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茹玉 編輯 陳茹玉(1919年9月24日-2012年3月11日),福建省閩侯縣人,有機合成化學家、合成農藥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 ,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42年陳茹玉從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在重慶北碚中央工業試驗所工作;1944年到雲南大學礦冶系任教;1946年回天津在南開大學化學系任教;1948年赴美留學進入印第安納大學化學系攻讀有機化學;1950年獲得碩士學位;1952年獲得博士學位並得到「西格瑪賽」榮譽學會頒發的金鑰匙;1956年回到中國,在南開大學化學系任教授兼有機化學教研室副主任;1965年陳茹玉採用先進方法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個除草劑「除草劑Ⅰ號」,獲國家科委頒發的二等獎;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1年出任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 [2] ;200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士;2009年獲得建國六十周年中國農藥工業突出貢獻獎;2012年3月11日逝世,享年93歲 [3] 。 陳茹玉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活性有機磷化合物如除草劑等的合成及相關反應;具有抗腫瘤和抗病毒活性的含磷及鍺磷化合物的合成及相關反應;從植物中提取、分離和鑑定生物活性化合物 [4] 。

人物關係


糾錯

中文名 陳茹玉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閩侯 出生日期 1919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2年3月11日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印第安納大學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主要成就 ▪ 科研成就 ▪ 人才培養 ▪ 榮譽表彰 3 社會任職 4 個人生活 5 人物評價 6 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編輯

陳茹玉 早年(2張)


1919年9月24日,陳茹玉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父親是銀行職員,在天津任職,6歲隨父母舉家遷往天津,初到天津,父母便讓她到天津聖功女中(現天津市新華中學)讀書 [5] 。 1931年,陳茹玉完成六年的小學生活後,以優異的成績爭取到了公費讀書資格,進入到直隸省省立女子中學(現天津市海河中學)繼續讀書 [6] 。中學階段的她沉靜寡言,珍惜得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專心苦讀,酷愛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37年,高中畢業後不久發生了盧溝橋事件,日本兵曾三次在中學駐紮,校舍被嚴重破壞,學校被迫停課。看着自己的學校遭受踐踏,陳茹玉心中萬分難受。 1938年,陳茹玉從報紙上得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招生的消息後,於是抱着科學救國的宏願,說服父母,隻身到昆明報考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數學功底紮實的陳茹玉本來想報考數學系,恰巧西南聯大外語系的陳福田在報名現場,鼓勵她學化工,最終她決定報考化學系,並進入化學系就讀 [7] 。

陳茹玉與何炳林(2張)


1942年,從西南聯大化學系畢業,獲理學士學位,畢業後在楊石先教授的推薦下,前往重慶北碚中央工業試驗所工作,擔任工業試驗室做技術員,後到大溪口鋼鐵廠化學分析室任技術員。 1944年,聯繫去了雲南大學工作,擔任礦冶系助教。 1946年,回天津在南開大學化學系任教。 1948年2月,陳茹玉和丈夫何炳林雙雙考取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生,赴美留學,學習半年後來曾在印第安納大學做訪問教授的楊石先為何炳林寫推薦信,陳茹玉便與何炳林一同轉入印第安納大學化學系開始研究生學習,師從約翰·比爾曼教授。 1950年,獲得碩士學位。1952年,獲得博士學位,並得到「西格瑪賽」榮譽學會頒發的金鑰匙榮譽,博士畢業後提出的回國申請被美國拒絕,到西北大學化學系做博士後工作 [8] 。 1956年,陳茹玉和何炳林回國後到南開大學任教,在楊石先教授的帶領下開始了有機農藥的研究。

陳茹玉 院士(2張)


1957年,中國科學院與南開大學合作建立了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陳茹玉在元素所開始研究工作。 1958年,兼任南開大學化學系農藥和有機磷兩個研究室的組織和籌建工作,並任農藥室主任,從事農藥化學研究工作,這是中國正規設立農藥研究的開端。 1968年,南開大學指揮部發出了清理階級特務的第一號《通告》,陳茹玉被打成「國民黨」「特務」,她接受了較長時間的審查,被十幾次抄家,很多珍貴的外文研究資料和書籍都被抄走。 1978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中,陳茹玉和同事們在1970年的研究成果「燕麥敵2號」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9年,任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1981年任所長。 200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2009年,獲得建國六十周年中國農藥工業突出貢獻獎 [9] 。 2012年3月11日,陳茹玉逝世,享年93歲 [10] 。


主要成就 編輯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在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陳茹玉從事的是新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將其應用於蛋白質結構分析的研究。回到南開大學,在楊石先教授的帶領下放棄了原來的研究方向,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開始了有機農藥的研究,講授了「有機磷化學」「有機農藥化學」等課程,在短時間內,自主研製出一批農藥產品,緩解了中國長期依賴農藥進口的局面。陳茹玉和南開大學的同事們積極從事有機磷殺蟲劑及除草劑的研究,她從美國帶回來的儀器也派上了用場。 1959年陳茹玉帶領科研團隊合成了對人畜危害不大、防治害蟲效果極好的有機磷殺蟲劑「敵百蟲」「馬拉硫磷」和防治鏽病的「滅銹一號」,並且在校內建成了生產車間。這項研究不僅將有機磷化學研究從科學轉化成國家急需的農藥品種,而且填補了中國在農藥生產中的空白,獲得國家科委頒發的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962年開始從事化學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製(-1966年)。1965年採用先進方法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個除草劑「除草劑Ⅰ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創製的農藥新品種,陳茹玉因此榮獲了國家科委頒發的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70年與其他科研工作者研製成功了新型除草劑「燕麥敵2號」,以及生長調節劑「矮鍵素」。1979年又研究出合成除草劑「磺草靈」的新方法,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及研究優秀論文獎。1981年和她的科研集體研製成功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使大豆、花生等作物增產10%-30%。 陳茹玉從事有機磷化學及農藥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有機農藥化學方面,系統研究了幾類新除草劑的合成及性能。開發成功「黃草靈」、「燕麥敵二號」等農藥品種,創製「除草劑一號」新品種、「7841」植物生長調節劑投入生產並獲國家專利。在有機磷化學方面,研究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磷化合物,合成多種新型含磷雜環化合物,並創製一種對人畜無害的麥田除草劑。在中國國內,率先開展計算機輔助下有機磷農藥(除草劑)的結構與活性定量關係的研究,成功創製出具有高除草活性的硫代磷酰胺酯,取得重大成果。 陳茹玉在學術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對除草劑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定量關係的研究,以及有機磷化合物的研究。陳茹玉在她的研究室中首先提出開展除草劑的QSAR研究,1981年通過鑑定的胺草磷就是通過先計算後合成的除草劑,因而獲得了198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成果促進了農藥作用方式、毒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陳茹玉在對天然產物農藥的研究以及創製新農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陳茹玉主持的「磷酰胺酯結構與除草活性定量關係」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的「有機磷雜環化合物」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二等獎、國家「七五」攻關重大成果獎;200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1年抗癌藥物「CPLT」等研究獲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5] 。 主要論著 截至2012年,陳茹玉發表論文250餘篇,專著5部 [5] 。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2.09 《農藥化學》 陳茹玉等編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07 《有機磷化學研究》 陳茹玉,劉綸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08 《有機磷農藥化學》 陳茹玉,劉綸祖編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10 《有機磷化學》 陳茹玉,李玉桂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期刊論文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1R,3S,5S-3-(4-Methyl phenoxy)-3-thio-1,8,8-trimethyl-2,4,3-diazaphosphabicyclo [3.2.1]octane and Its 1R,3R,5S-Diastereoisomer LIJIAN LIU RENXI ZHUO RUYU CHEN Phosphorus,Sulfur,and Silicon, 1995, Vol.107,pp.107-117 Synthesis of Pentacoordinated Germanium Compounds Containing a Phosphonyl Group Ruyu Chen, Lunzu Liu, and Zhongbiao Zhang,Heteroatom Chemistry, Vol. 6, No. 6, 1995 Synthesis of 2-Germatranylmethylsuccinimides Zhongbiao Zhang and Ruyu Chen Heteroatom Chemistry Vol. 7, No. 6, 521(1996) A Simple,Efficient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Some Amino acid Linked Ureido phosphoramidate derivatives Ru Yu CHEN and Jia ZHOU,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Vol.7, No.6,pp539-542 ,1996 Hydrolysis of N-(Methoxycarbonyl-OR Isopropylcarbamoyl methoxyp-hosphonyl)- a -amino acid esters Hui Ying LI, Ru Yu CHEN and Kang Tai REN Phosphorus, Sulfur,and Silicon, Vol.119,p.279-283(1996)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Phenyl α-(Benzyloxycarbonylamino)benzyl- phosphinic Acids Qing Dai, Ruyu Chen Synthesis No.4, 415(1997) Synthesis of Dialkyl a -(p-Toluenesulfonureado)phosphonates and Their Quantitative Structure-Anti-Tmv Activity Relationship Qing DAI and Ruyu CHEN Phosphorus,Sulfur,and Silicon, 1997, Vol.122, pp.261-267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Novel Cyclic Phospholipid Analogues Containing Thio(Seleno)Phosphate-phosphonate Linkages,Jia Zou and Ru –Yu Chen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28(14),2653-2657(1998) Synthesis of 2-[(Benzyloxycarbonylamino)phenylmethyl]-1,3,2benzo- dioxaphosphole 2-Oxides Qing Dai, Ruyu Chen, Chunxing Zhang, Zhun Liu Synthesis 405-408(1998) Six-membered cyclic phosphate-phosphonates:synthesis and stereochemistry of cis/trans-2-phosphorylbenzyloxy-4-aryl-5,5-dimethyl-1,3,2-l 5-dioxaphosphorinane-2-thiones(selones) Jia Zhou and Ruyu Chen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2917-2921,1998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of cis-1,2-Diphenyl-3-aryl-1,4,2-diazaphospholidin-5-thione-2-oxides Utiliaing an Ag+-H2O or ROH System,Jia Zhou and Ruyu Chen Heteroatom Chemisry Vol.9, No.6, 585-590(1998)



人才培養 陳茹玉為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培養出一批技術強、水平高、素質好的科研隊伍,也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農藥方面的人才 [11] 。陳茹玉孜孜不倦地從事科學研究和培養人才的工作,先後講授過《半微量有機分析化學》,《有機磷殺蟲劑》,《有機農藥化學》,《有機磷化學》等,並參加研究生教材的編寫 [12] 。 1962年,陳茹玉作為全國唯一的一所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也創建了國家第一批重點學科、第一批博士點、第一批博士後流動站、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 [13] 。截至2012年,陳茹玉共培養30餘名碩士生及20餘名博士生和6名博士後。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頒獎單位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改名為院士) 中國科學院 1982年 天津市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育工作者證書 天津市人民政府 1983年 全國「三八紅旗手」證書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1989年 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份子獎狀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僑聯合會 1990年 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 天津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天津市歸國華僑聯合會 1990年 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國家科委、國家教委 2009年 中國農藥工業突出貢獻獎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社會任職 編輯 時間 擔任職務 參考資料

天津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


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980年6月-1983年4月 天津市第六屆政協副主席 [14] 1983年4月-1988年5月 天津市第七屆政協副主席 [15] 1988年5月-1993年6月 天津市第八屆政協副主席 [16] 1993年6月-1998年5月 天津市第九屆政協副主席 [17]

中國農藥學會副理事長


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


中國化學會理事及有機化學組副組長


中國農藥化學學會副理事長


國際主族元素化學委員會委員


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個人生活 編輯 陳茹玉在西南聯認識了與她在生活和事業上相隨相伴、攜手共進的何炳林 [13] 。1946年,陳茹玉和何炳林結婚,結婚禮堂選在昆明城裡的錫安聖堂 [18] 。


人物評價 編輯 陳茹玉是中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她一直致力於理科大學的教學、科學研究,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素以真誠坦率、誨人不倦著稱;在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農藥和開展有機磷雜環化學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最突出的成就是對除草劑和有機磷化學的研究,進行了開創性工作。同時又開始利用中國豐富的植物資源提取分離和鑑定有效成分開發新農藥 [6] 。(天津市海河中學評)


人物影響 編輯 陳茹玉獎學金 2005年,87歲的何炳林和86歲的陳茹玉一同決定捐資40萬元,將其一分為二,分別在他們曾任所長的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所和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設立基金。1月19日,第一屆「陳茹玉獎學金」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