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唐宋金代(潘涌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唐宋金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隋唐宋金代》中國當代作家潘涌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隋唐宋金代

1987年4月7日記事

撰寫縣誌 42 章:民國及其以前行政

西漢建祖厲縣,今會寧為其屬地。明代以前,縣行政機關稱謂各異。明、清時期,稱縣署,設知縣;基層稱里、適中。民國時期,沿襲清制。後改縣署為縣政府,改知縣為縣知事、縣長;基層設區(鄉)、聯保、保(村)、甲。各個時期合分改變頻繁,機構名稱不一。

東漢永初五年(111 年),祖厲縣治遷今會寧縣後設縣令、縣尉、儒學官各 1 人。

唐代,先後稱會州、粟州、會寧縣等。州設知州,縣設縣令、縣丞、縣尉、主簿各 1 人。

元代末,稱會寧州,設知州、同州、達魯花赤(蒙古語,意為掌印官)、儒學正各 1 人,訓導 3 人。

明代洪武十年(1377 年),稱會寧縣,設縣署。內設知縣、縣丞、主簿、教諭、典史、稅大使、倉副使、巡檢各 1 人。

清代,仍為會寧縣,稱縣署。設知縣、訓導、典史各 1 人。

中華民國時期,縣名依舊。初年,縣署設縣知事 1 人。16年(1927 年),改縣署為縣政府,設縣長 1 人,下屬一、二兩科。29 年(1940 年),會寧被列為四等縣。38 年(1949 年),縣政府設縣長 1 人,下屬民政、財政、建設、教育、軍事、社會科;田賦處、司法庭、秘書室、會計室。

縣以下基層組織,明代為里,里設里長。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里下設適中。民國 11年(1922年),改里為區。18 年(1929年),改適中為村,村由區屬。19 年(1930年)10月,根據《甘肅各縣辦理保甲暫行章程》,全縣推行保甲法,實行區、保、甲制。29年(1940年),撤銷區建制,實行鄉(鎮)、聯保、保、甲制。此設置沿至民國 38 年(1949年)8 月。

會寧縣歷代州、縣行政長官名錄

會州總管:姜須達,隋代

會州刺史:安敬忠,唐開元七年。時河流橫浸逼城,率兵作堰,城免淹。

會州刺史:癿遇,宋淳化五年,藏族。

會州觀察使:田紹斌,汾州(今山西汾陽縣),宋至道元年。

會州刺史:韓守英,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市),宋真宗時代。

會州刺史:藍繼宗,廣州南海(今廣東南海縣),宋大 中祥符元年。

會州刺史:張繼能,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宋大中祥符三年。

會州刺史:董氈,宋治平二年,藏族。

會州團練使:郢成,宋元豐三年,藏族。

會州刺史:姚雄 ,五原(今內蒙古五原縣),宋元符二年。廣開土地,倡導農牧。

會州刺史:郭祿大,會州(今會寧縣),金興定元年。郭蝦蟆之兄。

西寧州刺史:女奚列資祿,金興定元年。

會州刺史:烏古倫世顯,金興定四年。[1]

作者簡介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肅會寧人,會寧簡師肄業,助理會計師,主任科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