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陸馬奇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陸馬奇教堂芬蘭于韋斯屈萊市最主要的路德教堂。參照建築師埃爾斯·伯格(Elsi Borg)的設計建成於1928年,建成後於次年——1929年10月27日正式啟用,取代了原來建於1855年的老教堂,老教堂毀於一場1918年2月27日的大火。

教堂簡介

陶陸馬奇教堂造型呈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長方形的教堂西側建有一個高達30米的鐘塔。該教堂也被稱為天使的教堂,因為可以在這裡找到許多關於天使的描繪。教堂內部裝飾有很多有關聖經主題的壁畫,雷昂弄(Leinonen)參與了講道台和教堂其他內部壁畫的繪製。教堂的聖壇裝飾畫是倖免於火災的老教堂內的裝飾,由艾柔•加內菲特(Eero Järnefelt)繪製。教堂最多能容納700人,大規模的禮拜活動在每周日晚上六點舉行。教堂還是一個很受歡迎的音樂會舉辦場所。在2007年,教堂的屋頂、水槽和窗欞全都進行了一次翻新,以全新的姿態迎接各位虔誠的信徒。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遊覽信息

必去理由:于韋斯屈萊最主要的路德教堂

景點所在大洲: 歐洲【Europe】

景點所在國家/地區:芬蘭[Finland]

景點所在省、州:中芬蘭區 [Central Finland Region]

景點所在城市:于韋斯屈萊 [Jyväskylä]

視頻

陶陸馬奇教堂 相關視頻

哈爾格林姆教堂,是冰島路德教派教堂,看着很壯觀
宗教改革500年(五)——宗教改革的餘聲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