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陪床記(孫希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陪床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陪床記》中國當代作家孫希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陪床記‍

有一次,外出買飯,上電梯,沒有等我關上門,一家人走進來,父親站在旁邊,母親懷裡抱着一個小孩,看樣子小孩像是剛哭過,臉上的眼淚還沒有擦乾。這時,我用手輕輕的撫摸了一下他的小臉蛋,說了句,「別哭了,馬上就回家了,咱不打針了,好了」。似乎他聽懂我說的話,立馬笑了。當電梯到達一樓,他的父母走出電梯,回過頭朝我擺手,說:「小伙子,謝謝啦」。

媽媽身體不適,入住到縣中醫院,三樓,血液腫瘤科,第二病室,5床,這個病室共有三張床。6床是一位老大爺,良性腫瘤患者,瘤子長在左肩膀附近,不疼,就是壓迫神經,導致腿腳不太靈光;7床也是一位老大爺,肝癌患者,醫院都不願意收,還是家人求着醫生收的,聽說還簽了協議。因為老婆的離世,給他造成的壓力很大,長時間累積,得了癌症,全身擴散,現在家人都知道病情,唯獨只有他自己不知道,每天樂樂呵呵,有說有笑,聽說壽命還有三個月。

那段時間,媽媽需要輸血治療,護士告訴我,「輸入的血液必須是溫的,現在的血液有點涼,需要放到肚皮上捂熱,不要亂動」。待護士走後,我掀開上衣,小心翼翼地把血包放到我的肚皮上,讓血液慢慢升溫、變熱,一動也不敢動。

掐指一算,想了想,我總共獻過七次血,一次在日照,一次在菏澤,其餘五次全部捐獻給新疆伊犁州的人民。去縣城辦理報銷血費,跑到縣紅十字會,感謝單科長,血費報銷很快,辦事效率很高;感謝菏澤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讓我不要着急,結果兩天就報銷下來了。心想,他們對我們獻血者上心,我們也更加願意無償獻血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醫院住院的,有的喜上眉梢,有的愁眉苦臉,各種表情,各種心情,來來走走,走走來來。但是,唯一基本可以確定的是,離開的人,大多數都是開心的。

這一刻,真想把那身白大褂重新拾起,為什麼當初不堅持,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醫院,這個大環境,我還算熟悉,畢竟學過醫,在醫院干過一年。導致現在成了後悔藥的長期服用者。

用我爸的話來說,「住院的人幾乎都沒有笑的」。除了兒科,孩子的安全降生是笑的;假如要了二胎,第一個是男孩,第二個還是男孩,基本上也笑不出來。

陪媽媽去縣中醫院複查,第一次請她去餐館吃飯,炒了一份青椒肉絲,一份豆腐皮,要了幾個饅頭,喝的白開水。

2019年8月12日,媽媽左邊胳膊跟前長了結節,疼痛難忍,再次入院,這次選擇的是縣人民醫院。入住第一病室,2號床,這個病室也只有三張床。其中,1號床是空的。晚上臨近睡覺前,我去護士站,想要個枕頭,給老爸晚上睡覺枕着,護士的回答有些冷冰冰:一個床只有一個.....

由於天氣比較炎熱,晚上,老爸睡在病房外的大廳里,還特地找個靠窗戶的位置,用我的衣服當枕頭,躺在地墊上。4點30分,天黑,他醒來,突然闖到病房,我也沒有睡着。在病房也睡不好,總感覺不得勁,心情不一樣。老爸用一口地地道道的家鄉話說到:「外面太冷了,凍死我啦,棟,幸好你沒有出去,外面太冷了,太冷了……」,邊說着邊脫鞋子,鑽到媽媽的床上,躺在被窩裡,跟老媽頭對頭,腳對腳,蒙着頭,還不忘叨叨着,「太冷了,太冷了」,然後聲音越來越小,不一會功夫就睡着了。

住院的人,大多數每個人的習慣動作就是唉聲嘆氣,尤其是隔壁3床的阿姨。白細胞缺少,做完化療,頭髮都掉了,帶了一個假髮。交談中,得知兒子目前在哈薩克斯坦工作,月工資過萬,兒子由於工作原因,也沒有時間回來照顧生病的母親,但是母親想兒子想的要命,又不好打電話,害怕打擾到他。

次日,老爸長了個心眼,這次在病房鋪着墊子躺在地上睡的,還是早上四點多,他醒了,我也醒了。他輕輕地洗漱完,刮完鬍子,就坐在樓道的垃圾桶跟前抽煙,我也起床出去,走到他的跟前,趴在樓道圍欄處,一直看着窗外。他問我:「抓緊回去睡覺吧」,我回答:「睡不着,你睡吧」,他接着說:「也睡不着」。

此刻,一個人從醫院19樓坐電梯到1樓,跑到便利店,買了根老冰棍,坐在住院部大廳前的石頭台階上,一邊嘎嘣嘎嘣地啃着,同時還不忘在心中默默祈禱:「媽媽是最棒的,一定會很快好起來的」。 [1]

作者簡介

孫希棟,山東日照人,性格幽默、活潑,愛好騎行、游泳、乒乓球,喜歡記錄生活的點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