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允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允平
陳允平
出生 約1215-1220年
四明鄞縣
逝世 約1294-1297年
知名作品 西麓詩稿、西麓繼周集、日湖漁唱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高祖陈嘉谟曾赠右朝奉郎,曾祖陈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宦游四明,与四明汪氏联姻,遂著四明鄞县籍。祖父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宋史》有传。伯父陈卓(1167-1252),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壮岁登进士第,宦意泊如,筑有世纶堂,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父亲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家庭背景

  陳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陳司直避五代之亂舉家遷到福建莆田,高祖陳嘉謨曾贈右朝奉郎,曾祖陳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贈特進,宦遊四明,與四明汪氏聯姻,遂著四明鄞縣籍。祖父陳居仁(1129-1197),字安行,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官至華文閣直學士,奉政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卒後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文懿,學者稱菊坡先生,《宋史》有傳。伯父陳卓(1167-1252),陳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紹熙元年(1190)進士,官至資政殿大學士。壯歲登進士第,宦意泊如,築有世綸堂,閒居十六年而卒,諡清敏,《宋史》有傳。父親陳阜,陳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陳允平的家學淵源主要來自祖父陳居仁和五伯父陳卓,而猶得益於陳卓。陳允平出生時祖父已過世,五伯父陳卓就是他的啟蒙老師。有詩為證:「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絲綸。阿咸老去營西麓,不愧家聲故國臣。」([清]袁鈞《鄮北雜詩》)陳允平從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舉不利,仕途不進。一生只做過幾任小官,時間都不長,大部分時間都漫遊吳越,閒看山水,多旅居錢塘。宋理宗景定年間(1260-1264)參與楊纘、張樞等組織的臨安吟社,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創作了著名的「西湖十詠」。宋恭宗德祐時(1275-1276)為沿海制置參議官。宋帝昺祥興元年(1278)被仇家告發「約蘇劉義謀復宋」,遭圍捕,被同官袁洪救出。當時事件的全過程在[元]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詳細記載。出獄後陳允平閉門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樓曰「萬疊雲」。入元後,應徵北上元大都,後不受管,放還。北上、南歸的具體時間均不詳。尚未南歸之時,好友周密和王沂孫各有[高陽台]詞懷之。陳允平沒有參加《樂府補題》的唱和,南歸後也沒有再和故友來往,隱居山中而卒。卒後,好友張炎有[解連環]詞悼之。

作品影響

  陳允平生前頗有詞名,影響延及清代。南宋陳思《兩宋名賢小集》記載陳允平「才高學博,一時名公卿皆傾倒」,「倚聲之作推為特絕」;南宋周密《絕妙好詞》選錄西麓詞9首,名列第7位;南宋張炎《詞源》卷下評西麓詞「本制平正,亦有佳者」;清代曹庭棟《宋百家詩存》稱陳允平「清風勁節,世尤高之」;清代朱彝尊《詞綜》收錄西麓詞23首,名列第11位;清代陳廷焯《詞則》收錄西麓詞17首,名列第12位;據唐圭璋《詞話叢編》統計,清代有20部詞話都提及陳允平,其中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對陳允平的詞最為推重,共有15條談及且多是褒獎之辭;梁令嫻《藝衡館詞選》收錄西麓詞9首,在所選南宋52人中名列第7位。從這些接受情況來看,陳允平頗有詞名,人品亦為人稱道。他是可以和周密、王沂孫、張炎齊名的宋末一家。

代表詩作

   【小樓】

  寒空漠漠起愁雲,玉笛吹殘正斷魂。

  寂寞小樓簾半卷,雁煙蛩雨又黃昏。

   【登西樓懷湯損之 】

  楊柳飄飄春思長,綠橋流水繞官牆。

  碧雲望斷空回首,一半闌干無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