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雕崖的白花鷹(侯文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雕崖的白花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雕崖的白花鷹》中國當代作家侯文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雕崖的白花鷹

「九頂鐵叉山,八寶雲光洞,長毛李大仙,居住在此啊。」這說的是沂源雕崖的傳說,此一美麗故事的主角實則跟長毛李大仙和白花鷹密切相關。

不知何年何月,當時還不叫雕崖的村落就巢聚兩隻鷹,也叫老雕。它展開的翅膀竟然有兩米多長,翅膀下有兩撮潔白的腋毛,以此也就叫白花鷹了。它們悠閒地住在壁崖陡峭的西山上,一年一窩,一窩兩隻。一旦雛鷹展翅,成鷹只留其於此,自己則另擇領地,隨地遷徙,代代相傳。群鷹定期探家,屆時飛鷹嬉戲鳴叫,羽翼遮天蔽日,景色蔚然壯觀。村子也就叫雕崖了,漸次聞名遐邇。

也不知什麼時候,山腰也住着位修道的李姓老人,人稱長毛李大仙。他清心寡欲,長髯飄須,跟老鷹和睦相處,他聽慣了老雕的婉轉啼叫,看慣了老鷹的展翅翱翔,尤其欣喜的還是欣賞鷹群翩翩起舞的恢弘場境,他也如醉如痴。他就拿出飯食招待群鷹,此時就鷹歌雕舞,鳴聲清越,他們早就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了。

不想有個王爺得了怪病,飢餓難忍,但卻珍饈美味吃咽不下,只能勉強飲點漿水粥湯,岌岌可危。幾波御醫輪番檢查,竟然找不出子丑寅卯的病因,各種方法用盡,效果竟然不彰,下崗的御醫已是不知其數。王爺漸漸面黃肌瘦,只能留有生命的苟延殘喘,一雲遊道士卻說:「只要聆聽到九頂鐵叉山雄鷹和雌鷹的和鳴,此病就會不治而愈。」整座王府歡欣鼓舞,覺得有了盼頭。

大王子和二王子都爭先前往,御前會議最後決定,大王子前去邀請神鷹。大王子騎馬走呀,走呀,走,一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方才來到九頂鐵叉山腰。眼前卻見:綠水青山,茅屋草舍,幾株百年何首烏藤藤蔓蔓,形成天然的涼棚;李大仙正在挑水澆園;他衣着襤褸,頭髮披散,邋裡邋遢,但卻仙風道骨,步履穩健。大王子翻身下馬,氣沖沖地問:「老頭,神鷹在哪?」李大仙一聽,就低頭愛理不理。問到第三遍,大仙才翻了翻白眼,指了指矗立的懸崖。大王子氣哼哼地說:「老頭,等我收拾你吧!」拔腿就往峭壁爬去。

王爺等啊,等啊,等,就是不見大王子回府,就派小王子去找神鷹。小王子也是騎馬走呀,走呀,走,一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方才來到九頂鐵叉山腰。也見到穿着破爛,頭髮橫披的李大仙正在挑水澆園。小王子下馬後,作個長揖,輕聲問道:「大爺,請問神鷹住哪裡?」老頭兒微微抬了抬頭。看了眼小王子,還是悶頭挑水。小王子就接過水桶,歪歪拽拽地挑起水來。李大仙就說:「九頂鐵叉山逶迤九座山峰,中間的洞穴有八寶雲光洞,就是它的家了,原來我曾居住,後來讓給了它倆。」小王子趕忙拜謝,拿出十兩銀子,就說:「多謝了,請您領我上去,我要請它倆給我爹治病。」「孺子可教也。我不要錢,你是孝子,我幫你就是了。」小王子千恩萬謝。

兩人爬啊,爬啊,爬,用了農婦攤一蓋墊子煎餅的功夫,天黑了才到洞裡。兩隻老雕正在梳理羽毛,這是它倆每天的必修功課,然後才去宿眼睡覺。忽然小王子看到了洞外的哥哥,卻已成了石頭人。原來大王子來時犯了老鷹的忌諱,試圖強拉硬拽,衝撞了伉儷老雕。伉儷剛從洞旁清澈的潺潺泉水中清洗梳理完羽毛,掉落的羽毛飄落在大王子身上,他就被變成了石頭。「不要緊,神鷹會救你哥哥的。」李大仙邊指着一把小刀和一個石榴,邊告誡說,「見了老雕,你就跪在地上;用這把小刀,一個勁地割你的胳膊;然後再把石榴籽攥成汁水,摻着血,滴在石化的你哥身上。睡覺的老雕就會驚奇地叫,你哥就醒了。」小王子照做了,果然老雕就喚醒了大王子。

看到李大仙的到來,神鷹驚喜不已。李大仙就把仁義慈善的小王子請它給父王治病的事情告訴了神鷹。大小王子也叩頭請求:「神鷹救救我父王吧。他都半年不吃飯了。父王可是個恩澤百姓的好官。」李大仙也在一旁求情。神鷹就一隻一人,把兄弟倆帶回了王府。那可快多了,僅僅一天,他們就飛回了王府。李大仙也騰雲駕霧,同時趕到。

隆重的歡迎儀式上,神鷹翩翩起舞,鳴聲高叫,清脆悅耳,嚶嚶成韻;王爺頓時就醍醐灌頂了,很快就精神抖擻,病好了。而大王子知道事情原委後,痛心疾首,趕忙向李大仙賠禮道歉,還非要把神鷹和李大仙啟動八抬大轎,送回九頂鐵叉山,使其享盡尊榮。但李大仙只叫走了個過場,因為他們不用多此一舉,都有神力啊。現在村頭赫然入目的就是白花鷹的大理石雕像,同時它在昭告世人:仁愛孝悌才是做人的根本。

作者簡介

侯文君,山東沂源人,中學退休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