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隱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隱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隱逸漢語詞語,拼音是yǐn yì,意思是隱居之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隱逸 [1]

外文名稱 Hermit

拼音 yǐn yì

注音 ㄧㄣˇ ㄧˋ

出處 《漢書·何武傳》

解釋

隱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裡,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隱居避世。

猶隱居;隱遁

指隱居之士。

出處

《漢書·何武傳》:"吏治行有茂異,民有隱逸,乃當召見,不可有所私問。"

晉·葛洪《抱朴子·貴賢》:"世有隱逸之民,而無獨立之主者,士可以嘉遁而無憂,君不可以無臣而致治。"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不能像過去的一些隱逸之士能逃掉一切。"

《後漢書·岑熙傳》:"遷魏郡太守,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

唐·張籍《送韓侍御歸山》詩:"新結茆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

宋·周敦頤《愛蓮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

·宋蘇舜欽《獨游輞川》詩:"隱逸何曾見,孤吟對古松。"

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八》:"不知那些學'聲光化電'的'新進英賢',能否駝着山野隱逸,海濱遺老,折衷一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