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達目標識別原理與實驗技術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雷達目標識別原理與實驗技術》,胡明春,王建明,孫俊,李士國 著,出版社: 國防工業出版社。

國防工業出版社(副牌新時代出版社)是1954年經中宣部批准成立的中央級綜合性科技出版社[1],現有國防工業出版社、新時代出版社、國防工業音像出版社3個社牌,具備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等出版資質[2]

內容簡介

《雷達目標識別原理與實驗技術》在介紹雷達目標識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分析不同目標的目標特性,詳細給出基本的特徵提取和分類方法,針對不同的實際應用需求,分別介紹空中目標、地面目標、艦船和彈道導彈目前常用的雷達目標識別方法,並基於仿真和實測數據,對各種識別方法進行驗證,給出不同應用條件下的識別流程。    《雷達目標識別原理與實驗技術》在內容上不但有理論分析,而且更偏重於解決實際應用中面臨的問題,力求幫助雷達工程技術人員儘快掌握雷達目標識別技術。    《雷達目標識別原理與實驗技術》具有系統性和實用性,對從事雷達總體技術研究、雷達信息處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較大的設計指導意義,對於從事雷達系統與技術教書、學習的高等院校師、生是一本很有實踐價值的教材或參考書,對於從事雷達裝備使用與維護的雷達部隊官兵也是很好的雷達工程技術知識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胡明春,1963年2月生,1989年5月畢業於南京電子工程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工作在軍事電子科研一線,從事雷達天線理論研究和系統總體工程研發.先後被授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兩化融合十大領軍人物、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專家等榮譽稱號,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國防科工局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項。

王建明,1970年10月生,2004年4月畢業於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工作在軍工電子科研一線,從事雷達系統總體工程研發,先後獲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總裝「十一五」裝備預先研究先進個人、國防科技工業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等獎項。

孫俊,1974年9月生,2006年9月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一直從事預警探測前沿技術研究,主要集中於模式識別技術、前沿信號處理算法、多源傳感器數據融合等方面。多次榮獲創新突出貢獻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軍隊科技進步獎與國防科技進步獎等獎勵。被評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專家。

李士國,山東莒縣人,1988年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進入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工作,研究員。主要從事雷達信號處理技術研究,包括雷達成像、目標識別技術等,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的研究,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先後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多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