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集體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集體鄉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下轄鄉,地處長嶺縣東北部,距長嶺縣縣城25千米;東與巨寶山鎮三青山鎮接壤,南與光明鄉流水鎮相連,西、西北、北與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交界。行政區域總面積116.9平方千米。清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普通村屯基礎上發展為小集鎮;1983年,集體公社改集體鄉。截至2018年末,集體鄉有戶籍人口18611人。截至2020年6月,集體鄉下轄8個行政村。2011年,集體鄉農業總產值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14元。工業總產值3.9億元。[1]

中文名: 集體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

地理位置: 長嶺縣東北部

面 積: 116.9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集體村山灣屯

電話區號: 0438

郵政區碼: 131534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吉J

人 口: 18611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清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普通村屯基礎上發展為小集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集體村。

1956年,分為集體、望海2鄉。

1958年,劃歸躍進(流水)公社。

1961年4月,析置集體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集體鄉下轄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集體村山灣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集體鄉地處長嶺縣東北部,距長嶺縣縣城25千米。東與巨寶山鎮、三青山鎮接壤,南與光明鄉、流水鎮相連,西、西北、北與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交界。行政區域總面積11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集體鄉地處吉林省西部的松嫩平原,地勢平坦。

自然災害

集體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風災、雹災、霜災、病蟲等災害。旱災害發生率較高,主要發生在春季,有十年九春旱一說。

自然資源

集體鄉境內已探明有石油、天然氣等。吉林油田分公司松原採氣廠雙坨子採氣站座落於勝利村境內。該氣藏探明地質天然氣儲量為558億立方米,可採取量為334億立方米,吉林油田分公司在此建氣井40日,日產氣25萬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集體鄉轄區總人口17808人,有流動人口368人。總人口中,男性9098人,占51.1%;女性8710人,占48.9%;14歲以下2922人,占16.4%;15—64歲13373人,占75.1%;65歲以上1513人,占8.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7746人,占99.7%;有蒙古、滿2個少數民族,共62人,占0.3%。人口出生率4.13‰,人口死亡率0.95‰,人口自然增長率3.18‰。截至2017年末,集體鄉有常住人口17614人。截至2018年末,集體鄉有戶籍人口18611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集體鄉因於鄉人民政府駐集體村而得名。

經濟

綜述

2011年,集體鄉農業總產值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14元。工業總產值3.9億元。

農業

集體鄉以種植玉米為主,同時也是長嶺縣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馬鈴薯生產和肉食雞飼養基地鄉。2004年集體鄉共種植馬鈴薯488.25公頃,肉食雞現已出欄27.4萬隻。2004年集體鄉全鄉新建大棚125棟,並於長巨公路北側,金寶、西雙段規劃建設蔬菜小區1個。小區種植戶25戶,占地面積17.5公頃,每戶占地0.7公頃。截至2011年末,集體鄉有耕地面積91395畝,林地面積4860畝。2011年,集體鄉農業總產值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14元。

工業

2011年,集體鄉工業總產值3.9億元。截至2018年末,集體鄉有工業企業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

商業

截至2018年末,集體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綜合商店或超市27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集體鄉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28人。小學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專任教師78人,在校生90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0人,專任教師24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1年,集體鄉教育經費達85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集體鄉有農家書屋8個,藏書2.89萬冊。農民文化活動室5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集體鄉有鄉衛生院1個;病床8張,醫生1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912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集體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18戶,人數890人,月人均58.3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醫療救助31人次,支出11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0人次,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1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集體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2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475份、期刊57冊。固定電話用戶716戶,移動電話用戶5810戶;實現寬帶接入全覆蓋。

交通運輸

2011年,省道四乾線、縣級公路長巨線過境;實現村村通油路。境內有瀝青路30千米、紅磚路12.96千米、水泥磚路達到18.3千米。

視頻

陳德明在集體鄉高家窩堡村調研時強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