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難捨查濟(孫駿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難捨查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難捨查濟》中國當代作家孫駿毅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難捨查濟

盆景似的小山環抱中的小鎮查濟。

尚未完全開發的苔色斑駁的查濟。

美院師生畫板上的原生態的查濟。

查濟,枕山面水,位於安徽涇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徽商留下的古鎮。

山色如黛,水色如翠,幾條清溪順着山勢蜿蜒而下,歡快地躍入一面清澈如鏡的湖。溪邊,有束着圍腰的村姑在淘米洗菜。幾隻鴨子你追我趕,耍着鴨蹼在水中嬉戲。溪岸上,有幾個美少女坐在馬紮上,捧着畫板,對着灰白牆上垂下的一絲老藤凝神思索,或許她們是在尋找新鮮的表現角度或素描的切入點?

春末夏初,一簇一簇的石榴花和不再躲躲藏藏的薔薇花早早眷顧查濟了,隨便走走,驀然回首,就能看見一枝或多枝花葉探出並不高聳的院牆,在山風中搖曳。

門前、廊下,是鄉民晾曬的筍尖,被陽光曬出來的山間竹香飄散着誘人的滋味。一隻橢圓形盤匾里攤開剛剛炒制的新茶,一芽兩葉,謂之「黃山毛峰」,撮上幾芽聞聞,清香撲鼻。

一條石板街緣溪而上,串連起古鎮的老屋、店鋪、祠堂,高屋脊的馬頭牆和黑白相間磚雕掩映其間,這是徽派建築的特徵。磚雕以歷史故事居多,如聞太師回朝、桃園三結義、郭子儀勤王等,畫面相連便是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細膩到甚至連臉部鬍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山水再美,自然只能取其一景,落在畫板上的多半還是作者的自我情趣。

查濟有個畫家村,一些賺了些錢的畫家買下老屋後經過現代化改造,變成了山間別墅。城裡的生活過膩了,就到山裡來住上十天半月,不過真能把心沉在山水之間的好像並不多見。所以,一些別墅已經掛出「出售」的招牌。我問過鄉民,花個二三十萬,就能在這裡買上幾間老屋。我們誰也不會想到去買,因為誰也沒有留居查濟的思想準備。推窗見山,開門聽水,寂寞的風景到底有幾人能欣賞?

我只是一個匆匆過客,如同這些背着畫夾的花季少女,畫板上盡可以留下情感的線條和沉思的板塊,但真要在這裡一住十幾年,誰有這份耐心和恆心呢?我們能夠盡情地欣賞滴翠的山水、胭脂般濃艷的十里桃花,撐開一舟泛遊碧波上,但還是不能完全走進詩意桃花源。

兒時讀《桃花源記》,常常忽略一個字,「便舍船,從口入」的「舍」字,今復讀之,才深得「舍」字之妙,不想舍不肯舍不能舍不敢舍,便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結果也是「尋病終」,還有人「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何況我還只是一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山間過客。

五柳先生設計的桃花源固然是人之嚮往所在,然而紅塵難捨,秀山麗水便只能擦肩而過了。擦肩而過的還有在查濟遇到的三五成群的美院師生,或坐或蹲或站,都在畫着心中的桃花源,馬頭牆下、老屋側畔、溪水源頭、林中小徑,到處可見他們活潑的身影,恰恰冷落了那一間賣線裝書的書鋪,有一些翻印的清代查濟志的書籍落滿了灰塵,那是早已被人遺忘的文化棄兒。

在老街上,見到一個瞎子老人,摸索着在編扎竹製籃子,滿手老繭,滿面皺紋,牆上地上擺滿了他編扎的各種形狀的竹籃,扁圓形的、腰鼓形的、長方形的,甚至還與別出心裁編出粽子形狀的,有的竹籃外面還塗了一層桐油。老人的竹籃出價不貴,買的人卻也不多。老人說他家就住在查濟溪水頭,大半輩子靠編扎竹器來糊口,聽聲音外來的客人很多,自己卻從來沒有走出過鎮口。

老人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啥模樣,他聽慣了查濟凌晨的雞鳴、傍晚的蛙鼓、潺潺的山澗水和雀雀的枝上鳥,他說習慣了就好,就知足了。

老人說着,瞎眼一夾苦澀地笑了。

夜宿查濟,盈耳是起起落落的蛙鳴,山裡的蛙叫得響亮連貫,讓人難以入眠。

窗外就是青山綠水古鎮老屋,眼前揮之不去的還是瞎子老人苦澀的笑。

明天一早我們就要趕路了,再美的山水也留不住我們,正如我們的心靈無法沉浸在山水之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那是一種超然的境界,我還不具備。 [1]

作者簡介

孫駿毅,江蘇作協會員,蘇州姑蘇區作協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深宅薔薇花》《黑白情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