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隔靴搔癢: [ gé xuē sāo yǎng ]。隔着靴子撓癢。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抓住要害,不解決問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燈傳錄》:「(僧)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不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例 句
這篇文章揚揚千言,並沒有抓住要害,有點~。
近反義詞
反義詞:鞭辟入裡 、對症下藥、身臨其境、恰中肯綮 、一語破的、切中要害、一針見血
成語故事
「隔靴搔癢」指隔着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不可漫無主題,抓不着重點,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實際。 [1]
參考資料
- ↑ 隔靴搔癢【四字成語】典故|釋義|用法|近義詞|成語故事,5068兒童網,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