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凱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凱先
出生 (1945-08-28) 1945年8月28日(78歲)
重慶
國籍 中國
籍貫 江蘇南京
民族
母校 復旦大學
職業 研究員
研究領域 藥物化學和創新藥物

陳凱先[1]

藥物化學家,1945年8月28日生於重慶,籍貫江蘇南京。196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82年和1985年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曾任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教育背景[2]

  1. 1962年--1967年,復旦大學物理系 本科學位
  2. 1978年--1982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師從嵇汝運院士學習藥物研發 碩士學位
  3. 198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博士學位

人物生平

  • 1985年,公派赴法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進行訪問研究
  •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1996年04月--2004年12月,任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
  • 2004年,任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
  • 2005年03月--2014年02月,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
  • 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 2011年11月,當選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上海市科協)第九屆委員會主

研究方向

  • 致力於藥物化學和創新藥物研究,在藥物構效關係、分子設計和新藥發現領域開展了系統性的深入研究

科研成果

  • 多方面地發展和改進了藥物分子設計方法和技術,應用於多種藥物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擬和理論研究
  • 開展基於藥物與受體三維結構的藥物設計和虛擬篩選研究,發現了多種新藥先導化合物和候選新藥

主要獎項 [3]

陳凱先 迄今為止發表論文70餘篇。曾 獲中國藥學會青年科技獎等獎勵。
  • 198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關於大分子的量子化學從頭不計算方法和技術的研究成果)
  • 1986年,獲1986年度尼納·舒可倫獎(法國)(關於柔紅黴素與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
  • 199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 1994年,中國科學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1997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 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基於蛋白質和核酸三維結構的藥物分子設計的研究成果)

參考資料

  1. [1] 中國科學院
  2. [2] 搜狐新聞
  3. [ ] 中國青年網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