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滋教授1979年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博士畢業。1979-1992年在孟山都擔任研究專家。1993年任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1994-2005 年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主任及講座教授。2004-2007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院長。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1999年擔任美國化學會香港分會會長,1997-2001年擔任香港化學會會長。2003-2007年兼任中山大學藥學院院長。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不對稱構建C-C鍵的關鍵技術研究),1999年獲日本有機合成化學會 「Lectureship」獎,獲2006/07年度日本科學振興會邀請學人獎。
陳新滋教授先後擔任國際重要學術刊物「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U. S. A.)」 顧問編輯(1999-2005),「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 S. A.) 」編委顧問,「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Germany)」 編委顧問,「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編委顧問,「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地區主編 (亞洲與澳洲, 1997-2002),「Chirality (U. S. A.)」編委顧問。
陳新滋教授在均相氫化不對稱合成反應歷程研究中發現了新的機理。研究並開發了手性藥物萘普森的實用不對稱催化合成工藝,該成果入選大英百科全書1991年國際化學重大進展。他在手性催化配體和催化劑的研究中發現了螺環氧膦配體、胺膦配體、聯吡啶氧膦配體等高性能的配體和催化劑。他用兩年時間研究出一種催化劑,可以將化工廠製造氯仿時的副產物四氯化碳重新轉化為氯仿。四氯化碳能破壞臭氧層。氯仿是常用的製冷劑生產原料。目前已經能達到工業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