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陪護散記(笑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陪護散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陪護散記》中國當代作家笑君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陪護散記

一 如今,治病、住醫院,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太太因一場車禍,撞傷了胳膊、腿,也將心臟病給撞犯了。本想着,在家吃點藥,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的。豈知,我想錯了,胸口悶,吸不動氣,心絞痛一天緊似一天,是典型的冠心病復發了。不住院治療,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住院,先得掛醫生的號,醫生看了,需要住院,而且還要有病床。在這裡,醫生是掌握着生與死的人,只有他認為需要住院了,才可以住院。 說實在的,己有好幾年沒有經歷住院這樣的事情了,還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拿着醫生開的「住院通知單」,經「醫導」的指點,才知道去「出入院大廳」辦理入院的相關手續。 在高度自動化、信息化的社會裡,一切事情都由程序控制着,偏離了程序,便無法辦事了。 進得「出入院大廳」,一遛十多個窗口,全是「出入院辦理」的標識,看似明白,可我想先諮詢幾個問題卻找不着應有的窗口,只好在一個暫時無人排隊的窗口,伸進頭去,詢問工作人員,人家沒工夫看我,隨口回答兩個字:「取號!」乾脆、直接,就像戰場上的將軍下達的命令一樣,冷峻、嚴肅。 離開窗口,寬敞的大廳,不知道在哪裡取號。東張西望了幾十秒吧,才看到大廳中央的兩根圓柱子底下,立着兩台機器,有人在上面指指點點的,心想這應該就是取號的地方了。來到機器前一看,一塊屏幕,顯示有「入院、出院、交費」三個摁鈕。我要諮詢,摁誰呢?猶豫了片刻,就摁「入院」吧,立馬,屏幕上出現了:「請掃描身份證」的指令。同時,屏幕下方射出一束紅光。我按照要求放上身份證,很快,屏幕上顯示出了姓名、序號、窗口號。我明白了,號己取成,就等着叫號吧。等着,等着,十幾分鐘後,終於聽到播音器報到我的號,以及窗口號。 我興沖沖地站到指定的窗口,詢問我想要知道的事情,工作人員的眼晴只在電腦屏幕上,連一絲餘光都斜不到我的臉上,說:「不在這辦。」 我說:「那,在哪兒辦呢?」 「去問總服務台。」回答得冷冷冰冰,擲地有聲。我看着她,她的臉沒動,就是不想再說什麼了,我只得離開。 因為,醫生開「住院通知單」,開的是自費住院。現在,我想改為「醫保」住院。在總服務台,工作人員說:「去找看病的醫生。」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卻非要讓我多跑幾個樓層,再回到原點。 找醫生,就得掛號,就跟再看一次病是一樣的。好在手機上就可以掛號,掛吧,還有一個普通號,掛上了。 然後,去看病的科室,刷卡報到。就診大廳內,坐滿了人,只能等着叫號。足足等了四十分鐘,叫到我的號了。來到醫生面前,說明一下情況,醫生到是很乾脆,什麼也沒說,伸筆就在我遞過去的「住院通知單」的左上角,第一個方框里畫了一個「勾」。接着,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小的戳,撥開蓋子,看了看上下方,隨手蓋上了。 就這麼簡單,簡單得令我感覺像做夢似的。原來,我跑了一大圈,就是一個「勾」,一個「戳」而己。 後面的事情不用說了,都很順利。雖然,還要取號,還要排隊,己是輕車熟路了。沒用多少時間,住院的所有手續便辦完了。 我拿着蓋了幾個戳的「住院通知單」,用輪椅推着太太,找了幾幢樓,過了幾個樓道,進了幾次電梯間,終於找到了屬於我們可以進駐的病區。 當我將輪椅停好,讓太太坐安穩了,拿出「住院通知單」給「護士站」的護士看時,便聽她說道:「現在沒床位,要等哩。」說得很輕鬆,很自然,就像是家常便飯。 我的第一反應:「阿,還要等!」 「是的,要等。」護士說得很肯定,又說:「在你前面還有好幾個人呢,若不住,可以辦退的。」 真是開玩笑,我是來住院治病的,哪有退的道理?我心裡這樣想着,卻沒有說出口,只是問一句:「現在怎麼辦?」 護士說:「先回去,待有床位了,立刻通知你。」 還說什麼呢,回家吧。只是,當年買房,沒想到會發生今天的狀況是多層,沒電梯。這胳膊、腿都骨折了,打着石膏,上樓、下樓,實在是太艱難了。 好在有兒子,背起他媽就蹭蹭的上去了。你還別說,千百年來「養兒防老」的觀念,終於有了現實的意義。 回家了,一直等了三天,方等到有床位的電話,這才住上了院。 當晚,太太在她的床位上休息,我也忙完了入院後需要辦理的一些事情。便在病區的走廊上閒遛達,一層樓,樓梯左右兩個病區,幾十個房間,一兩百個床位,住得滿滿的,不曾有一個空位。 真的不敢想象,而今生病的人,可謂多如牛毛喲! 二 住院的第二天,必須做的事情,就是各種檢查。 當然,在門診,而且是本醫院做過的項目,是不用再重複做的。都做些什麼樣的檢查呢?根據病情的不同,項目自然也不一樣。但是,只要細心一點,留意一下同室病人的情況,就會發現,許多項目累同,似乎是必須做的。比如:採集大小便、抽血、CT等等。 凡是入住的病人,檢查工作是從入住的當晚就開始了。晚餐後,護士便將採集大小便的管子、瓶子送來了,並盯囑說:「今夜十二點以後,請別再吃東西,也別再喝水了,明天早上要採血。」 太太有心臟病史,前幾日被一輛車撞擊了一下,導至舊疾復發。入院後,還不知道主治醫生是誰,卻見一位很年輕的女醫生來到病床前,很仔細地詢問了近幾年來的病情發展情況,以及此次被汽車撞擊的祥細經過,還認真的看了過去的病情報告、片子等等。 第二天上午八點開始,先是護士來查房,雖是以檢查衛生為主,卻也關心病人早上吃了多少,大小便是否正常,發不發燒等。接着,就是醫生查房了。此時的查房,其實就是現場看病、治病。一幫人,在一位年輕的主任醫師率領下,挨着房間,依次進行。每到一個病床前,助手將病歷夾子遞給領隊的醫師。醫師翻開病歷,一邊瀏覽,一邊問,哪一項是怎麼處理的,哪一項有什麼變化。助手一一作答,醫師一邊點頭,一邊又再次翻看着病歷的某一頁。然後,醫師將病歷還給助手,開始看病人,先看看病人的眼晴、口腔,再示意病人掀開被子,摸摸病人的胸口、腹部。一邊摸着,一邊問:「這疼嗎?這不舒服嗎?咋夜睡得怎麼樣啊?」醫師雖然年輕,話語卻很親切,充滿着關懷,飽含着溫情。接下來,給助手下旨意了,做個什麼什麼檢查,看一下什麼有沒有變化,用什麼什麼藥,等等。助手在本了上快速的記着,前後也就幾分鐘吧,結束了。一轉身,便又到了下一個病床前,同樣的程序,同樣的結果。 查房後不到一個小時,護士送來了幾張單子,便說:「這幾項檢查是今天下午和明天要做的,按時去排號,等着做就可以了。」 於是乎,陪護者的工作重心便自然而然的轉移了。下午的號,當然就是十二點以後的事情。中國人多,這是誰都知道的。近幾十年來,看病的人似乎更多,且逐年攀升。在中國,大大小小的醫院,沒有哪一家醫院沒人。省市級的,知名度較高的醫院,人就更多了。看病難,己成為當今社會最頭疼的事情。

[1]

作者簡介

笑君,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