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理學與佛學於一身的兵部尚書——王陽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集理學與佛學於一身的兵部尚書——王陽明,一生做官,每達一處,便遍求佛剎,尋拜高僧,而自身也有一段漫長的參禪學佛的經歷。並對他的弟子;令看《六祖壇經》,會其本來無物,不思善,不思惡,見本來面目,為直超上乘,以為合乎良知之至極
原文
到了明朝中葉,心學開始興起。心學者稱;心是天地萬物之主、;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又提出;致良知學說:;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要求人們;格物致知、;去私慾,存天理,發展了陸九淵(南宋哲學家)的主觀唯心論學說。心學的創始人,就是王守仁,合稱 ;陸王學派,門徒遍全國。因王守仁曾在陽明洞講學,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
王守仁(1472 - 1528),明朝大臣,理學家、教育家。字伯安,餘姚(今屬浙江)人。弘治進士,歷任刑部、兵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上疏解救言官曾銑等,得罪了權閹劉瑾,受廷杖,謫貶貴州龍場驛丞。瑾敗,任廬陵知縣,擢右僉都御史,再巡撫南康、贛州。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叛,徵兵卅萬進剿,生擒朱宸濠,同時又鎮壓福建、江西等地農民起義。以功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他自稱平生所作兩件事:一是;破山中賊,即鎮壓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二是;破心中賊,即;心學之傳播。
就其實際看,王陽明也是一個親佛主義者。一生做官,每達一處,便遍求佛剎,尋拜高僧,而自身也有一段漫長的參禪學佛的經歷。並對他的弟子;令看《六祖壇經》,會其本來無物,不思善,不思惡,見本來面目,為直超上乘,以為合乎良知之至極。他的心學以;致良知為宗旨,而;致良知又是深受佛教;明心見性思想的影響。因此,陽明;心學,實際上是在吸收禪宗本體論、心性說和思維方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後來的僧人都對陽明致以禮讚,如智旭蕅益以為;王陽明超漢宋諸儒,直接孔顏心學。一生示人,惟有『致良知』三字。良知者,性德靈明之體。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等名僧還以陽明心學來駁斥程朱理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