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雨夜(聞一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雨夜》中國現代作家聞一多寫的詩。

作品欣賞

雨夜

幾朵浮雲,仗着雷雨的勢力,

把一天的星月都掃盡了。

一陣狂風還喊來要捉那軟弱的樹枝,

樹枝拚命地扭來扭去,

但是無法躲避風的爪子。

兇狠的風聲,悲酸的雨聲??

我一壁聽着,一壁想着;

假使夢這時要來找我,

我定要永遠拉着他,不放他走;

還剜出我的心來送他作贄禮,

他要收我作個莫逆的朋友。

風聲還在樹里呻吟着,

淚痕滿面的曙天白得可怕,

我的夢依然沒有做成。

哦!原來真的已被我厭惡了,

假的就沒他自身的尊嚴嗎? [1]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生於湖北黃岡浠水。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新月派代表詩人。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1923年9月7日,聞一多詩集《紅燭》出版。

聞一多先生更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大學者。自從1932年到清華任教後,開始潛心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對《詩》、《周易》、古代神話、《莊子》、楚辭、金石、甲骨文以及唐詩等均有很深的研究,並著有《天問疏證》、《九歌·九章解詁》、《離騷解詁》、《詩經新義》等書。他對《周易》《詩經》《莊子》及楚辭的研究,被郭沫若先生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2]

1944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委,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朴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3]

他的詩歌非常有意思有韻味,因為他提出了「三美」主張。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詩歌具有音樂韻律美是比較常見的說法,可何為繪畫美和建築美呢?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彙應儘量地去表現更多的顏色;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每一節音尺數量應該相等。正是這樣嚴謹而又苛刻的藝術標準,才造成出了聞一多這一首經典的《死水》。[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