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瑄
陳瑄
原文名 Xuan Chen
出生 1365年
安徽合肥
逝世 1433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事將領、水利專家

陳瑄,(1365年-1433年),字彥純,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代軍事將領、水利專家,明清漕運制度的確立者。

人物生平

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建昌土司月魯帖木兒發動叛亂。陳瑄隨軍討伐,逾梁山,平天星寨,連破寧番衛諸蠻族,而後又征討鹽井,進攻卜木瓦寨。當時,陳瑄所率中軍被叛軍重重圍困。他身先士卒,下馬步戰,接連射殺叛軍,足部受傷後裹傷繼續迎敵。戰鬥從巳時一直持續到酉時,終於將叛軍擊潰。

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陳瑄從征叛番賈哈剌,從小道出奇兵,趟過打沖河(今雅礱江),並搭建浮橋,接引大軍渡河。他下令拆掉浮橋,以示破釜沉舟,結果連戰連捷。

建文四年(1402年),陳瑄升任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統領水師,鎮守南京江防,以抵禦燕軍。

永樂元年(1403年),陳瑄被任命為總兵官,總督海運(海上漕運)

永樂七年(1409年),陳瑄與安遠伯柳升一同率水師巡海,結果在青州海面遇到倭寇侵掠沙門島。他當即迎擊倭寇,一直追擊到朝鮮國境內的金州白山島,將倭寇船隻全部焚毀。

永樂九年(1411年),明成祖命陳瑄與豐城侯李彬[1]統領浙江、福建兩地水師,剿捕海寇。

永樂十年(1412年),陳瑄上奏道:「嘉定縣瀕海之地,正當江流沖會,其地平衍,無大山高嶼可恃。海舟於此事故頻發,常有觸礁、擱淺。」他徵得明成祖的同意,在嘉定縣的青浦築成方圓百丈、高三十餘丈的土山,並于山上立土堡作為航海標識,以提醒過往海船避讓。

永樂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因會通河全面通航,決定停止海運,改走內河漕運,仍由陳瑄負責。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繼位,仍任命陳瑄為總兵官,駐節淮安。陳瑄不但督理漕運,還兼管淮安的地方事務,撫輯軍民,所領官軍悉聽節制。

宣德六年(1431年),陳瑄再次上奏如果讓江南的百姓撥糧食給附近的衛所,由官軍運送到北京,根據里程付費並付給耗米,這樣軍民都會方便。」明宣宗遂命黃福和侍郎王佐加以執行。從此,漕運由民運改為兌運。

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陳瑄在淮安總兵官任上病逝,終年六十九歲。

主要成就

陳瑄早年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將領。他在洪武年間任職於四川,曾隨軍征討南番、越巂、百夷,參與平定月魯 帖木兒、賈哈剌的叛亂,為明朝初期西南邊境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陳瑄在靖難之役時是南軍水師統帥,鎮守江防,但卻主動迎降燕軍,使得明成祖順利入南京稱帝。他也因推戴之功獲得平江伯的爵位。

陳瑄在仁宗年間曾上疏言事,提出「重國本、擇賢能、蘇民力、興學校、整軍伍、謹邊防、走漕運」七條政治主張,包羅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國防等多方面,每條都切中時弊,還提出應對之策。

陳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任漕運總兵官,督理海上漕運、內河漕運共計三十年,為明代漕運事業的發展和漕運管理制度的創立做出了貢獻。

陳瑄在理漕的同時,還針對南北兩段京杭運河的治理與改造,提出了大量的建議

個人評價

楊士奇: 自少頴敏不凡,好善惡惡,內篤孝行。 公善任使,均勞逸,秋豪無取於下,凡漕途奸弊,掃滌一清。③ 公為人闓爽英毅,弘度偉畧,禂人廣會,談論亹亹,倫輩推服,公餘披閱載籍,考知往古成敗治亂之故,喜近逢掖士,時相講議,善交際,能推利為義,所至以濟人為心,多所建置,人用德之不忘。(《平江侯諡恭襄陳公神道碑銘》)

羅龠:陳瑄通南北漕運,每歲四百萬石至京師,國家萬年,誠萬世之利也。

程敏政:﨣﨣陳將軍,平江始開國。少年八石弓,勇氣屢破賊。朅逢中興主,得附升天翼。當寧念豐鎬,京邑望南北。安得蕭與韓,晏歲足兵食。將軍家合肥,老大諳稼穡。一朝被簡知,舞蹈奉明敕。建牙淮水陽,諸路盡承式。孜孜竭眾智,疏鑿靡餘力。廒庾便交挽,堤閘濟危嗇。艘舸隨淺深,湖壩幾通塞。百年民力蘇,萬裏海濤息。居然奠東南,不復困供億。將軍去幾時,寢廟見顏色。火旗與雲馬,夜下不可測。父老說遺事,往往動遐憶。征夫多苦辛,國本在培植。賢孫今代將,當復守成則。東風吹客舟,清口日初昃。公忠夙所欽,再拜讀銘刻。(詩作《懷賢詩二章·平江伯陳恭襄公》)

朱厚照:肇運金湯數十載,敷土奠川,當日中流資砥柱;開漕利涉千萬年,河清海晏,今時江漢永朝宗

張瀚:漕渠之功在江淮以南者,平江伯陳瑄為大,在齊魯以北者,尚書宋禮為多。

王世懋:國朝稱治河功,前有陳平江瑄,宋尚書禮,徐武功有貞,劉尚書大夏,近則潘尚書季馴。

樊升之:賈生之治安,晁錯之兵事,江統之徙戎,是萬世之至畫也,李鄴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墾墅,平江伯之漕運,是一代之至畫也。李允則之築圃起浮屠,範文正、富鄭公之救荒,是一時之至畫也。畫極其至,則人情允協,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

談遷:江淮漕運力,其事賴恭襄。綠京書元使,黃頭歌擢郎。何人敢折柳,無歲不思棠。鄭伯渠今在,區區未足方。(詩作《平江侯陳恭襄祠》)

查繼佐:知海運之艱,猶能踵宋禮漕議悉,瑄亦飽邊大依賴也。張航海赫、朱舳艫壽之後,不可無平江。而不慊後世,以防燕而迎燕。

楊昶:天下大定,公總百萬之兵、漕百萬之粟不告勞,而京師邊鄙歲皆仰足,功亦大矣。昶嘗求公之為人,蓋好善而多略,知人而善用者也。開府之日,凡吳、楚、江、浙、荊、舒、淮、揚自萬戶以至齊民,凡有才足以幹事,智足以燭微,言足以說理,學足以博物者,無不以禮羅而置之幕下。每一政一事必謀於眾,忘己從人,擇其善者而行之。(《恭襄祠碑記》)

張廷玉:宋禮、陳瑄治河通運道,為國家經久計,生民被澤無窮。此無他故,殫公心以體國,而才力足以濟之。誠異夫造端興事,徼一時之功,智籠巧取,為科斂之術者也。

參考文獻

  1. 豐城侯李彬 新浪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