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任忠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書·任忠傳出自於《陳書》,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記南朝陳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 [1]
原文
任忠,字奉誠,小名蠻奴,汝陰人也。少孤微,不為鄉黨所齒。及長,譎詭多計略,膂力過人,尤善騎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亂,忠率鄉黨數百人,隨晉熙太守梅伯龍討景將王貴顯於壽春,每戰卻敵。土人胡通聚眾寇抄,忠與主帥梅思立並軍討平之。會京城陷,忠堅戍晉熙,旋復京。侯景平,授蕩寇將軍。
王琳立蕭莊,署忠為巴陵太守。華皎之舉兵也,忠預其謀。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啟於朝廷,釋而不問。五年,陳軍北伐,忠將兵出西道,擊走齊歷陽王高景安於大峴,逐北至東關,克其東西二城。進軍蘄、譙,並拔之。徑襲合肥,入其郛。進克霍州。以功授員外散騎常侍,封安復縣侯,邑五百戶。十一年,加北討前軍事,進號平北將軍,率眾步騎趣淮南路。周遣王延貴率眾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貴後主嗣位進號鎮南將軍給鼓吹一部入為領軍將軍,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戶。出為吳興內史,加秩中二千石。
及隋兵濟江,忠自吳興入赴,屯軍朱雀門。後主召蕭摩訶以下於內殿定議,忠執議日:「兵家稱客主異勢,客貴速戰,主貴持重。宜且益兵堅守宮城,遣水軍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斷寇糧運。待春水長,上江周羅殉等眾軍,必沿流赴援,此良計矣。」眾議不同,因遂出戰。及敗,忠云:「陛下唯當具舟楫,就上流眾軍,臣以死奉衛。」後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辭云:「臣處分訖,即當奉迎。」後主令宮人裝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將韓擒虎自新林進軍,忠乃率數騎往石子崗降之,仍引擒虎軍共入南掖門。台城陷,其年入長安,隋授開府儀同三司。卒,時年七十七。 (選自《陳書•任忠傳》,有刪節)
譯文
任忠,字奉誠,小名蠻奴,是汝陰人。任忠小時候失去父親,低微貧賤,不被鄉里人所看重,長大後,他狡詐多變,有許多計劃謀略,體力過人,尤其擅長騎射,州中少年都歸附他。侯景作亂,任忠率領同鄉數百人,隨晉熙太守梅伯龍在壽春討伐侯景大將王貴顯,每次戰役都擊敗敵人。當地人胡通聚眾入侵搶劫,任忠與主帥梅思立合力討伐平定胡通。恰逢京師陷落,任忠堅守晉熙,不久光復京師。侯景之亂平定後,(任忠)被皇帝授予湯寇將軍。
王琳立蕭莊,命任忠為巴陵太守。華皎起兵,任忠參與策謀。華皎之亂平後,高宗因為任忠在華皎起兵之前密告朝廷,便放而不治罪。五年,陳朝軍隊北伐,任忠率領兵馬從西道出發,在大峴擊退齊歷陽王高景安,追擊敗軍直到東關,攻克他東西兩座城,進軍蘄譙,將它們都攻下了。徑直偷襲合肥並攻進外城。又進軍攻占了霍州。憑藉功勞被授予員外散騎常侍(並)被封為安復縣侯,賞邑五百戶。十一年,任忠被加封為北討前軍事,並封號為平北將軍,率領各路步兵和騎兵前往淮南路。周朝派遣王延貴率領軍隊為援軍,任忠大破敵軍,生擒延貴。後主即位,加封任忠為鎮南將軍,供給一部鼓吹樂隊。後入朝擔任領軍將軍,加封為侍中,又改封為梁信郡公,賞賜采邑三千戶。後來出京做吳興內史,加封為秩中俸祿二千石。
等到隋兵渡過長江,任忠從吳興入朝,屯軍在朱雀門。後主召見蕭摩訶以下大臣在內殿議事。任忠堅持說:「兵家認為客方與主方形勢是不同的,客方看重速戰,主方更着力穩重。我方應該暫且增加兵力堅守宮城,派遣水軍分別向南豫州和京口道,斷絕敵人運輸糧食的通道。等到春天江水漲起來,敵人的後援一定喪失,上游周羅殉等各路人馬沿江來援助,那時出擊一定獲勝。」大家商議不贊同他的意見,於是出戰。等到失敗,任忠說:「陛下只有準備船隻,向上游靠攏,我誓死侍奉保衛陛下。」後主相信了任忠,命令他出宮部署安排,任忠推辭說:「等我把事情處理完畢,立即迎接陛下。」後主命令宮人準備好行裝等待任忠,等了很長時間沒到。此時,隋將韓擒虎從新林進軍,任忠就率領幾個騎兵去石子崗投降他,並帶領韓擒虎的軍隊一起進入南掖門。皇城被攻陷,這一年任忠又攻入長安,隋朝授予他開府儀同三司。不久病逝,享年七十七歲。[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名簡,以字行 。早年從父察讀《漢書》,盡得家學。南朝陳時,任會稽王主簿。入隋,任漢王府參軍。父察曾撰梁、陳二史,未成,遺令他續撰之。
又奉詔與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區宇圖志》。遷代王侑侍讀。入唐,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太子洗馬。貞觀初,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三年(629),奉詔與秘書監魏徵同撰梁、陳二史,乃據家藏舊稿,兼采謝昊(一作吳)、傅縡、顧野王諸家之書,撰成《梁書》《陳書》。官至散騎常侍。
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舊稿。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的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與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