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酸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酸銀

雷酸銀,分子式Ag2C2N2O2,相對分子質量299.77,無色針狀晶體。微溶於冷水,溶於氨水,不溶於硝酸。受熱即爆炸。用於制雷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雷酸銀

英文名; silver fulminate

別稱; 雷銀

化學式; Ag2C2N2O2

分子量; 150

CAS登錄號; 5610-59-3

水溶性; 難溶於冷水,可溶於熱水

密度; 4.09g/cm3

外觀; 白色針狀晶體

危險性描述; 易爆

理化性質

雷酸銀,(silver fulminate) 化學式Ag2C2N2O2。分子量299.78,無色或白色小針狀晶體。相對密度4.09。摩擦或加熱則爆炸。微溶於水、氨水,熱水中可溶,不溶於硝酸。

雷酸銀有毒,毒性大致與氰化物相同。純的時候,銀榴酸鹽化學性質非常穩定,貯存多年後不分解。像許多銀鹽一樣,它會因曝光而變暗。它只是微溶於冷水,可以用熱水重結晶。也可以從20%乙酸銨溶液中重結晶。不吸濕,潮濕或在水中可爆炸;據報道在水下37年後仍然是爆炸性的。接觸濃硫酸或氯或溴時會爆炸,但接觸碘時不會爆炸。不溶於硝酸,但通過形成絡合物溶於氨,鹼金屬氯化物,鹼金屬氰化物,苯胺,吡啶和碘化鉀。濃鹽酸不爆炸地分解,發出嘶嘶聲。硫代硫酸鹽也可以非爆炸性地分解,可以用於處理。

製備

該化合物可以通過在硝酸中將硝酸銀溶液倒入乙醇中製備,在反應條件的小心控制下,以避免爆炸。反應通常在80~90℃完成;在30攝氏度下,沉澱物可能不會形成。一次只能製備很少量的雷鳴銀,因為即使是晶體的重量也會引起自爆。另一種製造爆炸銀的方法是在溶液中使碳酸銀與氨反應。

4Ag2CO3+4NH3→4AgCNO+6H2O+4Ag+O2 當氮氧化物氣體通過硝酸銀在乙醇中的溶液時也形成雷酸銀。

當硝酸銀的酸性溶液與醇接觸時,可以無意地製備雷酸銀。這在化學銀鏡的一些配方中是危險的。

發現

法國化學家索貝托雷在1788年發現,因此又叫貝托雷酸銀滿鹽。就在強托雷發現雷酸銀的第二年,法國的大革命開始了,來勢迅猛的革命洪流激盪着整個歐洲大陸。作為科學家的貝托雷也積極投入到法蘭西人民反對君主制度的革命鬥爭之中。革命需要槍炮、子彈,作為革命戰士的貝托雷當仁不讓,製造了各式各樣的化學炸藥。他用自己發現的雷酸銀製成的炸藥,引爆性能十分好,它也是生產子彈、炮彈的獨一無二的材料。[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