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雨林(康火南)
作品欣賞
難忘的雨林
我的老家地處崇山峻岭之中,四周高山林茂草綠。老厝後「栲仔林」亞熱帶原始雨林,面積不大,3公頃左右,小巧靈瓏,好比神筆在地球上點綴的綠色藍寶石。兒時常去至今難忘。
我們村子近2000左右人,有雜姓地之稱,由陳林李,王楊康,童黃紀幾十姓氏組成的大家庭。就如雨林里千奇百怪的樹木和花草,動物、微生物,和睦相處,組成幸福的大家庭。祖輩有言在先:村後的風水林要保護好,綠水青山在,子孫好運來。這便成了老百姓不敢亂砍,歷次運動也沒有被遭蹋的重要原因。
我七八歲那年的酷暑天,大哥在雨林旁邊的梯田耙地,我在那放牛。他汗流夾背,氣喘吁吁問我,你去過雨林嗎?沒有。那是個神秘的寶地!我帶你去見見識。村後的雨林很神秘,孩子都聽說過,卻從來沒有去過。父母絕對不允許小孩私自進雨林的,經常嚇唬說雨林里有大蟲(老虎)、大蛇會咬人等等。有時哪家的孩子哭鬧不停就搬出雨林,不聽話就送你入栲仔林餵大蟲。聽了毛骨悚然,還敢哭嗎?
我倆離開梯田,進入雨林,沿着一條婉蜒小徑走不遠,仿佛誤闖了綠色的迷宮,聽山澗水流潺潺的聲音,林間鳥兒嘰嘰喳喳叫,在樹枝間玩起了捉迷藏。我好奇地仰望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透過葉間隙看雲彩的變幻。大哥說起數不盡的名貴樹木,紅栲、黃楠、金龜樹等等,我都記不住,。一棵挨一棵,滿目奇觀,遮天蔽日,溫度趨降,涼爽宜人,顯得幽靜而深遠。一陣陣雨林的泥土芳香迎面撲,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老樹的板狀根隆起像駝峰伸向四方,如妖如魔。遠看像個山洞的枯空樹幹,歡迎賓客前來下榻。通天大樹演釋着一曲藤繞樹,樹纏藤的生物多樣性鬧劇。胳膊粗的九節藤伸出針似的根扎在樹幹上,毫無顧忌地吸取主人的水分和營養。開出燦爛花朵的蘭花掛在半空中更顯嬌艷珍貴;腳踩泥巴小路,地面濕潤,柔軟的苔蘚像一塊塊天鵝絨的地毯一般美極了;矮小的灌木家族羅傘樹、九節木、台灣榕……和和美美,查親相愛;蕨類寵兒在灌木的蔭護着,無憂無慮地自由自在生長,看看觀音蓮座、南藥巴戟天、金不換、沉香喜笑顏開,其樂融融……瀑布凝從天上來,一池碧綠清湯引來了口渴的鳥獸貴客。我們躲到大樹後窺看相約到水塘邊喝水的小鳥伸長脖頸,往水面上點點頭。一頭小山獐從斜坡上跳到水潭邊,東張西望偵探一番,放心地低下頭,吐出小舌頭舔一舔,又抬起頭四處張望,確定安全了,才放心地喝上清涼的水。
密林深處陰森潮濕,霧氣籠罩,水氣充盈,即使在晴天也常會遇到似雨如霧的奇異景象。以老栲木為主的雨林加上許多枯木敗藤,是滋生菌類的土壤,靈芝,紅菇、木耳、銀耳等珍貴菌類,或紫或紅或白,爭奇鬥妍。我10歲那年,夏天的一個雷陣雨後,母親手提竹籃,一條三角巾結在頭上,拉住我的手說,去栲仔林采紅菇,我滿口應承。
媽媽帶我直奔她最熟悉的那棵老栲樹下,空氣中瀰漫着紅菇的芳香味,令人食慾大振,垂涎欲滴。阿嬤找來一支樹椏輕輕地撥開地面的枯葉和雜物,便露出了紅菇傘形的帽子,哇噻!我激動地大喊一聲,伸出右手急着就要摘菇。母親勸說,不急。教我一手壓住紅菇根部,另一手從地面折斷,示範了兩遍。我才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從地面上選一棵最大的紅菇摘斷,輕放在竹籃里。她還告訴我說,科技人員分離原生紅菇菌絲難度大,大面積人工培育環境條件要求比較苛刻,管理跟不上,人工還難於大面積栽培。要保護好紅菇資源,不能吃子孫飯,讓雨林里世世代代能采能長出紅菇。阿嬤邊采邊給我講了許許多多關於紅菇及食用菌和雨林里野菜、中草藥知識。雨林好像一本教科書,我在林子裡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雨林還為村民提供了資源,無私地貢獻了一切。我們采滿了一籃子紅菇返回,還在山澗的懸崖處采了七葉一枝花、風樻鬥草、金鈎藤及金線蓮等珍貴草藥,這些都是我家裡常年備用的珍品。
離開家鄉外出工作,每次回鄉下都要上雨林山走走看看,如今再也沒有被約束了……
老家的雨林是大自然饋贈的瑰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幸福滿滿,快樂無窮。如今我已步入耄耋之年,老家的雨林成了我鄉愁中的一份厚重念想。
作者簡介
康火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福建作協會員。出版農業、農村專著、實用科技書籍、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普寓言等書籍21本。發表研究論文19篇,2003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學小品及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知識就是力量》《新民晚報》等全國多家報刊發表。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