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書·孔奐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書·孔奐傳出自於《陳書》,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記南朝陳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 [1]

原文

孔奐,字休文,會稽山陰人也。奐數歲而孤,為叔父虔孫所養。好學,善屬文,經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舉秀才,射策高第。入為尚書倉部郎中,遷儀曹侍郎。時左民郎沈炯為飛書所謗,將陷重辟,事連台閣,人懷憂懼,奐廷議理之,竟得明白。丹陽尹何敬容以奐剛正,請補功曹史。

會侯景之亂,京城陷,朝士並被拘縶,或薦奐於賊帥侯子鑒,子鑒命脫桎梏,厚遇之,令掌書記。時景軍悉恣其凶威子鑒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見者莫不卑俯屈折奐獨敖然自若無所下。或諫奐曰:「當今亂世,人思苟免,獯羯無知,豈可抗之以義?」奐曰:「吾性命有在,雖未能死,豈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時賊徒剝掠子女,拘逼士庶,奐每保持之,得全濟者甚眾。

高祖受禪。永定二年,除晉陵太守。奐清白自守,妻子並不之官,唯以單艙臨郡,所得秩俸,隨即分贍孤寡。曲阿富人殷綺,見奐居處素儉,乃餉衣一襲,氈被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何為不能辦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獨享溫飽耳。」 初,世祖在吳中,聞奐善政,及踐祚,征為御史中丞,領楊州大中正。奐性剛直,善持理,多所糾劾,朝廷甚敬憚之。深達治體,每所敷奏.上未嘗不稱善,百司滯事,皆付奐決之。時世祖不豫,台閣眾事,並令僕射到仲舉共奐決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奐在職清儉,多所規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絕請託,雖儲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終不為屈。後主實在東宮,欲以江總為太子詹事。高宗將許之,奐乃奏曰:「江總文華之人,今皇太子文華不少,豈藉於總!如臣愚見,願選敦重之才,以居輔導。」帝曰:「即如卿言,誰當居此?」後主時亦在側,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奐又奏曰:「宋朝范曄即范泰之子,亦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後主固爭之,帝卒以總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時年七十。 (節錄自《陳書•孔奐傳》)

譯文

孔奐,字休文,是會稽郡山陰縣人。孔奐幾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被叔父虔孫收養,很好學,善於寫文章,經史及諸子百家的著作,沒有未通讀過的。

州里薦舉孔奐為秀才,參加射策考試,成績優異。後進入朝廷為尚書倉部郎中,轉任儀曹侍郎。當時左尚書沈炯被匿名信所誹謗,將要判重刑,事情牽連到朝廷中樞機關,人人都心懷憂懼,孔奐在朝廷上發表議論辮審這件事,最後終於弄清楚了。丹陽尹何敬容因為孔奐剛直不阿,請求補孔奐為功曹史。

時值侯景之亂,京城被攻陷後,朝中官員都被拘禁,有人向賊帥侯子鑒推薦孔奐,侯子鑒命令把孔奐的腳鐐手銬去掉,給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書工作。當時侯景的士兵都放蕩不羈,凶威四溢,侯子鑒是侯景的心腹,又身居高職,朝中官員看見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奐傲慢自如,毫不屈服。有人勸說孔奐道:「現在是亂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於災禍,這些異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節義來抗拒他們?」孔奐說:「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為大義而死.但又怎麼可以獻媚討好兇惡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當時賊寇剝削掠奪男人和女子,拘押逼迫士族和平民,孔奐常常保護他們,得以保全而度過危難的人很多。

高祖受禪即位後。永定二年,校為晉陵太守。孔奐清白自守,妻子兒女都不赴任所,唯自己一人乘單船到達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隨即分給贍養孤寡之人。曲阿富人殷綺,見孔奐住所樸素儉約,便送給他一套衣服,一床氈被。孔奐說:「太守有優厚的俸祿,怎麼會不能置辦這些東西,只是老百姓還有周濟不到的,不允許我獨自享受溫飽罷了。」

當初,世祖在吳中,聽說孔奐能妥善地處理政務,等到繼承帝位後,徵召他為御史中丞,兼領揚州大中正。孔奐性格剛直,善於推理,多次彈劾官吏的過失罪責,朝廷官員對他是很敬怕。孔奐深曉治國的綱領要旨,每次陳述上奏,皇上沒有一次不稱好的,朝廷百司積壓或難解決的事,都托請孔奐決斷。這時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託僕射仲舉同孔奐一起決定。 世祖駕崩後,高宗即位。孔奐在職任上清廉儉樸,對不當之處進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對此很讚賞。

孔奐性格很耿直,對私相矚託之事一概回絕,即使尊貴如太子,重臣如公候,對他感情相加,也不為此屈服。後主在東宮時,想任江總為太子詹事。高宗想答應他,孔奐便上奏章說:「江總是文筆華麗之人,現今皇太子文筆不錯,不用再從江總學習,以臣之拙見,應選擇厚道之人,來輔佐太子。」高宗又說:「按照你說的,誰居此位最合適?」孔奐說:「都官尚書王廓,品德高尚,性情敦厚機敏,可以擔當此任。」後主當時也在場,就說:「王廓是王泰之子,不可任太子詹事。」孔奐又說:「宋朝范曄是范泰之子,也任太子詹事,前代沒疑義。」後主仍固執己見,高宗最後還是任江總為太子詹事,因此忤逆了皇上。孔奐耿直如此。 至德元年去世,當時七十歲。[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名簡,以字行 。早年從父察讀《漢書》,盡得家學。南朝陳時,任會稽王主簿。入隋,任漢王府參軍。父察曾撰梁、陳二史,未成,遺令他續撰之。

又奉詔與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區宇圖志》。遷代王侑侍讀。入唐,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太子洗馬。貞觀初,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三年(629),奉詔與秘書監魏徵同撰梁、陳二史,乃據家藏舊稿,兼采謝昊(一作吳)、傅縡、顧野王諸家之書,撰成《梁書》《陳書》。官至散騎常侍。

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舊稿。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的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與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