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北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北科

陳北科,原名陳洸,號東石,世稱陳國舅,潮陽縣貴嶼鎮華美村人。陳北科是潮汕人的傑出代表,他於明正德二年中舉人,明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中進士,授為戶科給事中,後任大理寺少卿、黃門侍郎等職,曾陪明武宗游江南。

當時,與陳洸同朝為官的貴嶼人還有陳江。他是陳洸的從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進士,後來任南京戶科給事中。為了便於區別,民間把在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洸稱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江,稱為"南科"。

青年時期陳北科,為了在潮汕建成"四點金",與奸臣、流氓,進行尖銳複雜的鬥爭,最終贏得勝利,此事至今為人傳誦。

陳北科是潮汕地區有名的先賢,他疾惡如仇,眷戀故土,明世宗褒其為"紫閣名臣",後人則將其與林大欽、翁萬達並稱潮汕三傑。

人物簡介

陳北科與林大欽、翁萬達並稱潮汕三傑。

陳北科,字世傑,號東石先生,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於潮陽縣桂山都貴嶼,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舉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給事中,奉旨管理全國官員升降,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廣地方官員,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閣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黃門侍郎、御賜"黃門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專政,辭官還鄉,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中抑鬱而終。

陳北科為人機智、樂善好施,他與從兄陳江先後官任給事因而有"雙鳳鳴陽"之美譽。陳家兄弟又同時官任黃門侍郎,一時震驚朝野,世稱"一門雙進士,兄弟同黃門"。

平生經歷

陳北科,字世傑,號東石先生,世稱國舅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於潮陽縣桂山都(今潮陽區貴嶼鎮華美社區)。明正德二年(1507年)鄉試中舉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辛未科進士,名揚潮州府,初授戶科給事中;正德七年(1512年)與鄭一初拜在王守仁門下;正德八年(1513年)改任吏科左給事中,同年同朝好友潮人御史鄭一初在杭州病逝,北科扶其靈柩還鄉;正德九年(1514年)其母親逝世,陳洸回鄉丁憂;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湖廣按察司僉事,期間曾多次回鄉省親,每次都帶着查詢吏治情況的重任;正德十四年(1519年)陪明武宗游江南,武宗要求嶺南進貢佳果荔枝和名鮮膏蟹北科都一一拒絕;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閣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黃門侍郎,御賜"黃門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當政,辭官還鄉;嘉靖十一年(1532年)為讓貴嶼鄉民能夠欣賞到陳北科從京城帶來的字畫,就在貴嶼街最繁華熱鬧的路段搭棚掛畫,次年正式開辦貴嶼街路棚;嘉靖十二年(1533年)朝廷派欽差視察潮州府,欽差特地前往貴嶼拜訪陳北科,北科陪同欽差一起視察;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朝廷腐敗,在家鄉抑鬱而終,入祀邑忠義孝弟祠。

歷史貢獻

陳北科作為一位潮汕的先賢,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遺產,這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貴嶼街路棚了,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民居,有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等建築形式,這樣形式的民居全國只有兩個地方有,一個是北京,一個是潮汕,不過北京的四合院建築與潮汕民居相比,建築雖大於潮汕民居而精緻程度卻遠遠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門是開在房屋中軸線上的,這是四合院不能與之相比的。潮汕民居出現於明正德年間,因潮汕舊時房屋簡陋,人民無法依靠房屋來躲避自然災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陳北科就向皇帝請求讓潮汕也能有堅固的住所,因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築方面大量運用石雕、木雕等進行裝飾,而陳北科其姐為皇妃,且陳北科是潮陽人,故此潮陽當地人民大借陳國舅之名,蓋上了黃瓦屋頂,如今潮汕民居已經成為了展現潮汕文化的載體,也是潮汕人的一個精神寄託。 貴嶼街路棚被譽為天下第一街,其特點就是為期三日的露天書畫展覽,貴嶼街路棚創建於明嘉靖十二年,現今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品一覽

陳北科一生有兩個身份,一是官員,二是詩人,他一生有很多詩詞作品,現如今存世的作品仍有不少,如:《前題》、《南海歌漁》、《官橋秋笛》、《謁雙忠聖王》等,而這其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前題》了。陳北科回鄉之後,還時刻關心朝政,期望一朝能重為國家出力,他在《前題》一詩中寫道:

靈威恆著萬年容,香火於今尚熱紅。

死節睢陽人有幾,效忠唐室世難同。

雲雷百戰鬚眉吐,安史千軍瘴癘空。

古廟已昭山麓上,不辭杯酒釂英風。

典故軼事

話說陳洸中了鄉舉之後,即上京赴試。路上遇着一位姓陳的書生,兩人結伴同行。半途,那陳生突患急病,臥床不起。陳生對陳洸吐露真情,這次是奉皇命入宮認親的。自己命薄無福,只好拜託陳洸上京後想辦法見到他的姐姐,把將此事稟明。他把各種信物交給陳洸,吩咐完便斷了氣。

陳洸進京後,便頂冒死者的身份,通過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正德皇帝派人對陳洸進行詢問,校對信物,認為確實無疑,親自召見陳洸,決定讓陳洸進後宮認親。

認親那天,陳洸進入後宮,長跪於地。只見從內宮走出一隊同樣裝扮的宮娥、美女,陳洸從未見過皇后,實在無從識別,一時間被難住了。這時,他急中生智,對着眾宮人用潮州方言大聲說:"潮州阿姐,你的頭釵要掉下來了!"只見一位宮人用手去摸頭釵。陳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稱:"娘娘千秋"!這女人正是當今皇后。她連忙伸出雙手把陳洸扶起來,連稱:"國舅免禮"。

事後,陳洸將實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來因當眾認了親,二來陳洸是家鄉人,他敢將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陳洸也就假戲真做了。

當然,皇帝也知道了這件事,但為培植自己的勢力,也就將差就錯。

歷史評價

據《潮陽縣誌》:陳洸職居掖署,亦兼內直,每逢議政,皆切中時弊,且辨事公正,遂得朝中大臣佩服。

據李三洲《志原子衣冢記》稱:"以故文敏(霍韜)少許可,今海內獨稱殿撰康海、邦君顏木,而吾鄉則稱太常彭澤、給事陳洸及原子(羅虞臣)。"

據王守仁《傳習錄》:世傑為人剛毅,勇於任事,敢作敢為。

據陳微言《南越遊記》:北科其能言善辯,言辭流利、率真如此。

據《廣東通志》:陳洸(陳北科)雖其仕途生涯處於明朝大禮儀矛盾最尖銳時期,卻不受迂腐陳規的束縛,敢於藐視禮教,對當時社會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故居

陳北科故居世稱國舅府,位於汕頭市潮陽區華美社區老寨前,建於明嘉靖六年(1527),坐東向西,總面積3829平方米。由國庫出資,以皇室風格建造,採用圍牆式的建築方法,圍牆平均厚度為八十二厘米,一個大門可供出入,門檻高達六十八厘米,這在當時是除紫禁城外少有門檻這麼高的府第了。大門為皇式銅釘門,門匾額書"黃門第"。府內雕樑畫棟,屋頂為琉璃瓦加龍頭,寓意千里揚威,是封建時代皇帝詔封有功的大臣的一種殊榮。走進大門,是一個六十多平方米的廳,正廳掛着嘉靖帝御賜的"紫閣名臣"和"立朝風載"兩塊牌匾,廳的右邊牆立着嘉靖皇帝的聖旨。從現今保留下來的建築看仍可以看出陳國舅當時地位的顯赫。

站在府前可見練江蜿蜒流過,據說古代練江的商船到此皆紛紛為"黃門第"的建築形式而讚嘆不已,因其建築結構是以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故也有小紫禁城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