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夢熊 (清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夢熊 (1760─1828)又名大恕,字章如,號渭溪。本籍福建,侯官人。祖玉光,乾隆十八年(1753)武舉,嘗從征緬甸。夢熊少習騎射、水戰及造舟法。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

生平簡介

年二十,入閩安營充伍。乾隆五十一年冬林爽文亂,夢熊應選,從領隊大臣攻小半天山,破之。五十五年補額外外委,明年擒莊士德等七人,由經制外委擢千總。嘉慶十年(1805)擢守備。大吏聞夢熊善造舟,因令督造哨船。時蔡牽朱濆往來海上,夢熊即以所乘舟,奉提督追剿蔡牽。以擒海盜功,於1812年(嘉慶17年)奉旨接替李文瀾,於台灣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職等為正二品,是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武將,並統帥兩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賞戴花翎,以參將用。歷任福建銅山營參將,進任金門鎮總兵,澎湖水師副將等。道光元年(1821)擢廣東水師提督。七年以原品休致,在籍食俸。明年卒,年六十九。[1]


前任:
李文瀾
澎湖水師協副將
1812年上任
繼任:
郭繼青

參考文獻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對外連結

陳夢熊.台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