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陪媽媽趕場(李承明)

陪媽媽趕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陪媽媽趕場》中國當代作家李承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陪媽媽趕場

清晨,走出家門,外面薄霧飄飄,國慶時節,天氣還是有點涼意。

昨晚,媽媽說現在政策好,國家要給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活補助,要交照片給居民小組組長,由組長到鄉上辦證,辦了證就有錢了,政府硬是好,想得到啊。我馬上回答,好啊!明天廟壩趕場,我們開車去趕場,到廟壩照相,再買些需要的東西。雖然媽媽一直暈車,但還是很高興地答應了。

村級公路窄,老百姓不厭其煩地嘮叨國家撥款修3.5米寬,結果修下來路面差不多都在3米以下,平均只有2.8米的樣子,會車很不方便,常常塞車。我小心翼翼地掌握着方向盤,慢慢地前行,離彎道老遠就按喇叭,那一聲聲有節奏的聲音攪醒了鄉村的早晨。車子爬坡上坎,彎迴路轉,薄霧一會兒飛左,一會兒飄右,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調皮得很。

到了槐花水庫,我用餘光發現水面上有動物在遊動,媽媽說那是野鴨兒。我在故鄉有許多年沒有看到野鴨兒了,村民一方面有一隻無一隻地捕殺,另一方面養魚濫施化肥,導致這種動物絕跡。現在好了,退耕還林,故鄉大多數坡地都種樹,幾年時間樹草封林,難以通行,野生動物逐漸回歸,山林里恢復了精彩的追逐嬉戲和叢林法則。同時,為了提高魚的品質,承包戶環保養魚,用青草作飼料,因而綠水悠悠,魚蝦成群。我沒想到野鴨兒也回來了,那些水上精靈給水庫增添了活力,創造了生機;這個時候它們一定在修煉水上漂,在輕鬆提升浪里跳,彼此之間在督促完善踏雪無痕凌波微步的高超技巧。

定了定神,小心駕駛。我問媽媽暈車不,可能是坐上車時間不長,她說不暈車。車子走過白堰溝,越過燒炭塆,翻過謝家埡口,滑過天井房子,穿過機場壩子,繞過田鼓泡,邁過青棡梁,飄過獅子壩,踏上了210國道,陪了一路的薄霧也隨之打道回府了。

在過青棡梁時,路邊有一個背背篼的老婦人,她招了招手。我問媽媽搭不搭那個人,媽媽說搭嘛,路遠難得走。那老婦人在雙河口下車,她問好多車費,我把決定權交給媽媽問收不收錢,媽媽說算了嘛,挨鄰搭界的,又順路,收錢就見外了。老婦人笑了,千恩萬謝才離開。

到了廟壩場,雖然我們來得早,但早都開市了。莊稼人都知道,地閒人不閒,人勤地不懶,要讓家庭富,辛苦不算數。他們準備好了交易物品,早早地來到街上從事買賣活動。電器店裡各顯神通,競相播放迷人的音樂來招引顧客,有家店鋪輕巧傳出了「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髮鬢鬢……」的歌聲。

我停好車,帶着媽媽來到據說是廟壩場最好的早餐店吃飯。我點了一籠小籠包子、兩個滷蛋、兩碗稀飯、一碟泡菜。媽媽中年時痛牙,後來牙齒逐漸掉光了,吃飯慢,我也隨她,吃得慢。其實我也嚼不快,我一直都認為,吃飯是享受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從容不迫細嚼慢咽,沒有必要狼吞虎咽風捲殘雲兵敗山倒而後逃之夭夭仿佛打家劫舍一樣;慢生活才有情調,慢也是充分享受時光。我剝開雞蛋放在媽媽的稀飯碗裡,問媽媽包子好吃嗎,媽媽說好吃。以後你和爸爸一上街就來吃,我拿錢。媽媽說那怎麼要得,要吃滑了嘴。吃點稀飯包子用不到好多錢,你和爸爸辛苦了一輩子,用這點小錢不算啥。媽媽笑了,估計她同意了我的建議。小籠包子有8個,我吃了三個就不吃了,剩下的都給媽媽吃。媽媽說怎麼不吃了,我說我早飯吃得少。媽媽說要多吃點,她就吃得比我多。我說老年人飯量大是好事,健康。媽媽笑了,還是慢慢地津津有味地吃着。飯店的碗看起來大,實際上是平底,裝不了多少稀飯。媽媽喝完一碗,看着我猶豫着,我知道她沒有吃飽,就起身給媽媽添了一碗,輕聲說,有兒在,不差錢。我看着媽媽,正如我小時候媽媽看着我一樣。時光轉換,風物悠悠,我轉過頭去,眼前立刻起了一層薄霧。媽媽慢慢享受着美食,慢慢享受生活,享受着兒子耐心的陪伴。這時候太陽已經出來了,陽光照在馬路的對面,店門口一層層的蒸籠熱氣騰騰,散發着生活的芬芳。我相信,有媽媽的地方一定有陽光。其實,這家包子的味道並沒有傳說中那麼鮮香,在我的味蕾記憶里只算得上尋常,沒有什麼異樣,但是媽媽卻吃得有滋有味,她吃的不僅僅是包子啊!飯後,媽媽一直樂呵呵的,我又買了兩籠包子帶回家。

照相館的老闆很和氣,非常清楚媽媽照相的目的和相片的尺寸。按要求照全身照,媽媽始終站不直,她的右小腿是彎的。她使勁挺直上身,儘量站直右腿,但效果一點都不明顯。媽媽感到難為情,好像對不起我似的。我趕緊安慰她,沒有關係,照得很好。在艱難的年代,媽媽長年從家中挑肥料出,從外面挑糧食進,風裡來雨里去,難得睡個安穩覺,身體嚴重透支,鋤頭把她的雙手手指磨得不能自如屈伸,歲月把她的小腿壓得不能站直,風霜把皺紋刻得目不忍視。凝望着照相的媽媽,我轉過頭去,眼前馬上起了一層薄霧。

農貿市場很熱鬧,人群熙熙攘攘,叫賣聲此起彼伏,鈴鐺聲不絕於耳,聊天聲鼓盪耳膜。媽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走路非常輕快。她到熟悉的攤位去看一看,向遇到的親戚熟人眉開眼笑地介紹我,說我放假回家,專門開車陪她來趕場買東西,引來別人說你才命好的讚揚。仿佛在她的心中,我是她多麼了不起的兒子。也許在天下父母的眼裡,再怎麼不能幹的兒子都是自己的寶貴驕傲吧。媽媽看了幾處洋芋攤,邊看邊給我講哪種洋芋更優質。我建議媽媽別買多了,並非我吝惜錢財,而是雙親二老都是年過八旬的老人了,我怎麼忍心他們在如此高齡還要在坡上肩挑背磨,還要在田地里披星戴月,還要為莊稼不遺餘力?我只希望他們有力氣就種菜玩,享受種菜的樂趣,過一過種菜的癮,不強調數量,只注重質量。比較優劣後稱了10斤萬源洋芋種,我趕緊付了錢,就去媽媽手中接洋芋袋子。媽媽還不讓,我輕聲說給我提吧,免得別人說我是懶漢兒,媽媽這才讓我提上手。我邊逛邊問還要不要給爸爸和侄女買東西,媽媽趕忙說不買了,已經花了我那麼多錢,買了包子做點心就可以了。聽媽媽這麼說,我的眼前又起了一層薄霧。

太陽已經升高了,我們驅車回家,路上陽光普照,天氣漸熱。路過槐花水庫時,沒有聽到野鴨子的動靜。

很奇怪,從去到回,從上車到下車,一向暈車的媽媽居然沒有暈車。我百思不得其解,耳畔又油然響起電器店飄出的美妙歌聲:「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髮鬢鬢……」[1]

作者簡介

李承明,四川省辭賦家聯合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