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華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華碧(Tao huabi ,1947年1月),國籍中國,出生於[貴州] 民族[漢族],老乾媽麻辣醬創始人。

人物經歷

  • 陶華碧因家境貧窮,自小從沒讀過書。20歲時她與「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結婚,但沒過幾年,她的老公病逝了,留下兩個孩子和她。為了生計,陶華碧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開始做米豆腐賣);
  • 陶華碧平日節儉積攢下來的一點兒錢於1989年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開了個非常簡陋的餐廳(是用四周圍撿拾來的磚頭蓋的一間房子)——實惠餐廳;主賣涼粉、冷麵。
  • 實惠餐廳所出品的涼粉低價且份量足,因此吸引了就近的學生且還有不少學生賒欠了很多飯錢;
  • 陶華碧做出令人震驚的舉動:凡是家境困難的學生,一律銷賬;
  • 陶華碧特製的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令生意十分好。沒有此麻辣醬,客人轉身就走;
  • 此事觸發了陶華碧對麻辣醬潛心研究,歷經幾年的時間反覆研試,最終成功製作出獨具風味的麻辣醬,客人吃完涼粉還要買麻辣醬回家去;也有不少客人對此麻辣醬是「情有獨鍾」的,因此麻辣醬出現供不應求;
  • 1994年,貴陽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實惠飯店」的主要客源。陶華碧開始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大受歡迎;
  • 1994年11月,「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米豆腐和涼粉沒有了,辣椒醬系列產品開始成為這家小店的主營產品,但為了學生卻仍然沒有關掉自己的小飯店;
  • 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雲關村委會兩間屋子,辦起了辣椒醬加工廠,牌子就叫「老乾媽」。成立的辣醬加工廠,是一個只有40名員工的簡陋手工作坊,沒有生產線,全部工藝都採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 1997年6月,「老乾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
  •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華碧要做的不再僅僅是帶頭剁辣椒,財務、人事各種報表都要她親自審閱,工商、稅務、城管等很多對外事務都要應酬,政府有關部門還經常下達文件要她貫徹執行。除此之外,她還經常要參加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各種會議,有時還受命上台發言;
  • 1998年,在長子李貴山的幫助下,陶華碧制定了「老乾媽」的規章制度;
  • 1998年開始,陶華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員輪流派往廣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讓他們去考察市場,到一些知名企業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
  • 2012年,「老乾媽」年產值為33.7億人民幣,納稅4.3億人民幣。

抓准機遇

  • 陶華碧艱辛經營的「實惠餐廳」偶然得到啟發,緣起就是:「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覆試製,她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原來就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捨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用於生產麻辣醬,並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陶華碧親自背着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很快就脫銷了。

公司管理

  •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工人擴大到200多人。此時,對陶華碧來說,最大的難題並不是生產方面,而是來自管理上的壓力。工廠擴大後,一切都要走上正規,各種規章制度要出台,財務、人事各種報表都要她親自審閱,特別是工商等政府部門經常下達文件要她貫徹執行;她還要經常參加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各種會議,準備講話稿上台發言。所有這些,對於沒文化的陶華碧來說,簡直就是「趕鴨子上架」。於是,陶華碧按照自己樸素的感情,制定了擇人標準:忠厚老實,吃苦耐勞,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她首先把自己的長子當作了比較的標準。陶華碧的長子李貴山是個轉業軍人,當時在206地質隊的汽車隊工作,雖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陶華碧眼裡卻是了不起的「秀才」。李貴山得知母親的想法後,辭職來到了她的公司。李貴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文件,建立各項規章制度。李貴山讀,陶華碧聽。當聽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再由李貴山修改。如此反覆多次,直到滿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畫個圓圈。李貴山看着這個圓圈哭笑不得,他在紙上寫下了「陶華碧」三個大字,讓她練習。在李貴山的幫助下,陶華碧終於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規章制度。但是,只有李貴山幫忙,陶華碧還是深感人才不夠。時隔不久,她又招聘了具有本科學歷的王海峰。本來,她招聘王海峰的目的,是想讓他當辦公室主任,但她卻沒有馬上任命,而是先讓他在公司里做雜活,然後,她又派他到全國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場,這一招用她的話說:「是磨練」,半年後,她才任命他作辦公室主任。王海峰後來成為「老乾媽」公司里的第三號人物。
  • 如何管理好公司越來越多的員工,陶華碧有她同樣的「絕招」:實行管理親情化,自始至終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最初,她讓李貴山制定規章制度時,就把這一招視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員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華碧考慮到公司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員工吃飯難,她決定所有員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當「老乾媽」公司發展到1300人後,該規矩仍然在執行。她還親力親為,每當有員工出差,她總是像送兒女遠行一樣,親手為他們煮上幾個雞蛋,一直把他們送到廠門口。果然,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使「老乾媽」公司的凝聚力日益增強。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乾媽」。公司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各異,他們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時間久了,互相間難免發生摩擦,但只要陶華碧一出面,問題就迎刃而解。

不畏艱難

  • 陶華碧是從賣米豆腐開始自己的「經商」生涯的。每天,陶華碧背着裝滿米豆腐的背篼,從家裡坐車到龍洞堡,由於背篼占地方,中巴車經常不願意讓她上車。上車下車時,陶華碧還得請人家幫忙把背篼背上肩。晚上,陶華碧在家裡做米豆腐,由於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雙手一到春天,還會脫皮。在她辦起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辣椒調味品後,陶華碧仍然保持着不怕吃苦的本色。搗辣椒濺起飛沫讓人眼淚直流,工人們害怕。陶華碧親自操刀,說「把辣椒當蘋果切,就不辣眼睛了」。產品生產出來,陶華碧親自背着,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進行試銷。她沒有什麼個人愛好,生活簡樸,全部心思都在公司的發展上,晚上在廠里睡。

技術把關

  • 豆豉辣椒的銷售剛剛起步時,玻璃廠覺得老乾媽的玻璃瓶要貨量少,不太願意接這單生意,陶華碧急了,她質問玻璃廠老闆:「哪個娃兒是一生下來就一大個哦,都是慢慢長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給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 軟磨硬泡了幾個小時後,雙方達成了如下協議:玻璃廠允許她每次用提籃到廠里撿幾十個瓶子拎回去用,其餘免談。陶華碧滿意而歸。
  • 當時誰也沒有料到,就是當初這份「協議」,日後成為貴陽第二玻璃廠能在國企倒閉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發展壯大的唯一原因。
  • 「老乾媽」的生產規模爆炸式膨脹後,合作企業中不乏重慶、鄭州等地的大型企業,貴陽二玻與這些企業相比,並無成本和質量優勢,但陶華碧從來沒有削減過貴陽二玻的供貨份額。現在「老乾媽」60%產品的玻璃瓶都由貴陽第二玻璃廠生產,二玻的4條生產線,有3條都是為「老乾媽」24小時開動。
  • 陶華碧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財務報表之類的東西她完全不懂,「老乾媽」也只有簡單的賬目,由財務人員念給她聽,她聽上一兩遍就能記住,然後自己心算財務進出的總賬,立刻就能知道數字是不是有問題。
  • 她沒有文化,就一心研究技術。賣米豆腐時,她做的米豆腐可以下鍋炒,做辣椒調味品,總是比別人的產品口味獨特,比別人的香。由於「香」,由於「香辣結合」,老乾媽的產品已經覆蓋除台灣省以外的全國各地,並遠銷歐盟、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南非、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舉改變了辣椒產品局限於嗜辣地區的傳統。在產品開發方面,陶華碧依然是公司的「技術總監」,她不喝茶,不喝飲料,是為了保持靈敏的味覺和嗅覺。

質量第一

  • 老乾媽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聲。剛剛開始賣豆豉辣椒時,她就用上了天平秤。2001年,有一家玻璃製品廠給「老乾媽」公司提供了800件(每件32瓶)包裝瓶。不料,使用這批包裝瓶產品封口不嚴,漏油。一些對手企業馬上利用這事攻擊「老乾媽」。一些管理人員建議:「可能只是個別瓶子封口不嚴,把貨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然損失太大。」陶華碧卻果斷決定追回後全部當眾銷毀。自從創辦公司後,老乾媽產品合格率一直保持着100%。

維護權益

  • 從1997年後,假冒「老乾媽」的產品多達五六十種,造假地遍及貴州、湖南、四川、陝西、甘肅等地。老乾媽一度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公司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打假人員。打假太忙,顧不上吃飯,她就買兩個饅頭,用自家的豆豉辣椒拌着吃。造假者四處隱藏,為了找到證據,半夜三更也要出去偵查。在所有的假冒者中,湖南華越食品公司生產的「老乾媽」最為「理直氣壯」。這是因為,他們有「合法」的註冊商標。從1996年開始到1998年,老乾媽多次向國家工商局商標局商標註冊申請。可是,均以「『乾媽』為普通的人稱稱謂,故老乾媽用作商標缺乏顯著特徵」的理由被駁回,可是,儘管華越公司的產品出自老乾媽之後,儘管除了瓶貼上陶華碧的頭像被換成了「劉湘球」的老太太頭像、生產商為唐蒙食品廠與華越公司外,其餘裝潢包裝甚至老乾媽公司專門請人題寫的「老乾媽」字樣,均原封不動照搬正品「老乾媽」的設計,卻在1998年第一次申請商標註冊就獲得成功,而此後,貴州老乾媽才「委屈」地也獲得了註冊商標。馬拉松一樣的訴訟一直持續到2001年3月2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於判決華越食品有限公司停止在風味豆豉產品上使用「老乾媽」商品名稱、停止使用與貴陽「老乾媽」公司生產的「老乾媽」風味豆豉瓶貼相近似的瓶貼、賠償貴陽「老乾媽」公司經濟損失40萬元、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上向貴陽「老乾媽」公司致歉。終審判決兩年多後,國家商標局於2003年5月21日裁定:「老乾媽」首先由貴陽「老乾媽」公司使用於其生產的風味食品,核准註冊貴陽「老乾媽」公司的「老乾媽」商標,駁回華越公司註冊「老乾媽」商標的申請。撤銷華越食品公司註冊的「劉湘球老乾媽及圖」商標。該訴訟,卻在經濟界和法律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王蒙等六大作家訴世紀互聯著作權案、北大方正「陷阱取證」案、奧林匹克五環標誌案等被並稱為北京高院知識產權十年經典案件。

留在貴州

  • 陶華碧在經營實惠飯店時,有一次,時任南明區區長的蔣星恆得知她在經營中遇到困難,專程去「微服私訪」。在飯店門口,蔣星恆對陶華碧說:「老乾媽,你放心發展,有什麼困難,我們幫助你。」陶華碧不知道來者是誰,還以為對方是個「菜農」,奇怪地反問:「你是幫我抬呢還是幫我扛哦。」在老乾媽公司的發展歷程中,貴州省各級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從貴州省領導的關心到貴陽市南明區領導親自與公司人員奔赴打假第一線。在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老乾媽公司已經成為繼「貴州茅台」、「黃果樹」、「貴州神奇」之後,貴州省又一張品牌。據統計,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在貴州省7個縣建立了28萬畝的無公害辣椒基地,形成了一條從田間延伸到全球市場的產業鏈。「老乾媽」成名了,不斷有其他省、市邀請她到外地辦廠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陶華碧都拒絕了。她說:子子孫孫都要留在貴州發展,要在貴州做大做強,為貴州爭光。

正道經營

  • 鳳凰網資訊:老乾媽企業最被人稱道的地方就是納稅,很多企業抱怨稅太重。您為什麼每次主動納稅?
  • 老乾媽陶華碧:早交晚交都要交,從來不拖欠國家一分一厘,這才是做企業,也是我們的能力,你拖欠或者偷漏人家是很不好的。
  • 我們沒有國債,不欠國家稅收,也沒有貸款,乾乾淨淨,一身清白,該賺的錢我就賺,不乾淨的錢我不要。
  • 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干呢。
  • 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我告訴你們年輕人一個道理,人有壓力,就有動力。
  • 我教育兒子,就好生生做人,好生生經商。千萬千萬不要入股、控股、上市、貸款,這四樣要保證,保證子子孫孫做下去。

獲得榮譽

  • 陶華碧曾先後獲貴陽市南明區「巾幗建功標兵」、貴陽市南明區「創衛先進工作者」、貴陽市「巾幗建功標兵」、貴陽市「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個人、貴州省「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傑出創業女性、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 2018年2月,位居福布斯2018年「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的第17位[1]
  • 2018年5月,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發布,陶華碧以90億元排名第334[2]
  • 2018年10月,被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推薦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3]
  • 陶華碧」是陶華碧認識的僅有3個字,但記憶了和心算能力很強。公司2000多名員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並記住了其中許多人的生日,每個員工結婚她都要親自當證婚人。
  • 創業期間,陶華碧從來沒有和銀行打過交道,唯一的貸款是在她發達之後,銀行不斷托人找上門來請她貸款,卻不過情面才勉強貸的。貴陽市商業銀行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陶華碧對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們就是想找我點利息錢嘛。」
  • 陶華碧幾乎不和政府官員打交道,坊間傳聞,只有貴州省副省長孫國強和龍永圖是陶華碧願意「買賬」的人。
  • 2005年,福布斯將陶華碧冠以「貴州首富」的名頭隆重推出,有人念給陶華碧聽,惹得她勃然大怒,狠狠訓斥了她的總經理和董事長辦公室主任。

視頻

  • 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 每次回想起以前創業, 都忍不住流淚
  • 每年至少花幾千萬打假!老乾媽陶華碧孤兒寡母打下70億江山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