枋,將中國建築傳統的構材權衡完全顛倒。

視頻

霍州署博物館 相關視頻

霍州署博物館
山西霍州署衙,走一走看一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