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履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履生(1956年6月-),出生於江蘇揚中,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1]。 他擅長中國畫、美術史論,曾獲第五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著有《神畫主神研究》《以「藝術」的名義》等,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建有陳履生美術館和油燈博物館[2]

快速導航  :詞條圖冊

中文名 :陳履生

出生日期 :1956.6

主要成就 :作品曾入選當代水墨新人獎:牡丹杯國際書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獎: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獲文化部2006年優秀專 家稱

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 展開

職業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揚中市

國 籍 :中國

代表作品 :《中國畫討論集》、《神畫主神研究》

畢業院校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目錄1個人簡介2簡歷3藝術特點4個人網站5著作目錄6另一種家園7如何理解公益性8重提臨摹9相關評價10詞條圖冊

個人簡介

陳履生,1956年生於江蘇揚中市。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學士學位[3],同時考入該院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研究生,1985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在校學習期間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古典美術編輯室主任。2002年調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員。2004年調中國美術館,任學術一部主任,《中國美術館》月刊常務副主編。2010年調中國國家博物館,任館長助理。30餘年來潛心研究美術歷史及理論,並從事美術批評、美術創作。獲中央美院首屆「張安治教授美術史論獎學基金」,獲「北京市文聯2001年文藝評論二等獎」,獲文藝報2005年「年度理論創新」獎,獲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複評暨「2005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銀獎,獲文化部2006年優秀專家稱號,獲第五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

陳履生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漢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北京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藝術視窗網總監,南京藝術學院、深圳大學、吉首大學特聘教授。

陳履生出版著作(包括編著)50餘種,其中有《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以「藝術」的名義》、《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等;發表各種論文數百篇。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個人畫集5種、文集2種。建有私人博物館「油燈博物館」。

簡歷

陳履生

1956年 生於江蘇省揚中市。1978年 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圖案專業。

1982年 畢業獲學士學位,同時考入該院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研究生。

1985年 畢業獲碩士學位。在校學習期間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

1985年 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曾任古典美術編輯室主任。

2002年 調中國畫研究院工作。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2004年 調中國美術館,任學術一部主任,《中國美術館》月刊常務副主編。

2006年 獲文化部年優秀專家稱號。

2007年 獲「美術報年度人物」。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2009年 當選為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2010年 3月,調中國國家博物館,任館長助理。11月,任副館長。

2010年 獲第五屆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當選為北京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

30餘年來在工作之餘潛心研究美術歷史及理論,獲中央美院首屆「張安治教授美術史論獎學基金」,出版著作(包括編著)50餘種,發表各

種論文百餘篇,並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或參加國內外的綜合性大展,出版有個人畫集2種。建有私人博物館「油燈博物館」。

組織並主編了大型畫集《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精品集》(四卷本)、《傅抱石全集》(六卷本)。所編的圖書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傳記資

料收入《中國美術年鑑》等。

陳履生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漢畫學會常務副會長,

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北京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

中國藝術視窗網總監,

南京藝術學院、深圳大學、吉首大學特聘教授。

藝術特點

陳履生作品:一枝春信到孤山(中國畫)

陳履生所畫的梅花前無古人,以直立的梅花姿態,以新乾的茁壯的精神,一改古人梅花出斜枝的結體方式,也一改古人所追求的老乾的蒼勁味道,同樣表現了古人賦予梅花的君子品格,卻具有耐人尋味的現代意味。他畫的梅花,注重枝幹的穿插,於千變萬化中表現出嚴謹和精心。他的這種結體方式脫離了古代的範式,來自於生活,和對於生活中的梅花的悉心觀察和研究。他通過「寫」的方式而獲得了梅花的精神品格和中國畫的「寫」的趣味,當然,他也通過古人對於梅花吟誦的一些詩句,連接了人們對於梅花在文化上的認同。

自成家法是陳履生繪畫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他的這種「陳氏風格」的畫面,構圖奇特,章法謹嚴;以書入畫,強調意境、趣味和韻致;他善於運用題款的方式,不僅補畫面的不足,而且還以這種方式作為形成自我風格的一個重要的手段。他在畫面中表現出的多方面的學養,特別是從研究出發而發之於筆端的繪畫方式,都有別於當代的一些「專業」畫家,成為當代文人繪畫的代表之一。他在畫面中表現出的書法上的功底和成就,表明了他對於承續中國畫傳統的一些基本的想法,也表現了他對於發展當代中國畫藝術的理解。

文氣勃發的陳履生的繪畫,在筆墨和精神之間的營造,所表現出來的當代文人和當代藝術的精神,是他守望的精神家園,是值得品味和解讀的一道午後的功夫茶。

個人網站

陳履生個人網站,通過簡介、理論、繪畫、書法、攝影、油燈博物館、陳履生美術館、眾人評說幾個部分組成,全面系統的呈現了陳履生的生平、作品及相關評價。

著作目錄

《中國畫討論集》(與沈鵬合編) 1986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神畫主神研究》 1987年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明清花鳥畫題畫詩選注》 1988年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台灣現代美術運動》 199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陳履生

《王石谷畫集》 1992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油畫討論集》(與劉玉山合編) 1993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甘肅宋元畫像磚》(與陸志宏合編) 1995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王鑑畫集》(與李老十合編) 1995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王時敏畫集》(與李老十合編) 1996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山水本》 1995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花鳥本》 1995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仕女本》 1995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人物本》 1995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梅蘭竹菊本》 1995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西藏寺廟》 1995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系列

《西藏民居》 1995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王石谷》(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 1996年 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

《劉國松評傳》 1996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王翬》(巨匠美術叢書) 1996年 台灣錦繡出版公司出版

《二十世紀書畫名家年齡、干支、公元、紀年速查表》 1997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龔賢山水本》 1997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八大山人山水本》 1997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畫譜·石濤山水本》 1997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王翬畫集》(上、下) 1997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王原祁畫集》(上、下,與人合編) 1997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

《一品堂冊頁精品》(王蒙等宋元明清各家共25種) 1997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一品堂手卷精品》(黃公望等元明清各家共5種) 1998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精品集》(四卷) 1999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傅抱石畫論》 1999年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物畫圖庫》(與張蔚星合編,金羊毛家庭珍藏系列) 1999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山水畫圖庫》(與張蔚星合編,金羊毛家庭珍藏系列) 1999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花鳥畫圖庫》(與張蔚星合編,金羊毛家庭珍藏系列) 1999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 2000年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以「藝術」的名義》 2002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履生筆墨·務本》 2003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時代的刃鋒——汪刃鋒研究》 2004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畫壇伉儷》 2006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黃永玉八十》 2006年 灕江出版社出版

《油燈知識30講》 2006年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繪畫的史詩——連環畫〈地球的紅飄帶〉研究》 2006年 灕江出版社出版

《黃永玉畫集》(上、下) 2006年 灕江出版社出版

《錢松喦畫集》(上、下) 2007年 灕江出版社出版

《中國油燈》 2007年 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偏鋒用筆——〈美術報〉「陳履生觀點」專欄文集》 2007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黃永玉的萬荷堂》 2008年 灕江出版社出版

《傅抱石全集》(六卷本) 2008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隨類賦彩——〈美術報〉「陳履生觀點」專欄文集 2006-2007》 2008年 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行走在非洲 「和平頌——太空飛行藝術之旅」·非洲》 2008年 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黃君璧——白雲橫貫兩岸》 2009年 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 200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陳家泠——從「靈變」到「化境」》 2009年 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楊英風——時代的呦呦之聲和鳳凰之舞》 2010年 澳門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從亞馬遜到伊瓜蘇——陳履生巴西攝影》,2013年12月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

《新中國年畫 宣傳畫》,2016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獲2016年全國美術圖書金牛獎金獎)

《紅旗飄飄——20世紀主題繪畫創作研究》,2013年1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陳履生散文集》,2014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視覺前沿》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5月

《燈下藝語》 2016年6月花城出版社出版

《陳履生書法集》,2016年6月孔學堂書局出版

《陳履生美術史論集 》 2016年06月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新中國年畫 宣傳畫》,2016年08月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吳哥藝術》,2017年9月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江洲藝話》 2018年8月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另一種家園


陳履生的藝術

家園,這個詞在中國人的生活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幾年前,眼看着北京的房價不斷往上竄,想改善居住條件的工薪階層天天盼望房價下跌,有人不惜詛咒那些開發商們趕快倒閉,卻無法顯靈。記得當時和一位對房地產頗有點心得的經商文人諮詢,他的觀點是需求很旺,——中國人和美國人不同:美國人可以租房生活一輩子,中國人最看重的是買房置地,無論窮富。山西晉商以大院體現一生的業績,在最貧窮的農村,這種觀念表現得也極為頑強。這就是中國人的共同習慣,也就是中國人的共有的家園觀。

還有另一種家園,叫做精神家園,它為一代代中國文人所極力養護修葺,視之重比生命。前幾年很多人呼籲要尋找它、重建它。

陳履生

中國文人是有共同的家園的,那是一種氣息上的相通,這種氣息生長在中國詩里,「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春眠不覺曉」、「床前明月光」,我們居住的村落、城市、家園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一樣,因為有了這詩的精神氣息而獲得了永恆的生命。

今夏在朝陽公園對面的北京畫院美術館觀看陳履生先生的畫展,隱隱約約地,而又很明確地讓我感覺到了這種可以叫做精神家園的氣息。

作為一個學者,陳履生身上具有比較典型的傳統文人的基因,這種基因

必然有詩性的一面,可是在他長期的美術史論研究和美術評論方面的工作中,詩性的一面常常被遮蔽了。詩性的遮蔽換來的是他在美術史論研究和美術評論方面做出了令人艷羨的成就,他在新中國美術史、美術編輯學等研究領域都有紮實的學術成果。而在《文藝報》、《美術報》《中國文化報美術周刊》等報刊開闢的專欄,以對現實的關注,以針砭時弊、觀點獨特、文字犀利的個人風格,對當代藝術批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可以驕傲與同儕。但是它不能滿足,或者說很不能滿足。他偶爾要喝酒,一次喝很多很多的高度白酒,酒後有很豪邁的氣概,那種生的放恣裡面是歌與俠,已經接近詩了。

早知他在為文之餘,還在一塊自留地里搞一些繪畫創作。這次看了「陳履生畫展」,才感覺到了在夜深人靜的書齋里,他有着作為一個詩人的呼吸。

比較喜歡它所畫的雪景山水,寥廓而蕭索,罕有人跡,有靜氣。靜,在中國山水畫裡,是個審美範疇,是比較高的審美境界;也是一個哲學範疇,靜極生動。有靜氣,這是要有很高的修養才能達到。在他的畫中,沒有傳統山水畫中經常出現的蹊徑、亭台、樓閣、舟橋等元素,而是以極簡的山峰和石頭以及煙雲、泉水這些有限的畫面構成元素,表現出山水畫審美的現代性,他從傳統山水中發現了不易被人察覺的現代設計元素,他大膽地拋棄了傳統山水畫的一些皴法,代之以頗有神秘感的若隱若現的結構性線描,創造了他自己的山水風格,而這種風格又和文人畫傳統氣息相通,提示了傳統文人畫在現代語境下仍然具有豐富的可能性,這也顯現了他的繪畫在語言獨創性上所具有的潛力。陳履生的這些山水畫,在天寒地凍、意境荒寒的景象中,峰石突兀,怪石嶙峋,具有相當的海拔高度,表現了他五赴西藏、走遍西藏每一個地區的切身感受。他對雪景的理解,以及對雪景意境的把握,又都可以在古人的詩句中找到合適的畫題,這正是他面對現實發思古之幽情的一種表達,是他心中詩興的勃發。他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僅表達了現代山水畫的意境和趣味,而且詮釋了傳統文人畫的在當代發展中的現代性的一些內容。

陳履生畫名的早期傳播是說他擅畫梅花,這次親見果然不同凡響,真可謂前無古人!其筆下梅花直挺而出,旁若無人,細以究之,卻是筆筆精心,於奇險中見生活。所謂寒梅傲骨,我常見到很多人筆下的梅花嬌如新婦,十分討好,讓人難以接受。履生先生的為人,以我的觀察是相當的耿介,在南京生活多年的履生先生,自然會更注重梅花的君子品格。這些梅花清雅勁拔,是履生先生心境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和古人對話,向今人表達的片片心音。

言之不足舞之蹈之。履生先生所畫梅花皆有提款,那是他繪畫思想的舞蹈。古代文人畫家善於提款,是有更精彩的意思要直接表達,也是提高身份證明自己的一個策略。——在古代,畫家的地位不如文人,文人中以擅詩為最雅,畫上題詩,那是要博得一個文化身份。大畫家齊白石,一生對其詩作十分用心,他對《白石詩草》的編輯出版,是當作傳之後世的大事來抓的。我很喜歡磁州窯白底黑繪的民間趣味,這些沒什麼文化的民間瓷器畫工,也常常即興題詩,以標榜風雅。當代畫家很多不再下筆提款了,一是提款要看文采,二是很多畫家書法的功底不夠。前幾年曾流行過所謂的新文人畫,那上面到時常有些文不對題的提款,使我想起中學的時候讀古代小說,常常碰到一段段的「有詩為證」,我基本上是跳過去不讀的,一來是因為詩耽誤故事,二來主要是因為對那些詩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履生先生博學而多文,書法功夫深厚,其提拔內涵大膽潑辣,與其決不旁逸斜出的梅花相得益彰,常常出奇制勝,自成家法,具有陳氏強烈的個性特色,見筆見性,形成了耐人尋味的藝術特徵。

作為理論家的陳履生先生堅持在承續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發展當代中國畫藝術,也有人說他是傳統中國畫精神的守望者,他的作品和他的理論是統一的,是他在理論基礎上的親自操刀實踐,理論聯繫實踐地來來往往地看他的畫就有了豐富的意味了,其中的精神守望和形式突破都是當代文化中需要用心品味和解讀的一格。

如何理解公益性

公益性是許多文化藝術單位都在反覆強調的問題。一方面是公益性會給單位帶來國家的全額撥款,並獲得了在國改企的改革潮流中的一個特殊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了關停並轉。另一方面是公益性問題的提出,強調了與身份相應的社會責任。因此,爭前者往往是不遺餘力,至於這個公益性所相應的社會責任,卻在獲得了公益性的社會地位之後被擱置一邊,或者是關心、研究、實施甚少。當然,我們今天面對的公益性也有個理解的問題——何謂公益性?怎樣才是公益性?如何花納稅人的錢?如何將納稅人的錢,轉變為納稅人和普通大眾所喜歡和認可的文化藝術項目?在新的世紀和新的現實中,是需要認真思考和正確對待的。

在公益性的文化藝術單位中,美術館、博物館和劇院是直接面對公眾的,是公益性的文化藝術單位面向社會的窗口,所以,也是考察其公益性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一個城市應不應該將美術館列為城市建設的標準件,一個城市應該建幾座美術館為合適,顯然是不能一概而論。深圳在中國是美術館最多的城市,一個國家級的何香凝美術館,兩個市級的深圳美術館和關山月美術館,與國外相比,其整體的數量不算多,但是,其實際的公益性的效能則表現出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問題,而在公益性的效能發揮方面也表現出了很大的局限性。我們已經習慣於和國外相比,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應該比較這個公益性的問題,一是國外的許多美術館、博物館在公益性的性質不變之外,其建設和維持的資金並不來自國家,而是以基金會的資金為基礎,然後加上社會的贊助。另外,國外的許多美術館、博物館有着眾多的參觀者,這既維繫了生存的問題,又表現出了公益性的特徵。所以,經常可以聽到國外的某美術館或博物館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的信息。而我們的許多美術館門可羅雀,象徵公益性的國家投入嚴重不足,卻沒有聽說有倒閉的。因為這個公益性而好死不如賴活的這類文化藝術單位成了我們這個社會在發展中的問題。無疑,從本質上來說,這種公益性是沒有意義的。

為了解決公眾性的問題,深圳的各美術館率先實行了免票制度。參觀的人數有所增加是事實,可是增加了多少,是需要實際考察的。而在增加的人數之中,有多少是專門來參觀展覽的,有多少是專門來上洗手間的,有多少是專門來納涼或休閒的,也是需要實際考察的。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免票不是體現公益性的唯一途徑,賣票也不能說明美術館就不是公益性的文化機構。

公益性的受眾不應是一個小圈子,也不應是一個小眾。公益性應該反映社會的責任,應該表現公眾的整體利益,非公益性的單位也不一定就不需要反映社會的責任以及公眾的整體利益,比如出版社,儘管在改革的潮流中大都轉變為企業,但是,出版工作仍然有着強烈的社會責任,仍然要表現出公眾的整體利益訴求。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出版如果不能為人民服務,僅僅出版一些為小圈子服務的圖書,那麼,其生存必然會出現問題。當然,在公益性的文化藝術單位中,還有畫院的問題。

重提臨摹

臨摹的意義,可能已經毋需多言,因為這是一般性的道理,然而,並不因為其道理的普遍性而能夠獲得廣泛的現實意義,相反,臨摹的重要性在當下已經顯得越來越不重要。雖然美術院校中還有臨摹的課程,可是,相對於寫生,臨摹的重要性還是要弱化許多。儘管在許多大博物館中,人們還可以看到一些畫家在臨摹名作,但給人的感覺卻是非常的古典,好像是在看古裝戲一樣,因為它離現實以及現實的要求好像是很遠很遠。在西方發達國家所表現出來的繪畫處於邊緣化的今天,繪畫的技術和對技術的追求,被觀念拋到了一邊,因此,即使仍然是繪畫形態的當代藝術,具體的色彩、空間、筆觸、形式等繪畫語言也不是考量的主要指標。所以,在中國,一些當代藝術家在「功成名就」、尤其是獲得市場的支持之後,就再也不需要自己親自動筆,繪畫成了他們設計出來的具有商標的產品,利用助手的工廠化批量生產消解了藝術家對語言的那種精妙的把握,而只有通過動手才能獲得的繪畫樂趣也就蕩然無存了。

時代的變化,決定了社會對繪畫的看法。現代社會的特點決定了以精緻的語言和精湛的表現為特色的繪畫傳統,已經失去了現實中的觀眾,而人們對於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審美,對於有學養地把握那些精緻的語言和精湛的表現,已經失去了耐心。然而,人們沒有普遍地失去對它的好感以及應有的敬重,因此,博物館中依然是人頭攢動,這不僅與現實中的藝術主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且也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其根本是,人們更多的是以一種懷舊的心態去審視這些博物館的藝術,而給予當下的藝術以一種全新的要求,這就形成了博物館的藝術與現實的藝術之間全然的不同,繪畫的衰微也就難以避免。所以,臨摹也就逐漸失去了它的現實意義。

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依附於教育而擴容的繪畫隊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因此,有人看到的是發展和繁榮,而非衰微。可是,在技術領域中,在精神層面上,當代中國繪畫所表現出來的衰微現象,卻是表面繁榮的陰影所在。如果拋開精神問題不談,技術上的提高,可以有多種手段,臨摹即是其中之一。臨摹有多種方法,有不同的要求;臨摹因人而異,因目標而不同。臨摹作為夯實基礎的寂寞之道,需要刻苦和耐心,因此,前幾代畫家將敦煌、永樂宮作為必去的基地,飲風沙,舔冰水,面壁臨摹,其意義反映在20世紀中國繪畫史的成就之中。臨摹幾乎是進入藝術盛宴的一道前菜,因此,臨摹也就成了他們的一種繪畫觀念。可是,當老師在洞窟中臨摹,學生在洞窟外逗狗,因臨摹產生的代溝反映到當代繪畫的整體面貌之中,不僅是藝術的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習藝術的態度和方法,也有了相應的不同。當下,如果要挽救繪畫,重提臨摹,重新激發人們對精緻的語言和精湛的表現的興趣,給予刻苦耐勞的傳承以應有的尊重,應該是措施之一。

相關評價

陳履生的畫,特別是他最擅長畫的梅花,也因為有文化底氣,屢屢得到好評,被譽為中國當代的文人畫,留下傳統文人畫的品格與靈魂。台灣曾有人看過他畫的澳門組畫後,專門給他寫信,稱讚他把澳門這個現代城市畫得很有古意。

陳履生畫畫,是他理論研究之餘的副產品。他發現了畫家專業化所產生的弊病,以及這弊病絲毫不為畫家群體本身覺察的不可救藥,於是他就從源頭、從原理、從常識上找原因。他發現:畫家專業化,往往喪失藝術的本真原理,使畫畫變得不好玩兒,變得很苦很累,變得不知道為什麼要畫。

陳履生的作品,是典型的文人畫,在輕鬆悠遊的狀態下,將自己的情感、趣味、修養、思想等等,藉助於筆墨,表現于山水梅花。

10詞條圖冊 陳履生陳履生 參考資料: 1. 陳履生 陳履生個人網站 [引用日期2014-05-23] 2. 陳履生藝術特色 龍藝網 [引用日期2012-09-17] 3. 新中國年畫宣傳畫(2卷) 當當網 [引用日期2019-01-03] 4. 紅旗飄飄-20世紀主題繪畫創作研究 當當網 [引用日期2019-01-07] 5. 陳履生散文集 當當網 [引用日期2019-01-08] 6. 視覺前沿 當當網 [引用日期2019-01-09] 7. 燈下藝語 當當網 [引用日期2019-01-10] 詞條標籤: 藝術家 博物館 人物

視頻

「大道不孤」系列展覽之「王輔民藝術展」現場採訪|陳履生

走進博物館-陳履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