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雨中對酒庭作者陳與義 |
作品名稱:雨中對 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 創作年代:宋代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 者:陳與義 作品出處:《簡齋集》 |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於建炎三年(1129)創作的一首七律。詩中前兩聯寫到經雨不謝的海棠,另以檐下的燕子作陪襯對比,表達了對苟且偷安的鄙視,對志趣高潔的讚揚。後兩聯將個人的痛苦和國家的災難緊緊連在一起,具有廣闊的空間感和深沉的歷史感,全詩語言精練,沉鬱頓挫。 [1]
目錄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作品原文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
巴陵1二月客添衣2,草草杯觴3恨醉遲。
燕子不禁4連夜雨,海棠猶待老夫5詩。
天翻地覆6傷春色,齒豁頭童7祝聖時8。
白竹籬前湖海闊,茫茫身世兩堪悲。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注釋譯文
巴陵:今湖南嶽陽市。 添衣:添加衣服,是說春寒難耐。
草草杯觴(shāng):簡單的酒食。觴:盛有酒的杯。 不禁:禁不住,經受不起。
老夫:詩人自稱。 天翻地覆:指社會巨大的變亂。
齒豁頭童:牙齒殘缺,頭髮脫落,形容人的衰老。 祝聖時:遙祝聖明時代到來。
早春二月,冷風淒淒,巴陵的羈客已添加寒衣。客里的飯食簡單酒味薄,眾人早已醉,我為何醉得太遲?
歸巢的燕子瑟縮着毛羽,連夜寒雨使它們畏怯難飛。庭下的海棠卻經雨不謝,仍然爭芳吐艷待我老夫吟詩。
呵,一想到天地翻覆,故國難回,春光愈美愈令人傷悲。我頭禿齒落老景日催,仍灑淚遙祝太平聖時。
白竹籬前是遼闊的湖海,我身世淒迷,前途茫茫,憂國傷已,有雙重的悲戚!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創作背景
建炎二年(1128)秋,陳與義抵岳陽,留居數月,不幸除夜後遇火災,不得已而從王接借後園君子亭居之。建炎三年(1129)二月,詩人居於君子亭時寫下這首詩。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作品鑑賞
這年二月,巴陵天氣不好,不是「三日雨」,便是「日日風」,而且還下過雪,加以詩人羈旅憔悴,「體不勝衣」,於是起句就以平緩的語調敘述了寫詩的地點、時間以及詩人對環境的感受。不過,這表面的平靜下實翻騰着洶湧的波濤。流離的詩人渴望恢復故土、結束戰亂,而現實又是那樣令人窒息,因此到次句就不再抑制自己,而出以憤激之詞。「限醉遲」,即世人皆醉己獨醒之意。詩人恨自己清醒得太久、沉醉得太遲,即便以酒澆愁,麻醉自己,也已無濟於事,只能憂上加憂,正所謂「舉杯消愁愁更愁」。可見這首聯二句雖為敘事,但寫得跌宕起伏,用意深邃。
頷聯二句為寫景。宋人詩詞中,有以鶯燕比喻趨炎附勢、苟且偷安的小人。這裡的燕子也是既為實指,又含有比喻朝廷宵小之意。第一句表現了詩人對投降派的憎惡和譴責。第四句表現了對氣節高尚者的崇敬 和稱頌。這二句,詩人是將自己的感情寓於對景物的描繪之中。
到頸聯二句,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此聯由句中自對(「天翻」對「地覆」,「齒豁」對「頭童」)的「當句對」組成,語氣莊重嚴肅,直抒胸臆,收到了將內心感情全部抒發出來的強烈效果。兩句即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意,內容和風格都逼近杜甫。
尾聯二句為全詩作結。七句將前四句一併打住,把讀者的目光再引到君子亭前的酒席上。「白竹籬」應是君子亭外的實景,意為竹籬在霏霏春雨中泛出白光。「湖海闊」則既指由眼前景物聯想到廣闊世界,又喻挽救時局的「湖海」之志。但是,國家既已「天翻地覆」,個人又是「齒豁頭童」,如今飄蕩在這茫茫湖海之上,四顧無依,念及此,悲憤填膺。「堪悲」前着一「兩」字,就將五六句以至全詩所抒寫的憂國之情,作了全面總結。
全詩由敘事、寫景到抒情,層層推進,逐步形成高潮,而感慨悲壯,意境深闊。從這首詩,即可窺見詩人憂國深情之一斑。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自陳、黃之後,詩人無逾陳簡齋。其詩由簡古而發秘纖,值靖康之亂,崎嶇流落,感時恨別,頗有一飯不忘君之意。如 『天翻地覆傷春色,齒豁頭童祝聖時』,皆可味也。」 清代紀昀《濂奎律髓匯評》卷十七:「意境深闊。題外燕子對題內海棠,不覺添出,用筆靈妙。此南渡後詩,故有 『天翻地覆』四字。」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一1138),字去非,號簡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屬河南)。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杜甫,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參考來源
- ↑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 古詩文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