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隆窯博物館採風記(李文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隆窯博物館採風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隆窯博物館採風記》中國當代作家李文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隆窯博物館採風記

  無意之間,我在線上看到隆昌市作家協會到隆昌市土陶博物館採風的影集。作為稅務大廳一站式窗口常為石燕鎮土陶企業服務的工作員,八年來為納稅人宣傳稅法,解惑答疑,引導納稅人辦理納稅事項,審驗售賣發票,審核納稅申報表,收繳稅款入庫,與石燕鎮納稅人建立了深厚的工作友誼。石燕鎮還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只是我對歷史悠久的隆昌陶窯不甚了解。出自對家鄉的熱愛,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撥通了土陶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手機,前往暫未開館的土陶博物館參觀學習。

車窗外,農村春天的氣息猶如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帶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活力。山坡上,一座座隆窯順坡而上,猶如下山吸水的五爪金龍,龍頭在山下龍尾在山上。我懷着回家鄉的喜悅心情,一路飽覽農村春天的景色,側耳傾聽初通隆窯的駕駛員介紹土陶的歷史。

隆昌市石燕鎮是有名的「土陶之鄉」,土陶製作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漢代。1998年,考古專家在隆昌縣石燕鎮附近的劉家拱橋,發現了宋朝燒窯遺址及大量文物,同時還有明、清窯址及窯神廟20多處。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先民原始的手工制陶技藝。隆昌土陶傳統製作技藝被研究者稱為中華制陶技藝的「活化石」。2018年,隆昌土陶大型陶缸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駕駛員加大油門,小車上山來到博物館廣場,路口橫臥着一座高約兩米的渾厚黃色巨石,巨石上雕刻着紅色隸書體的「隆窯」二字,給遊客以古樸厚重、大氣磅礴之感,更顯示出深遠的歷史意義。右邊是還原後的土陶作坊,作坊內簡單擺放着原始的生產工具,房頂上矗立着幾座低矮的煙囪。左邊高台上並列着四個標誌性巨大酒缸,寓意吉祥、美好、長久。博物館大廳門楣上懸掛着古色古香金色花邊的紫紅色「隆窯遺產博物館」匾額。整個外景烘托出隆窯遺蹟博物館濃厚的文化氛圍。

走進寬敞明亮的展覽大廳,大門兩邊實木置物架上放着各種書籍和各式陶器,置物架下邊是綠色植物。預示着古老的土陶技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將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解說員介紹:展廳內展出的陶器都是精細「釉子貨」。設計精巧,造型優美,大方樸質,富有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獨特製作工藝和優質的陶器產品,整個生產過程需經過選礦、採礦、物化、制泥、起底子、楔子、壘坯、拍打、制帽、錘坯、蓋帽、晾乾、上釉、燒制、出窯等20多道製作工序。     大廳正中央是實木組合的大象和駿馬,左邊是圖書館的一壁書架,擱放着介紹隆昌土陶文化和與之有關的書籍,右邊是土陶藏品展廳,展出的式各樣各種規格的藝術陶造型美觀、色彩絢麗、古樸大方;生活陶實用、細膩、耐酸鹼、密度小、經久耐用、透氣而不滲漏。榮譽架上擺放着獲獎作品、獲獎證書和獎牌。整壁博古架的每個格子裡面擱放着各種樣式、各種顏色精美、玲瓏的茶罐、茶壺、茶杯。

來到出土文物展廳,亞克力透明防塵罩內的陶罐、陶缸、陶碗、陶碟、陶杯千姿百態;土陶人物土陶和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栩栩如生。看見凝聚着千年古今制陶匠人的智慧的瑰寶,頓時使我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走出文物展廳,久聞其名的階梯式龍窯出現在我眼前。解說員說道:「隆昌土陶始於漢代、興於宋代,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歷史,窯爐依山取勢而建其窯倉呈階梯式,窯頂為拱形,整個建造的形態神似巨龍伏臥,故名龍窯。」     走進非遺體驗館,仔細觀摩着土陶師傅在旋轉的底座上精心製作陶罐,旋轉的陶泥在師傅精巧的手裡逐漸拔高收口。我也按耐不住激動,挽起袖子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過了一把制陶癮,儘管習作三不像,但內心卻很有成就感。還信心滿滿地對大家宣告:「未來的陶藝大師即將誕生,那就是我!」

走出博物館,看見一對拄着拐杖、滿頭銀髮的老年夫婦,在隆窯巨石前合影留念。

返城的路上我沉思良久,不得其解。為什麼展覽大廳中央不落座一尊傳承千年的隆昌土陶製作技藝雕塑,或者一口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巨型陶缸?[1]

作者簡介

李文杰:供職於四川省隆昌市稅務局,隆昌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