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藤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雀梅藤屬(學名:Sageretia)是鼠李科下的一個屬,為灌木植物。花兩性,五基數,通常無梗或近無梗,稀有梗,排成穗狀或穗狀圓錐花序,稀總狀花序;漿果狀核果,倒卵狀球形或圓球形。該屬共有約39種。中國約16種,產西南部、西北部至台灣。
- 中文學名 雀梅藤屬
- 拉丁學名 Sageretia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 鼠李目 Rhamnales
- 科 鼠李科 Rhamnaceae
- 族 鼠李族 Trib. Rhamneae
- 分布區域 主要分布於亞洲南部和東部
- 模式種 雀梅藤
雀梅藤屬形態特徵
藤狀或直立灌木,稀小喬木;無刺或具枝刺,小枝互生或近對生。葉紙質至革質,互生或近對生,幼葉通常被毛,後脫落或不脫落,邊緣具鋸齒,稀近全緣,葉脈羽狀,平行;具柄;托葉小,脫落。
花兩性,五基數,通常無梗或近無梗,稀有梗,排成穗狀或穗狀圓錐花序,稀總狀花序;萼片三角形,內面頂端常增厚,中肋凸起而成小喙;花瓣匙形,頂端2裂;雄蕊背着藥,與花瓣等長或略長於花瓣;花盤厚,肉質,殼斗狀,全緣或5裂;子房上位,僅上部和柱頭露於花盤之外,其餘為花盤包圍,基部與花盤合生,2-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短,柱頭頭狀,不分裂或2-3裂。
漿果狀核果,倒卵狀球形或圓球形,有2-3個不開裂的分核,基部為宿存的萼筒包圍;種子扁平,稍不對稱,兩端凹陷。[1]
雀梅藤屬分布情況
本屬約39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南部和東部,少數種在美洲和非洲也有分布。我國有16種及3變種。
雀梅藤屬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甚耐寒。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嚴, 酸性、中性和石灰質土均能適應。耐旱,耐水濕,耐瘠薄。喜陽也較耐陰。根系發達,萌發力強,耐修剪。常生長于山坡路旁、灌木叢中。
雀梅藤屬代表植物
雀梅藤Sageretiathea(Osbeck) Johnst.
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對生,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近對生或互生,通常橢圓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或近圓形,長1-4.5厘米,寬0.7-2.5厘米,頂端銳尖,鈍或圓形,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柔毛,側脈每邊3-4 (5)條,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2-7毫米,被短柔毛。花無梗,黃色,有芳香,通常2-數個簇生排成頂生或腋生疏散穗狀或圓錐狀穗狀花序;花序軸長2-5厘米,被絨毛或密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花瓣匙形,頂端2淺裂,常內卷,短於萼片;花柱極短,柱頭3淺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核果近圓球形,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黑色或紫黑色,具1-3分核,味酸;種子扁平,二端微凹。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雀梅藤屬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葉可代茶,也可供藥用,治瘡瘍腫毒;根可治咳嗽,降氣化痰。
食用價值:果酸味可食。
觀賞價值:由於此植物枝密集具刺,在南方常栽培作綠籬。
園林用途:假山岩石園的綠化。
雀梅藤屬繁殖方法
可用播種的方法進行有性繁殖,在園林栽培中也可用扦插和分株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
播種
種子在4-5月成熟,當其果實呈現紫黑色時便可採收。雀梅藤的果實為核果,採收後,可除去果皮,並用砂子搓擦種核,將其殘肉除盡,清洗乾淨,便可播種雀梅藤播種前,要準備好苗床,如果數量不多,可採用木箱苗床。木箱的大小以搬動方便為宜,一般長為45-50厘米,寬為30-35厘米,高為20-25厘米,基質可用乾淨的中細河砂,最好經過高溫消毒,然後裝入苗床,便可播種。
播種時,將種子均勻地平放在基質上,用砂土覆蓋,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倍,然後將砂土刮平、壓緊,以浸箱的方法把基質濕透,苗床置於陰涼通風處。雀梅藤播種後的管理,主要是保持基質濕潤,給水要均勻,基質不能忽干忽濕或過干過濕,要經常檢查覆蓋是否完好,以防噴水露出種子。苗床溫度應控制在22-25℃,如溫度保證不了,還可採用玻璃覆蓋,每天蓋上報紙,置於陽台上晾曬2-3小時,增加床內溫度。如果溫度過高要揭去玻璃,加強通風,認真控制好溫度。種子發芽出土後,要揭去覆蓋物,務使其逐步見光,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可增加光照時間,促進幼苗健壯生長。真葉出現後,可用0.0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噴施,促進幼苗生長。溫暖地區的秋季便可移至露地苗床繼續培育,一般2年以後,便可用於園林綠化栽培。
扦插
雀梅藤還可採用軟枝扦插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軟枝扦插又叫嫩枝扦插或綠枝扦插,要求挑選當年生長並已半木質的健壯枝或徒長枝作插穗。雀梅藤的這種枝條比硬枝再生能力強,插後生長較為容易,成活後生長也比較迅速,短期內就能獲得大量的苗株。軟枝扦插的成敗,取決於對插條的選擇,一是要選組織充實、無病蟲害的枝條,其中花前技、徒長枝最好;二是挑選軟枝,也就是半木質化或中間部位最易生根,因為枝條插入土壤後,能迅速形成癒合組織,並繼續分化形成生活根而成活。
苗床要提前準備。蒔養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排水好、向陽背風的地方,先進行30-35厘米的深翻、整細後理箱,一般長約600-800厘米,寬約60-80厘米,然後把細土耙平,深度為30厘米,填入10-15厘米厚的馬糞或其他干雜肥料,回土填平至高於地面10-15厘米,床上再填15-20厘米的黃色素砂土,再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噴酒消毒,最後密封24小時,晾曬數日,便可進行扦插。扦插時間最好在花前的7-8月份進行,這時雨水多,空氣相對濕度大,溫度易於掌握,是扦插雀梅藤的最佳時間。挑選枝條最好在早晨,此時枝條含水量高,利於生根,插條每段長約10-12厘米,一般要保持3-4個節間,切口上平下斜,每根插條要保證有2-3個芽苞,留頂端2片葉子,用以進行光合作用,以利迅速癒合生根。插條剪好後可用0.05-0.07%濃度的萘乙酸水溶液浸蘸一下,便可按照6~8厘米的株行距,插入準備好的苗床內。隨浸隨插,插入基質的深度為6-8厘米,插後用細孔噴壺把水噴透,使基質與插穗莖幹密貼。
分株
雀梅藤的分株繁殖,是在露地栽培數年的植株的莖幹基部先行剪短,促進萌發櫱芽、並壅土讓其自行生根。根據母株萌發和生根情況,一般在次年的2月底或3月初,就可進行分株繁殖。
分株前,要準備好苗圃。分株時,將母株全部挖起,別去多餘的附着土,然後按櫱條的分布和根系的生長情況,以每株1-2根莖於分切。操作時,要細心,儘量保護好根系,切口塗抹草木灰,然後將其分株苗植於苗圃內,植入深度以完全穩住植株為宜,再用噴水壺把水灌透。在陽光強烈的地區,最好搭設蔭棚遮蔭,毎天多次進行霧狀噴水,保護葉片,最好不萎蔫,不發黃,不脫落,這對分株苗成活特別有利,一般經過一年左右的培育,次年春季便可進行定植栽培。[2]
雀梅藤屬栽培技術
插後管理
雀梅藤扦插後,要在苗床上搭設蔭棚,光照度在40-45%為宜。因為7-8月,各地的陽光都比較強烈,要保持枝條插入後不萎,保持小範圍的空間濕潤。扦插能否成活,還與溫度有關,苗床內溫度不能過低,溫度太低,癒合生根慢;溫度過高(超過30℃),插條的葉片容易脫落,未生根的枝條會因失去養分的補充而枯菱。苗床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0-25℃為宜,如果溫度過高,要採取通風降溫,最好用霧狀噴水的方法,降低溫度,減少葉片水分蒸發,對其生根非常有利。插條生根後,要加強營養管理,施一些稍薄的肥料,冬季用竹塊搭架,上面覆蓋塑料薄膜,保證幼苗越冬。次年春季便可進行移植栽培。
栽植
露地栽培:栽培應根據蒔養的需要,盆栽、地栽、假山石岩栽培均可。雀梅藤露地栽培,要選地勢稍高,既能排水又能保水的地方最好是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質酸性土壤。栽培要經常保持環境的濕潤狀態,待新芽萌發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假山石崖栽培:要把扦插成活的幼苗帶土團植於岩石洞孔或較深的縫隙中。栽好後,把水噴透,置於濕潤環境,蔭蔽培育,每天向其霧狀噴水數次,一般10-15天後,植株就能成活。這時要逐步加強陽光照射,20-30天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盆栽:如要製作雀梅樹粧盆景,最好在秋季的梅南季節,到山區挖取野生雀梅藤,尤其是那些蒼古奇特的老蔸。挖掘時,要儘量保護鬚根,用苔蘚包紮,使之不失水分,取回後將其埋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略露枝幹,長期保持環境的濕潤狀態,待其抽枝發葉時,再適當進行整枝摘芽,保留有用枝條,到第二年春季,便可挖起,通過修剪造型後,即可上盆栽培。雀梅樁頭栽培,第一年還應選擇透氣性較好的土陶花盆,用水浸泡5-7天,然後用數塊瓦片棚蓋花盆底孔,用培養土栽培,成活後加強水分、養分的管理,培育較多的鬚根,次年用質地美觀的宜興軸質盆栽培。一般經過2-3年的培育造型,就可獲得一棵完美的雀梅樹樁盆景了。
施肥
雀梅藤的水分和養分的管理,也應根據栽培的實際情況而有所區別。露地栽培的植株,每年春季要施一次重肥,時間在4-5月,施時可在植株周圍進行環狀挖溝,施入長效有機肥和速效的複合化肥,施入後回土填平,把水灌透。夏季是雀梅藤的花芽分化期,在這以前,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澆灌,每7-10天一次,連續澆灌2-3次,促進植株的花芽分化和秋季的開花。花謝以後,繼續施肥,每年早春進行修剪,保持樹態就可以了。盆栽樹樁盆景,可在春季修枝造型後,施薄肥2-3次。秋末再施1-2次複合肥料即可。其他季節都不必再施肥,保持植株繁茂的樹態,而不增大或過於增高樹勢,使其保持玲瓏、綺麗、美觀。
澆水
雀梅藤性喜濕潤,不論哪種方法栽培的植株,生長地方都應保持濕潤,土壤不能過於乾燥,否則要落葉。但是,雀梅藤又不耐水漬,露地栽培的地方,要利於排水,土壤要濕潤透氣。結合施肥要進行鬆土,每次施肥後,都要把水灌透,使植株周圍長期保持疏鬆、肥沃、濕潤的良好狀態。一般春季每月灌透水3-4次,夏季毎星期灌水1-2次,秋季為開花期,土壤保持濕潤即可,一般在花前灌水一次,花謝後再灌一次即可。冬季在入冬前把水灌透,如果地下水位過低,土壤過於乾燥,在12月底再灌一次就行了。山石上栽培的植株,只要盆內有水即可,不必單獨澆水。樹柱盆栽在植株的繁茂生長期,要適當控制水分,千萬不能形成徒長枝,盆土以見濕見十為宜。孕蕾以後,土壤要濕潤,促進花莆的成長,使其開花鮮艷,花謝以後結合施肥把水灌透,使其果實迅速成長和樁頭的完整美觀。冬季保持盆土干潤,每十天半月用酒水壺沖洗一次,讓余水濕潤盆土即可。
光照
雀梅藤,在一般蒔養者中,大多認為在半陰濕潤的地方生長最好,也就是說,它怕強光直射。但是根據筆者蒔養實際,在長江中游地區將盆栽植株置於庭院內蒔養,即便夏季在陽光下,氣溫高達35-38℃,只要在花盆周圍把地面濕透,整個夏天連續曬幾天,植株也未出現灼傷葉片的現象,這不僅省去了遮蔭的麻煩,而且植株孕蕾多,開花繁茂。主要的問題在炎熱的夏季,既要保持環境的濕潤,又要使盆土不缺水分,而且琉松透氣,努力增加小範圍的空氣濕度,這樣就能降低光照的強度。如果氣溫過高,超過38℃時,就要把花盆移至半蔭蔽的地方,並向葉片進行霧狀噴水,保護好植株繁茂的樹態,以利觀賞。
溫度
雀梅藤在野生環境中,大多生長在南亞熱帶的溫暖濕潤的山坡、岩石、林緣和山蔍溝邊,因而喜歡溫暖的氣候,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8℃,在它生長的地區,全年最冷月份的溫度為2-12℃,最熱月份的氣溫為18-29℃,全年平均氣溫都在15-21℃,無霜期在300-330天。雀梅藤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中,常年青枝綠葉,鮮花繁茂,花色艷麗。其他地區栽培雀梅,要人為地為之創造適宜生長的生態環境,待別是盆栽植株,更應滿足它對溫度和光照的要求,使其全年都具有觀賞價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