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 | |
---|---|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詩詞 |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是宋代詩人蘇軾色詩詞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
基本信息
篇名:《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
作者:蘇軾
朝代:北宋
體裁:五言排律
出處:《蘇軾詩集》卷十八
作品原文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1]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東風吹宿酒,瘦馬兀殘夢。
蔥曨曉光開,旋轉余花弄。
下馬成野酌,佳哉誰與共。
須臾晚雲合,亂灑無缺空。
鵝毛垂馬駿,自怪騎白鳳。
三年東方旱,逃戶連欹棟。
老農釋耒嘆,淚入飢腸痛。
春雪雖雲晚,春麥猶可種。
敢怨行役勞,助爾歌飯瓮。
作者簡介
蘇軾[2](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徽宗即位後,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五歲。蘇軾留下遺囑葬汝州郟城縣鈞台鄉上瑞里。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安葬。 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為「文忠」。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視頻
參考資料
- ↑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 詩詞文句網
- ↑ 蘇軾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