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陝西省藝術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陝西省藝術學校陝西藝術黌舍。1957年6月建立於西安,陝西省文明局羅明副局長兼任校長[1]

學校簡介

戲校建立今後,先設同州梆子班,後陝西省軍區重生京劇團重生部移交該校,遂增設京劇班。1959年開設漢調二黃與道情兩班。1960年設秦腔1、二班,全校教職員工及演出、音樂、舞美學員最多時達七百餘人。尚小雲任藝術總指導,徐碧雲、惠濟民任藝術指導。校部設研討室、教務處。研討室首要賣力講授、劇目標清算改編與音樂質料的匯集、匯編;教務處首要賣力學員的文明停業課講授。同時,禮聘名老演員王謀兒、朱林逢、王麥才等別離職各班鍛練與西席。至 1963年上半年,同州梆子班、京劇班已別離排練大、小傳統戲八十多出。道情、漢調二黃、秦腔等班也排練了一批傳統折子戲。出科名演員有:同州梆子班雷平良、黨樹仁、白岳彥、楊三瑜、杜愛仙等;京劇班孫明珠、王麗華、趙魯平、朱廣濟、蔣秋劃一,漢調二黃班束文壽、陳朝玉;道情班林桂蘭、胡應林等。此中孫明珠、王麗華等學員別離學習擔當了尚小雲、徐碧雲的代表劇目多出;雷平良、黨樹仁等學習擔當了一批同州梆子傳統劇目。1961年6月,由同州梆子班構成陝西省同州梆子練習演出團,赴京報告叨教演出了《破寧國》、《石佛口》、《轅門斬子》等劇。

1962年今後,連續將漢調二黃班遷往安康,京劇班與陝西省京劇團歸併為陝西省京劇院。道情、秦腔班部分學員分派到省、地(市)、縣劇團。戲校併入陝西省戲曲劇院,改名陝西省戲曲劇院附設戲曲黌舍。保存同州梆子班、秦腔班,繼而戲曲劇院練習班併入,又設眉(眉戶)碗(碗碗腔)班,門生不敷二百名。 1965年學員全數畢業,同州梆子班分派到渭南,建立渭南地區同州梆子劇團。秦腔班、眉碗班部分學員分派後被組建為長安社教鼓吹隊(後改名為陝西省火線文工團),一部分學員分派到本省和甘肅青海等地劇團,撤消黌舍建制。1979年,陝西省戲曲黌舍在西安重新組建,史雷任校長。1980年設秦腔班,有西席學員百餘名。後改名為陝西省藝術[2]黌舍。

據陝教發【2004】1號文件,經教誨廳批准在陝西省藝術黌舍和陝西省電影電視黌舍的根本上組建陝西藝術職業學院,建院的籌辦扶植事情已主動展開。很快,一所高出發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西部一流的綜合性藝術學院就會聳峙在西安南郊。2004年7月8日,西安修建科技大學與陝西省藝術黌舍結合辦學和談簽約典禮在我校粉體樓二樓昌大停止。這標記取西安修建科技大學在陝西省藝術黌舍設立藝術學院分院即將正式建立

地址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南路53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