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軼事(李富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家軼事》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富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陳家軼事
陳家在山村里是獨姓。陳家的老爺子是從山外村莊進入瑤山入贅就親的。
那一年,陳家老爺子在家中前妻病重、在出村外忙農活時,在路上就遇到一個被夫家趕出家門的中年婦女。
陳家老爺子當時見路邊處蹲有一婦人,該女的臉有淚痕,正在無聲悽涼難受。出於憐憫之意,陳家老爺子便上前盤問。
中年婦女是鄰村的,之前可能有聞陳家老爺子。中年女人向陳家爺訴說遭遇,之後她的眼淚就流遍了臉腮。
陳家爺終於得知婦女身世:該女從小不知原家,她在幼年時已被親生父母遺棄。那個時候是中國清朝末年,國人普遍多子多女。婦女原家父母子女眾多生活無着落,便把小女送人,願她能遇善主,延持幼小生命。
婦女的命運從此被改變:女人童年時做過丫鬟、少年出嫁後遇夫君是賭鬼,之後,她被賭鬼老公抵債賣給他人做了小老婆;後來婦女就被大房女人趕出了家門……
陳家老爺子也是命苦,入贅山村就親後老婆沒有生育,如今中老年後妻又患上了重病。 陳家老爺子見婦女身世可憐,反觀自己家事已知妻子重病不久於人世。於是他就向婦女提出:
「看妳也是苦命之人,現在生活沒有着落,不如妳跟我回家,我們倆個日後合夥過。」
婦女知陳家老爺子家事,就提出疑問:
「你家有老婆,別拿我這種苦命人開心了!」
說着話婦女已哭出了聲音。
陳家老爺子勸過婦女,他把家事全盤托出,然後真誠地對婦女說:
「我妻重病已不久於人世,如果妳不嫌棄,往後就和我一起過吧。」
陳家老爺子話語真誠,這婦女已知他不是戲言謊意。婦女嘆自己命賤身難,於是沒有顧忌太多,就真的跟陳家老爺子回村回家了……
這是當年山村裡的人事。這個故事後來是有續集,它一直延持到了今天。
陳家老爺子接苦命女人回家後不久,他前妻真如他之前預判,已重病不治身歿。舊時的山村農人生活困難,草草打理前妻後事後,陳家老爺子便和中年婦女開始了新的生活。
那個時候已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日子。
陳家老爺在和婦女結婚時,他年已進入60歲;他那後妻比他小有10多歲,也是快進50歲的人了。
陳家老爺子樂呀!自己一世勤勞,前妻不能生育已是他的遺憾。如今老年得子,他對待後妻兒子就尤是上心。
陳家老爺養兒時代,正是中國農村合着「大集體」時期。陳家老爺子當年已進入老年人行列,他幹不了重農活,就只能把生產隊裡放養耕牛的活計攬來做,由此抵那出集體工的年勤。
山村生產隊的人口不多,總共只有幾十口人;當年政府在山村人的原址內修建一座水庫,這個小山村是原村搬離出時,政府為村戶臨時設立的一個移民小點。
陳家老爺子為生產隊散養的耕牛有十多頭;生產隊每家戶主是配有一頭耕牛用於犁田耙地的。
陳家老爺子每天只是放養半天牛食。在上午11時後,山村的漢子從田中就陸續把耕牛解鞍回,陳家老爺子就把村內欄中的小牛放出,他合着從田中耕作回的成年牛,就一起趕往山野荒地去。 陳家老爺子放養耕牛時是有絕活,他練就和牛們「交流」的獨技;陳家老爺子用「咩咩」的口語聲,那領頭的公牛便為他維持秩序,牛們排成一串依次就會前行。
那個時候山村只是插禾種植水稻,山地上也種有紅薯和芋頭;陳家老爺子把牛群趕往遠山偏地,他把持在田邊地頭,應由牛們在荒山上散食群歡。
陳家老爺子聚的這個後妻,由於當年幼時裹了小腳,又加上為老爺子晚年得子有功勞有撒嬌之意,她生育兒子後,已是再不下地干農活重活,他們一家三口生活,就只是靠老爺子替生產隊放養耕牛,轉掙那生產隊工分換糧度日。
中國農人在那些特殊年代,是談不上生活質量什麼的;陳家老爺子人進晚年,在那個艱難歲月,能把家中女人兒子養活帶大,已經是稱得上奇蹟了!
人有生老病死自然規律,陳家老爺子在70多歲、他獨子10多歲時,有一天他從山外放牛回,突然就感覺頭腦暈眩,然後整個人就跌倒,之後他就再沒有甦醒過來。
陳家老爺子突然得的病是腦溢血急症,但當年山村的人是不知的;陳家老爺子過世後,他後續的妻子因有歲進青年的兒子照顧,後來直到兒子討親成家有了孫代後,她才無疾而終。
陳家的故事很平淡,只因瑤人居住深山已經是太偏僻,但這個民族的人也記住自己過往的故事,現在他們的生活也和其他民族人一樣,脫貧已轉入致富奔小康的征程。[1]
作者簡介
李富江,男,瑤族,廣西恭城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