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山甘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雪山甘草

中文學名: 雪山甘草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管狀花目
科:唇形科
屬:糙蘇屬
種: 假秦艽
毒   性:無毒

雪山甘草[1],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Phlomisbetonicoides的乾燥根莖。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部。具有清熱解毒,理氣健脾之功效。常用於消化不良,腹脹,咽喉疼痛,解食物中毒。

別名

辛參、土甘草、白洋參、白元參

入藥部位

乾燥根莖

性味

甘、苦,性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理氣健脾。主治消化不良,腹脹,喉嚨疼痛[2]

用法用量

6-9g,生服或水煎服。

相關論述

《中國資源植物利用手冊》:「民間用以治肚脹(食物中毒)、肚痛、腹瀉及風寒感冒及健胃。」

採收加工

挖取根部,洗淨備用。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莖肥厚,塊狀,常數個相連[3]

形態特徵

假秦艽,又名粗弓、甘草、上甘草、白洋參、白元參、白玄參。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疙瘩狀串聯。莖高30-80厘米,直立,四棱形,密被射線不等長的星狀糙硬毛,不分枝。基生葉狹卵形、卵狀披針形、三角形或卵圓形,長7.5-14厘米,寬5-7.5(10)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淺心形至心形,邊緣為具胼胝體小突尖的圓齒狀至牙齒狀,莖生葉卵圓形至披針形,長5-9厘米,寬2-4.5厘米,邊緣為不整齊的圓齒狀或牙齒狀,苞葉披針形,長2.5-6厘米,寬1-2厘米,邊緣牙齒狀,葉片均上面密被中枝特長的星狀糙伏毛或單毛,下面沿網脈上密被中枝特長的星狀疏柔毛及單毛,其餘部分被星狀短柔毛,基生葉葉柄長3-15厘米,莖生葉葉柄長(0.3)1-3厘米,苞葉無柄。輪傘花多花密集;苞片深紫色,刺毛狀,向上彎,略堅硬,被具節緣毛,長6-9毫米,與萼近等長。花尊管狀鐘形,長約10毫米,上半部及脈上被具節剛毛,其餘部分疏被微柔毛,齒刺毛狀,長1.8-4毫米,堅硬,平展,齒間具2小齒,邊緣密被緣毛。花冠粉紅色,長約1.8厘米,外面密被星狀糙短硬毛,冠筒內面具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約8毫米,邊緣為不整齊的齒狀,自內面具髯毛,下唇長6-7毫米,先端3圓裂,中裂片倒卵狀橢圓形,較大,側裂片較小,近圓形,邊緣均具不整齊的齒缺。雄蕊內藏,花絲具長毛,基部在毛環上不遠處具短距狀附屬器。小堅果頂端微鱗毛,成熟時無毛。花期6-8月,果期9-10[4]

分布區域

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部。

生長環境

生於林間草地、林下或草坡上,海拔2700-3000m

視頻

有時遇見熊——自采雪山甘草

參考資料

  1. 雪山甘草,中醫世家
  2. 雪山甘草的功能主治,尋醫問藥網
  3. 雪山甘草的藥材性狀,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雪山甘草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