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經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經邦
陳經邦
原文名 Jingbang Chen
出生 1537年
福建莆田
逝世 161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官員
知名作品 《群玉山房詩集》
《陳尚書疏議》
《東宮講章》
《經筵講章》

陳經邦,字公望,號肅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選庶吉士,後授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兼學士。

個人經歷

萬曆十一年(1583),陳經邦升禮部尚書[1]兼學士[2]。他在任上,部事大治。

十三年,因與權臣論事不合,乞休回鄉。

陳經邦家居三十年,神宗[3]。 時常派人問候,然因當權者所阻,終不得召。

軼事

[[明朝]嘉靖年間,在仙遊蓋尾與莆田華亭交界的地方,有一戶姓辛的貧窮農家,夫妻二人相依為命,勤種薄田,節衣縮衣,苦度時光。丈夫年近六十歲了,還是膝下無兒。二人日夜擔擾,心裡十分焦急。後來聽人說莆田東門外梅花亭的觀音佛非常靈聖,便一齊前往燒香磕拜,虔誠求子。南海觀音見他們誠實厚道,安公守已,年老無依,頓生憐憫之心,當即慨然應允,派遣金童下凡投胎。之後,辛家老婆果然有了身孕。五十幾歲的婦人,居然生下了一個胖墩墩的「達埔仔」。夫妻倆人老來得子,欣喜萬分,把親生骨肉視作掌上明珠,寄予無限希望,給他取名叫「辛邦」,寓意為立志興國安邦,辛勤報效朝廷,為勞苦百姓造福。

辛邦自幼乖巧伶俐,逗人喜歡,從未給父母添麻煩。老辛家熬過了「月里」,已是身無分文,一貧如洗。為填飽腹肚,夫妻二人又早出晚歸,下田耕作去了。他們租種的是莆田城裡廟前陳家財主的田地。財主聽人說,辛家喜得男兒,十分天真可愛;父母不在家時,搖籃會自動搖擺,心中覺得奇怪,親自登門一看,果然真是如此,絕非凡夫俗子。想起自己老婆生的都是女兒,有心抱養辛家孩子,未知如何?就到城隍廟卜杯。宮公告訴他:辛家生的是貴子,有文曲星輔護,後日必成大器。財主滿心歡喜,回家同老婆商量好了,第二天便早早動身到了辛家,說明來意:同情二老窮困、年紀老邁,無力培養孩兒讀書成才;願意從此免去所有回租,代為撫育辛邦長大成器;將來兩家父母皆認,安享晚年不必介意。辛家夫婦先是於心難忍,不肯答應;後來經不住陳家財主話語親切,一片誠心、再三懇求,聯想自己對培育兒子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誤其前途豈不可惜?只好收下財主厚贈的禮金,讓其抱走辛邦,前往城裡而去。

陳家財主將辛邦當作親生兒子撫養,先是叫他陳辛邦,入學後先生定名為陳經邦。經邦秉性聰明,讀書刻苦用功。兒童時代在小西湖「讀書園」求學,課業成績優良,博得先生讚賞。後來陳父聽說城外莘郊中社有一家辛氏家族,祖上乃從仙遊遷來,正是經邦生父的同宗親人;陳家的東黃親戚黃正中,又剛好在中社建立了「錦亭里」學館,教周邊各村少年讀書,名氣頗大。於是也把陳經邦送往莘郊錦亭里就學。

從城裡廟前、後塘經頭亭、二亭、三亭到莘郊中社,往返八里多路程,陳經邦日日步行,風雨不誤。在黃正中的精心培養下,學問大有長進。幾年後,陳經邦慕名前往九華山陳岩寺旁的「琉璃書院」精研歷代經典;成家之後,又幽居龜山福清寺繼續深造,研讀多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他辭別家人,取道九鯉湖,求神仙指點玄機後,入京應試,一舉中了進士,職授翰林院編修;隆慶時,任東宮太子朱翊鈞的講讀官;官至禮部尚書兼學士。

當時,朝政腐敗,忠廉正真的陳經邦逐漸受到排擠。在皇帝為太后建起「蓋露亭」後,他記起九仙懺語:「官拜蓋露亭且止」,就毅然辭官,告老返鄉。那年他才四十多歲,重遊龜山勝地,見寺宇敗落,感慨萬千,回想早年間在寺中苦讀時許下的誓願:「若能高中,當助僧人重修剎宇」,於是捐贈重金,發動募緣,並向當朝宰相福清人葉向高

葉向高

[4]等大臣勸化籌資,動工重建龜洋大剎。功德圓滿後,又來到梅花亭修建「普照寺」前往仙遊重修辛家祖墓……他「林下」三十餘年間,為興化家鄉做了許多公益事業,深受百姓讚揚。

陳經邦告老還鄉後,萬曆帝還時常念叨他,朝中大事想向他請教。有一次,皇帝欽點各地學政時,要廣東提學取道福建向陳國師問安,並徵詢福建吏治情況。國師讓他給皇帝捎去一道奏章,學政接過一看卻是四幅畫,並無一字,學政感到奇怪,也不敢多問,只好照辦。

第一幅:供桌上有一對燭台,燭台上點的紅燭卻暗淡無光。

第二幅:大門外有一對石獅,獅脖上掛着串串銅錢。

第三幅:畫上五個道士,頭上都戴着歪帽子。

第四幅:畫上有青色荷葉一片。

皇帝看了許久,終於看出了畫意,並隨口念出一首詩來。

兩台黑暗暗(兩台指巡撫台和巡按台)

兩司只要錢(司與獅音近,指布政司、按蔡司)

五道冠不正(五道指五個道台)

只有一葉青(一葉指福州葉知府)

從這幾幅畫中,皇帝明白了福建吏治的情況,立即下令查辦貧官污吏,晉升葉知府為總督。老百姓都說陳國師為福建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無不拍手稱快。

 陳經邦退休在家長達三十多年,萬曆帝時常派人問候他,一次還特地派丞相張居正來莆看望他。師生情誼由此可見一斑,即便如此,因被當權者所阻擋,陳終不被召見,回不了京師。萬曆四十四年,陳經邦逝世,終年七十九歲。消息傳到京都,萬曆帝十分悲痛。遂欽定左右相葉向高,李九我兩人前往興化吊諳。

 陳經邦的墓地在仙遊郊尾,距莆甚遠,安葬那天,兩位相爺一路上要按興化風俗扶靈上山,行戴孝跪拜之禮,早已窩了一肚子氣。到達墓地後,葉向高察看墓地四周山青水秀,對面群山襯托成半個大孤圈,好像半月彎月圍着墓地轉。墓腳下一條小溪流水潺潺,不時濺起片片浪花,給人一種古雅幽美的感覺,站在溪底下看墓,隱約可見兩隻鳳凰欲飛向天際。聽陳經邦家裡人講:此墓穴為「雙鳳飛天」一旦遺骨入土為安,甲子內人丁增萬,富貴齊全。葉向高想起陳經邦生前一向風流倜儻,京城又盛傳陳與母后有染,如今逝去還本性難移,講究風雅,嫉妒之心油然而生,遂叫李九一起站在鳳的左翅上用力折騰。哪知鳳凰經不起這兩顆天上星宿的重壓,折斷了翅膀:「雙鳳飛天」的風水遂被破了,致陳氏家族一支成了無人丁,此是後話。

詩作品

南雁山

宋代:陳經邦

老從神武掛塵冠,要與傍人分碧山。障落風前排集雁,影翻日下舞雙鸞。

雲間隔斷塵寰杳,月牖光通宇宙寬。安得此身生羽翼,朗吟飛過萬峰間。

視頻

莆仙戲全集:陳經邦吃麥煎

參考文獻

  1. 禮部尚書  百家號
  2. 學士  愛問網
  3. 神宗 博雅人物網
  4. 葉向高  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