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中的三掛馬車(張萬和)
![]() |
《雨夜中的三掛馬車》是中國當代作家張萬和的散文。
目錄
[隱藏]作品欣賞
雨夜中的三掛馬車
傍晚忽然風雨大作,如鞭的雨滴抽打着北中國七月的這個叫淑陽的小鎮。風雨中所有的聲音都漸漸地停歇了,只有雨和風的聲音,最後連風也退到了幕後。當雨主宰一切時,天地間好像同時燃起億萬掛鞭炮,噼噼啪啪的一陣亂響,有經驗的老農就能聽出這樣的響聲一般都伴有冰雹。
那個夜晚,我就躺在靠馬路邊我三姨家的房子裡,和大我一歲的表哥傾聽雨的獨奏。我忽然聽到了雨中的另外一種聲音,那個聲音如此尖銳突兀,它突破雨的粘稠纏繞,表哥似乎也聽到了這個聲音。表哥的父親是車把式,為此表哥對於車輛等諸多方面的知識便優於我。表哥在第一時間作出判斷,這應該是三掛馬車的馬蹄聲,這鏗鏘有力的馬蹄聲說明這三匹駕車的馬還非常年輕。我說為什麼是三匹馬而不是四匹或者是二匹馬呢?表哥笑了,他的笑容在沒有燈光的夜晚顯得如此模糊,表哥的皮膚雖然很黑,但他的牙齒很白。表哥說我對於馬車及馬的知識幾乎就等於白痴。表哥十五歲那一年忽然對歐洲文學發生了興趣,所以在他本地土著的方言裡便多出了一些舶來的語言元素。二掛馬車沒有這樣雜亂,而四掛馬車是從來沒有過的,你什麼時候見過四匹馬在一起拉車呀!表哥藉此對我進行馬車以及馬匹等有關方面的教育。他在教育我的同時還沒忘記兜售他有關文學以及音樂方面的學識,比如他對雨和馬蹄的比喻是,就好像是用西洋樂器伴奏的中國的傳統唱法。記得當時我聽到表哥這個精闢的比喻時,已經開始喜歡詩歌的我,對表哥頓時就產生羨慕之感!後來我想,當年被表哥說成西洋樂器的,也不過就是流行於當下各個音樂團體的架子鼓以及大提琴之類。西洋樂器所彈奏出的聲音是歡快和奔放的,這就好比西洋人的性格既陽剛且直率,而我們中國人的樂器和性格就和西洋人不同了,比如中國人的性格比較陰鬱含蓄,但中國的傳統樂器比之中國人的性格更多了幾分蒼涼和淒婉。如二胡,如嗩吶,這裡陳列的還有這些樂器所演奏的曲目,它們分別是《二泉映月》《江河水》《一枝花》等。
什麼樣的民族產生什麼樣的音樂與樂器。至於誰優誰劣,我無權評價。還接着說那夜的馬蹄聲,就在我和表哥正在討論應該是三匹馬還是二匹馬的蹄聲時,馬蹄聲忽然戛然而止,正在用心聆聽馬蹄聲的表哥問我,馬蹄聲為什麼消失了?我也說,怎麼沒有了馬蹄聲?為此,我和表哥沉默了很久。臨睡時,我又問表哥馬蹄聲為什麼消失了?表哥為了證明他的知識淵博,就說:也許車老闆去住店了,離咱住的地方不遠就是陳家老店,既然車把式去住店了,我們還想他做啥?於是,我和表哥幾乎在同一時間酣然入睡。
醒來時門外的馬路很嘈雜,表哥似乎早已起來了,他說,門外死了三匹馬和一個車把式,應該是觸電死的,車上還坐着一位生病的女人。我聽表哥如是說便急忙往外跑,表哥還沒忘了向我炫耀他判斷得正確,他說:昨晚我就說是三匹馬,果然就是三匹馬。
作者簡介
張萬和,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