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清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清如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原文名 Qingru Chen
出生 1926年12月03日
浙江杭州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陳清如浙江杭州人,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著名選礦專家[1],我國礦物加工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2] ,博士生導師,主持了我國第一座重介質旋流器末煤選煤廠的設計、建廠、設備安裝、調試和投產的全過程,指導研究設計了我國第一台篩下空氣室跳汰機;在國內外首次將近似篩分理論成功地用於解決潮濕細粒煤的干法篩分問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廠,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獲第16屆國際選煤大會"終身成就獎"[3]

人物簡歷

陳清如(1926年12月3日- )浙江省杭州人,中共黨員,中國礦業大學選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專長礦物加工工程。1948年9月考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1952年7月畢業留校,同年9月全國院系調整時調至中國礦業學院,從事選礦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1958年12月至1960年12月由國家派往蘇聯莫斯科礦業學院進修,專攻選礦理論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1986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個人年表

926年12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46~1948年,國立英士大學(1949年併入浙江大學)電機系學習。

1948~1952年,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採礦系學習、畢業。

1952~1956年,唐山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1956~1958年,北京礦業學院煤綜合利用系講師。

1958~1960年,蘇聯莫斯科礦業學院進修學習。

1960~1970年,北京礦業學院煤綜合利用系講師、副主任。

1970~1978年,四川礦業學院礦山機械系講師、副主任。

1978~1986年,中國礦業大學煤綜合利用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深院士)。

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選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兼職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高級顧問;

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煤炭學會名譽理事;

中國煤炭學會理事;

中國煤炭學會選煤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陳清如
學校舉行陳清如院士榮獲國際選煤大會「終身成就獎」和「美國肯塔基上校獎」座談會-陳清如院士發表感言

中國煤炭技術諮詢委員會名譽委員;

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名譽院長;

國家潔淨煤規劃領導小組顧問專家組成員;

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名譽教授(1998年至今);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編委、《煤炭學報》編委;

河南理工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兼職教授;

《ParticulateScienceandTechnolo-gy:AnInternat。onalJournal》(美國出版)編委;

第16屆國際選煤大會幹法選煤技術分會主席;

學術成果

學科方向:

礦物加工工程。

陳清如教授1952年7月自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中國礦業大學進行教學科研工作。

近50年來致力於選礦理論研究及工程技術開發,注重兩者的結合,先後主持承擔並完成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為中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選礦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

60年代初,為解決難選和極難選煤的分選,陳清如研究開發了用於末煤分選的重介質旋流器並主持建立了中國首座末煤重介質旋流器選煤廠,指導設計了中國首台篩下空氣室跳汰機。這兩項科技成果至今仍是中國選煤的主要工藝和設備,為中國選煤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80年代初,陳清如突破了傳統的精確篩分概念,創立了粒群透篩概率篩分理論,並研製了系列煤用概率分級篩,解決了潮濕細粒煤的干法深度篩分這一世界性難題,在中國煤礦得到廣泛應用。該項成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3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甲類)一等獎,中國專利5項,年創經濟效益2億元以上。選煤是解決煤煙型大氣污染的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但中國煤炭資源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西部缺水地區,無法採用現行耗水量大的濕法選煤方法,選煤比例僅22%,制約了潔淨煤技術的發展,造成了燃煤引起的嚴重環境污染(如煙塵、SO?2、酸雨)和資源浪費。

80年代中期,陳清如主持研究高效脫硫降灰的干法選煤理論和技術,突破了傳統的選煤理論,發明了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方法和設備,創立了氣固濃相高密度穩態流化的選煤理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廠,其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該技術與濕法選煤相比,投資和生產費用約為濕法選煤的一半,無環境污染,被國內外同行專家譽為選煤技術的重大突破,為潔淨煤技術,尤其為缺水、嚴寒地區和遇水易泥化煤炭的分選開創了一種新的高效選煤方法。由於缺水是全球性的問題,該成果也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美、俄、加、日、澳等國也在作此項研究,但目前仍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該項成果已獲美國及中國發明專利,1996年獲國家發明獎三等獎,199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甲類)一等獎[4]

陳清如教授在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領域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創辦了選礦工程研究中心,培養了15名碩士、20名博士和3名博士後。他還廣泛開展國際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在國際上有較大的影響。近年來,他對微粉煤的摩擦靜電分選進行了新的開拓,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他主持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有:"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九五"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陳清如院士出版專著9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陳清如院士四十餘年來在礦物加工工程和能源、潔淨煤製備科技領域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六十年代為解決難選和極難選煤的分選,主持了重介質旋流器末煤選煤廠建設的全過程;為解決跳汰機的大型化,指導設計和製造了篩下空氣室跳汰機,該兩項科研成果至今仍是選煤生產中的關鍵設備。

陳清如院士於1980年以來在干法篩分領域中建立了"粒群透篩概率"的篩分理論,在物料透篩概率理論上深入地揭示了傳統的及現行的精確篩分所無法解決的潮濕煤炭和煤泥堵塞篩孔的世界性技術難題,研製出具有大篩孔、大傾角和最佳篩面長度的GS型煤用概率分級篩、 QGS型煤用琴弦概率分級篩,徹底解決了潮 濕細粒煤6mm 粒級的篩分,"煤炭乾式篩分設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潮濕細粒級煤炭的透篩概率理論及其發展"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八項。

陳清如院士於1984年開始進行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分選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經過10餘年的艱苦研究,完成了實驗室基礎研究,模型試驗研究中試以及工業性試驗研究,建立了"空氣重介質穩態流化"的選礦理論。

"50~6mm粒級50t/h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系統和設備的研究"是"八五"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於1994年6月3日通過煤炭部和黑龍江省計委組織的聯合鑑定驗收,鑑定意見是:"該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廠是國內外第一座工業應用的生產廠, 該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這是一項選煤乃至選礦領域中跨學科的嶄新的重大研究課題,用這種干法選煤方法建設選煤廠,其投資費和生產成本均為濕法選煤技術的二分之一,無煤泥水及粉塵污染,經濟效益顯著。"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方法及分選機"獲國家發明三等獎,"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的理論及發展"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一等獎。

陳清如院士目前主持的有關能源和潔淨煤技術的重大課題還有:"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00~ 200t/h大型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系統和設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細煤摩擦電選中煤與礦物質異性帶電機理研究",黑龍江省科委項目"超純煤製備優質活性炭的研究",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三產品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形成機理和分選研究"等。

2010年,陳清如院士榮獲第16屆國際選煤大會"終身成就獎"和"美國肯塔基上校獎" 。

學術論著

Fine coal (6-1mm) separation in magnetically stabilized fluidized beds ;

氫氧化鈉改性生物質作型煤粘結劑的研究;

振動穿流床物料流動及停留時間分布;

振動流雙質量概率分級篩的動力參數分析。

陳清如
陳清如院士談個人學術成長感悟

重大項目

時 間:1997

成果或成就: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分選理論及發展

成果或成就:煤炭乾式篩分設備

時 間:1996.6-1999.12

成果或成就:150t/h台大型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系統和設備("九五"科技攻關項目)

參與的程度:負責人

時 間:1992.11-1994.6

成果或成就:50t/h 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系統和設備("八五"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

參與的程度:負責人

時 間:1986.6-1989.8

成果或成就:5-10t/h 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系統和設備(煤炭部重點科技項目)

參與的程度:負責人

時 間:1980.6-1982.8

成果或成就:煤用概率分級篩的研製(煤炭部重點科技項目)

參與的程度:負責人

時 間:1983.6-1986.1

成果或成就:煤用概率分級篩系列化("六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參與的程度:負責人

專著論文

陳清如

出版或發表時間:2000

著作或論文名稱:中國西部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發展戰略的思考

出版機構或刊物:中國科協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出版或發表時間:2000

著作或論文名稱:中國西部煤炭資源利用的對策

出版機構或刊物:國家自然基金委關於西部礦物資源開發利用研討會

出版或發表時間:2000

著作或論文名稱:煤煙型大氣污染的防治對策

出版機構或刊物:黑龍江礦業學院學報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9

著作或論文名稱: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技術發展現狀與進展

出版機構或刊物:煤炭科技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9

著作或論文名稱:煤粉電廠爐前摩擦電選技術

出版機構或刊物:第二屆潔淨煤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8

著作或論文名稱:談治理中國煤型大氣污染的對策

出版機構或刊物:中國礦業大學首屆環保學術會議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8

著作或論文名稱:從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發展看煤煙型大氣污染的防治

出版機構或刊物:中國煤炭學會選煤專業委員會98學術年會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8

著作或論文名稱: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現狀與發展

出版機構或刊物:中國煤炭學會四屆三次全體理事會暨98年學術年會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8

著作或論文名稱:談治理中國煤煙型大氣污染的對策

出版機構或刊物:煤炭企業管理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8

著作或論文名稱: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技術

出版機構或刊物:煤礦現代化

陳清如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如:一生與煤相伴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7

著作或論文名稱:大力發展高效的干法選煤新技術

出版機構或刊物:首屆潔淨煤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7

著作或論文名稱:振動流化床分選細粒煤的研究

出版機構或刊物:中國顆粒學會首屆年會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2

著作或論文名稱:模擬概率篩性能合適的相關關係

出版機構或刊物:選礦雜誌

國 別:美國

出版或發表時間:1994.8

著作或論文名稱:篩分和重選理論及其應用的新進展

出版機構或刊物: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國 別:中國

出版或發表時間:1979.6

著作或論文名稱:選煤機械

出版機構或刊物:煤炭工業出版社

國 別:中國

人物生平

陳清如教授1952年7月自唐山交通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中國礦業大學進行教學科研工作,近50年來致力於選礦理論研究及工程技術開發,注重兩者的結合,先後主持承擔並完成各類科研項目40餘項,為中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選礦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

60年代初,為解決難選和極難選煤的分選,陳清如研究開發了用於末煤分選的重介質旋流器並主持建立了中國首座末煤重介質旋流器選煤廠,指導設計了中國首台篩下空氣室跳汰機。這兩項科技成果至今仍是中國選煤的主要工藝和設備,為中國選煤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80年代初,陳清如突破了傳統的精確篩分概念,創立了粒群透篩概率篩分理論,並研製了系列煤用概率分級篩,解決了潮濕細粒煤的干法深度篩分這一世界性難題,在中國煤礦得到廣泛應用。該項成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3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甲類)一等獎,中國專利5項,年創經濟效益2億元以上。選煤是解決煤煙型大氣污染的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但中國煤炭資源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西部缺水地區,無法採用現行耗水量大的濕法選煤方法,選煤比例僅22%,制約了潔淨煤技術的發展,造成了燃煤引起的嚴重環境污染(如煙塵、 SO?2、酸雨)和資源浪費。為此,80年代中期,陳清如主持研究高效脫硫降灰的干法選煤理論和技術,突破了傳統的選煤理論,發明了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方法和設備,創立了氣固濃相高密度穩態流化的選煤理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廠,其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該技術與濕法選煤相比,投資和生產費用約為濕法選煤的一半,無環境污染,被國內外同行專家譽為選煤技術的重大突破,為潔淨煤技術,尤其為缺水、嚴寒地區和遇水易泥化煤炭的分選開創了一種新的高效選煤方法。由於缺水是全球性的問題,該成果也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美、俄、加、日、澳等國也在作此項研究,但目前仍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該項成果已獲美國及中國發明專利,1996年獲國家發明獎三等獎,199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甲類)一等獎。

陳清如從周延波董事長手中接過名譽院長聘書

陳清如教授在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領域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創辦了選礦工程研究中心,培養了15 名碩士、20名博士和3名博士後。他還廣泛開展國際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在國際上有較大的影響。近年來,他對微粉煤的摩擦靜電分選進行了新的開拓,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他主持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有:"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九五"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陳清如院士出版專著9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陳清如院士四十餘年來在礦物加工工程和能源、潔淨煤製備科技領域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六十年代為解決難選和極難選煤的分選,主持了重介質旋流器末煤選煤廠建設的全過程;為解決跳汰機的大型化,指導設計和製造了篩下空氣室跳汰機,該兩項科研成果至今仍是選煤生產中的關鍵設備。

陳清如院士於1980年以來在干法篩分領域中建立了"粒群透篩概率"的篩分理論,在物料透篩概率理論上深入地揭示了傳統的及現行的精確篩分所無法解決的潮濕煤炭和煤泥堵塞篩孔的世界性技術難題,研製出具有大篩孔、大傾角和最佳篩面長度的GS型煤用概率分級篩、 QGS型煤用琴弦概率分級篩,徹底解決了潮 濕細粒煤6mm 粒級的篩分,"煤炭乾式篩分設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潮濕細粒級煤炭的透篩概率理論及其發展"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八項。

陳清如院士於1984 年開始進行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分選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經過10餘年的艱苦研究,完成了實驗室基礎研究,模型試驗研究中試以及工業性試驗研究,建立了 "空氣重介質穩態流化"的選礦理論。"50~6mm粒級50t/h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系統和設備的研究"是"八五"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於1994年6月3日通過煤炭部和黑龍江省計委組織的聯合鑑定驗收,鑑定意見是:"該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廠是國內外第一座工業應用的生產廠,該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這是一項選煤乃至選礦領域中跨學科的嶄新的重大研究課題,用這種干法選煤方法建設選煤廠,其投資費和生產成本均為濕法選煤技術的二分之一,無煤泥水及粉塵污染,經濟效益顯著。"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方法及分選機"獲國家發明三等獎,"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的理論及發展" 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一等獎。

陳清如院士目前主持的有關能源和潔淨煤技術的重大課題還有:"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00~ 200t/h大型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系統和設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細煤摩擦電選中煤與礦物質異性帶電機理研究",黑龍江省科委項目"超純煤製備優質活性炭的研究",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三產品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形成機理和分選研究" 等。

陳清如院士取得突出成就,主要有6大因素

陳清如院士是著名的礦物加工工程專家。先生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60年來一直致力於煤炭分選理論和工程實踐的研究與開發,對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礦物加工工程學科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在業界被譽為「干法選煤之父」。

縱觀陳清如60多年的治學道路,其學術思想和特點可概括為:始終堅持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生產實際進行理論研究。在開展科學研究過程中,嚴格遵守科學研究的程序。嚴謹治學,刻苦攻關。確定科研項目時具有前瞻性,考慮煤炭工業發展長遠、戰略性的關鍵問題進行開創性的研究。

通過對資料的梳理和研究可以看出,陳清如之所以能在礦物加工學科取得突出的成就,主要有下列因素:

1、良好的教育背景

從小學到進入大學,陳清如雖然生活在內憂外患、戰亂頻仍的年代,但他的長輩總是在每一個階段都為他提供了儘可能良好的學校,為他提供接受較好教育的機會。

陳清如
陳清如院士取得突出成就,主要有6大因素

2、視野開闊,瞄準學科前沿

20世紀50年代末,他曾到蘇聯留學,60年代初曾到日本實地考察,70年代初曾參加中國引進外國先進選礦設備的談判,從而使它的學識、經歷、視野和思想超過了同代人。

3、勇於創新,敢於挑戰

陳院士敢於挑戰世界性難題,研究成果發揮作用的領域較廣。科研的道路是十分艱辛的,而且需要不斷創新。創新是發展的靈魂。陳清如認為,創新的能力既包括動腦,也包括動手,是思維、想象、觀察、分析和實踐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陳清如一生從事的研究都是世界難題,他敢於挑戰發達國家都沒有解決的難題。畢生從事煤炭的洗選加工研究,研究方向明確,始終如一,持之以恆,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居世界領先水平。

4、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

陳清如院士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科研面向國家經濟建設一線。他一方面有較高的專業理論修養,一方面十分重視實踐。他認為,真知灼見要靠身體力行的實踐才能得到。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一切新思想,新課題都來自於實踐。實踐是一個學習、總結、再學習、再總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不斷的接觸實際,才能獲得新的認知,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學術思想。他的研究選題都來自於生產實踐,是阻礙國家經濟建設而需解決的問題。同時,他把理論研究成果再放到生產實踐中檢驗和不斷完善,創造了「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研究-工業性試驗研究-工業生產」嚴格的應用科學研究體系。

5、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青年時期他酷愛讀書,蘇聯作家奧斯托洛夫斯基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言:「人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偉大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此語成為陳清如畢生的座右銘。陳清如認為,有責任心的人對事業會有強烈的使命感,主觀能動性會得到充分的釋放,一個有良知的科學家應該主動承擔較多的社會責任。正是有了要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的責任心、事業心和使命感,才有不斷提高科研能力的動力,才使得陳清如不斷創造新業績。自從把礦物加工確定為終生的研究方向後,他就把不斷提高礦物加工的水平作為工作目標,並對此充滿了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6、注重學術梯隊建設,精心培養年輕人

陳清如深切地認識到,事業要一代代傳承,科研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尤其是大項目,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作為學科帶頭人,必須要為人正派,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建設好學術團隊,在團隊中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他先後培養了50多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國家尤其是煤炭行業培養和造就了一批高質量的科技人才,為礦物加工學科培養了一批接班人。 在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離不開能源保障。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煤炭是中國基礎的和主要的能源。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煤炭生產的效益,採用潔淨煤技術,提高煤炭利用的經濟和環境效益,使煤炭工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也是陳清如的願望和期待。

榮譽稱號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陳清如
陳清如院士接受校新聞中心採訪

"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多次承擔國際學術會議的執行主席[6];

世界上著名的Baron名人錄(Baron'sWho'sWho)列為1995~1996年度的名人。

人物評價

礦物加工專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選礦理論及應用的研究。主持建立了採用重介質旋流器的末煤選煤廠,解決了中國難選和極難選煤的分選;指導設計了篩下空氣室跳汰機,解決了中國跳汰選煤機的大型化;建立了粒群透篩概率理論,研製成功煤用概率分級篩系列設備,解決了潮濕細粒煤的干法篩分,在中國煤礦得到普遍應用,經濟效益顯著;成功地創建了空氣重介質穩定流態化的選礦理論和技術,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質干法選煤廠。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煤炭乾式篩分設備"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空氣重介流化床干法選煤方法和分選機"獲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著作9本。

視頻

礦大陳清如院士

著名選礦專家陳清如30S宣傳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