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丕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丕茂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陳丕茂,男,漢族,1970年12出生,廣東化州人。研究員碩士導師[1],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副主任[2]農業部南海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主任[3]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副主任

出生日期----1970年12月

出生地點----廣東化州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上海水產大學

人物經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上海水產大學漁業工程系漁業資源專業農學學士。

1992年7月至1993年7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研究見習員。

1993年7月至1998年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研究實習員。

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1998年10月至2000年7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研究生專業畢業。

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副研究員。

2007年1月至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副主任。

2007年4月至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研究員。

2008年10月至今農業部南海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主任。

社會任職

1. 廣東省人工魚礁建設專家指導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2.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漁業資源分技術委員會委員。

3. 廣東省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

4. 廣東省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技術委員會委員。

5. 中國農業高級專家庫專家[4]

6. 廣東省農業科技諮詢專家庫專家。

7. 廣州市科技專家庫專家。

陳丕茂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8. 中國水產學會會員。

9. 廣東省水產學會會員。

10. 廣東動物學會會員。

11. 廣東海洋湖沼學會會員。

12. 廣東海洋學會會員。

13. 廣東省珠海市萬山區科技興海專家委員會委員。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海洋牧場工程與漁場環境,人工魚礁,漁業資源增殖與生態安全及漁業資源生態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科研項目81項,目前主持農業行業專項等科研項目23項。

1. "十二五"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 2010.7~2014.12,主持。

2. "十二五"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子專題):珠江口人工水下構築物生物棲息地修復重建技術研究與示範,2010.1~2013.12,主持。

3. 農業部漁業局項目:廣東省2007年度海洋牧場示範區海藻吊養項目,2010.1~2011.12,主持。

4. 農業部漁業局項目:廣東省2008年度中央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2010.1~2011.12,主持。

5. 農業部漁業局項目:廣東省2009年度中央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2010.1~2012.12,主持。

6. 農業部漁業局項目:廣東省2009年度中央海洋經濟物種增殖放流效果監測評估和標誌放流研究,2010.1~2012.12,主持。

7. 農業部財政項目:黑鯛增殖放流技術規範,2011.1~2011.12,主持。

8. 農業部財政項目:真鯛增殖放流技術規範,2011.1~2011.12,主持。

9. 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與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防城港鋼鐵項目漁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2009.5~2019.5,主持。

10.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人工魚礁礁體材料生物附着物及效果研究,2010.1~2011.12,主持。

11.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廣東人工魚礁學科建設,2010.12~2013.12,主持。

12.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海洋與漁業資源監測及效果檢驗,2010.1~2011.12,主持。

13.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漁業資源監測及增殖效果檢驗項目,2010.12~2013.12,主持。

14.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汕尾金廂南和三洲澳人工魚礁區本底比選調查,2008.10~2011.12,主持。

15.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竹洲溜牛博茂江門七號廟灣等五礁區本底調查,2009.5~2011.12,主持。

16.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外伶仃南澳青洲等三礁區跟蹤調查,2009.5~2011.12,主持。

17.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汕尾遮浪角東湛江遂溪雷州烏石湛江特呈礁區跟蹤調查,2010.1~2012.12,主持。

18.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珠海高欄島貨輪擱淺漏油事故海域生態監測評估,2009.9~2014.9,主持。

19.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珠海桂山港貨輪碰撞甲醇泄漏事故海域生物資源現狀調查評估,2010.3~2015.3,主持。

20. 國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項目:防城港核電廠工程鄰近海域生物調查及漁業資源評估,2008.12~2011.12,主持。

21. 國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項目:廣東揭陽核電廠工程鄰近海域生物調查及漁業資源評估,2009.8~2012.8,主持。

22. 國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項目:惠州煉化二期項目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調查,2010.1~2012.12,主持。

陳丕茂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23. 國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項目:2010-2011年生物分析測試,2010.1~2012.12,主持。

科研成果

1. 珠江口水域中華白海豚的調查與保護,獲2009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一等獎[5]

2. 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洋生物資源及其棲息環境調查與評估,獲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 廣東海域漁業資源和漁業環境調查評估與可持續利用研究,獲2005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4. 南海漁業資源聲學調查與評估,獲2005年度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

5. 我國水產種質資源數據庫及網絡建設,獲2004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6. 北部灣中越共同漁區生物資源調查研究,獲2004年度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

7. 南沙群島海域珊瑚礁魚類資源調查、評估與管理,獲2002年度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

8. 南沙海域巽他大陸架底拖網漁業資源調查開發研究,獲1997年度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明專利

1. 一種大型海洋生物標本的裝運袋 陳丕茂; 梁沛文; 余景; 張殿昌; 唐振朝; 陳國寶; 邱永松 【中國專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2008-12-10

2. 一種海豚骨骼標本的製作方法 梁沛文; 陳丕茂; 賈曉平; 邱永松; 陳濤 【中國專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2007-11-28

3. 一種塔型生態抗風浪人工魚礁 唐振朝; 陳丕茂; 賈春斌; 陳國寶; 余景; 秦傳新; 賈曉平 【中國專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2010-11-04

4.一種車葉型生態抗風浪人工魚礁 唐振朝; 陳丕茂; 賈春斌; 余景; 賈曉平 【中國專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2010-11-04

5. 一種附着生物實驗試板的固定架 李純厚; 張偉; 賈曉平; 陳丕茂; 方良; 舒黎明 【中國專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2009-01-21

6. 一種用於在船舷安裝儀器的支架 陳國寶; 李永振; 陳丕茂 【中國專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2009-05-13

7. 一種漁探儀換能器的導流罩 陳國寶; 李永振; 陳丕茂; 梁沛文 【中國專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2009-05-13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70餘篇,參編專著25部。

出版專著

1. 《南美白對蝦健康養殖技術問答》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4

2. 《跨海越洋話輪船》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8.10

3. 《南海漁業資源與管理》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5

4. 《南海珊瑚礁魚類資源》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11

5. 《中國專屬經濟區海洋生物資源與棲息環境》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3

6. 《中國水產生物種質資源與利用》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8

7. 《廣東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評估與可持續利用對策》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6

8. 《中國專屬經濟區海洋生物資源與棲息環境圖集(上冊)》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4.10

9. 《中國專屬經濟區海洋生物資源與棲息環境圖集(下冊)》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4.10

10. 《南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漁業生態環境與漁業資源》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6

11. 《南海主要島礁生物資源調查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1

陳丕茂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12. 《北部灣漁業生態環境與漁業資源》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12

13. 《珠江口水域水生生物生態研究文集》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12

14. 《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2.9

15. 《南美白對蝦養殖》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2.9

16.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一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17.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二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18.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三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19.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四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20.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五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21.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六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22.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七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23.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八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24.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九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25. 《中國專屬經濟區生物資源及其環境調查圖集(第十卷)》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4

發表英文論文

1 Haiyan Chen, Wei Li, Pimao Chen, Haiyan Zhang, Jiexiang Li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and Precipitate of Common Artificial Reef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78(197-198):8~12

2 Yu Jing, Tang Danling, Yao Lijun, Chen Pimao, Jia Xiaoping, Li Chunhou. Long-term wa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Daya Bay, China using satellite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2010, 21(2):393-399

3 Pimao Chen, Weiwen Yuan. Demograph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growth parameter of sharks.《FISHERIES RESEARCH》,2006,78(2~3):374~379

4 Pimao Chen. The analysis for objective species of artisicial reefs area of Guangdong for enhancement.《The 15th Japan, China and Korea Fisheries Scientist Conference》, 2004:21~35

5 Yong-Zhen Li; Yan Chen; Wei-Wen Yuan; Zhao-Jin Lin; Pi-Mao Chen; Dian-Rong Sun. Fish Fauna of Coral Reef Waters in the Centre & North of Nansha Islands. 《J. Fish. Soc. Taiwan》,2000,27(3):187~200

發表中文論文

1. 陳丕茂、袁蔚文.用補充曲線參數估算最大持續產量的方法.《水產學報》,2005,29(3):397~402

2. 陳丕茂.南海北部主要捕撈種類最適開捕規格研究.《水產學報》,2004,28(4):393~400

3. 陳丕茂.南沙群島西南部陸架17種魚類最佳開捕規格和多魚種拖網最佳網目尺寸.《中國水產科學》,2003,10(1):41~45

4. 陳丕茂、詹秉義.綠鰭馬面魨年齡生長與合理利用.《中國水產科學》,2000,7(1):35~40

5. 陳丕茂、郭金富.南海北部大陸斜坡海域飛柔魚資源研究.《熱帶海洋》,2000,19(3):13~19

6. 陳丕茂、郭金富.南海北部埃布短柔魚Todaropsis eblanae (Ball)初步研究.《熱帶海洋學報》,2001,20(2):71~74

7. 陳丕茂.中山人工魚礁區漁獲物調查.《熱帶海洋學報》,2005,24(3):73~80

8. 陳丕茂.南海北部放流物種選擇和主要種類最適放流數量估算.《中國漁業經濟》,2009,27(2):39~50

9. 陳丕茂、詹秉義.綠鰭馬面魨生長和資源評析.《湛江海洋大學學報》,1999,19(3):48~54

10. 陳丕茂.中山海域浮式試驗魚礁效果研究.《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005,25(2):85~89

11. 陳丕茂.廣東人工魚礁區增殖放流種類初探.《南方水產》,2005,1(1):11~20

12. 陳丕茂.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效果評估方法的研究.《南方水產》,2006,2(1):1~4

13. 陳丕茂、李永振、袁蔚文.路氏雙髻鯊的種群統計分析.《南方水產》,2006,2(2):15~19

14. 陳丕茂、何國民、黃善銜、張利軍、曾嘉、巢健、梁小芸、黎小國.中山市人工魚礁區豐水期漁業資源調查研究.《南海水產研究》,2003(27):12~23

15. 陳丕茂、何國民、黃善銜、張利軍、曾嘉、巢健、梁小芸、黎小國.中山人工魚礁區枯水期漁業資源調查.《南海水產研究》,2004(28):17~25

16. 陳丕茂.羅氏沼蝦親蝦培育.《水產科技》,1997(2):22~27

17. 陳丕茂、郭金富.南海的頭足類資源研究.《海洋水產科學研究文集》,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9,75~81

18. 陳丕茂.羅氏沼蝦親蝦培育技術研究.《海洋水產科學研究文集》,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9,156~159

19. 陳丕茂、郭金富.南海北部中國槍烏賊資源現狀.《南海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45~154

20. 李建柱、陳丕茂、賈曉平、徐實懷.中國南海北部劍尖槍烏賊資源現狀及其合理利用.《中國水產科學》,2010,17(6):1309~1318

21. 王宏、陳丕茂、章守宇、 賈曉平.人工魚礁對漁業資源增殖的影響.《廣東農業科學》, 2009(8):18~21

22. 斯廣傑、陳丕茂、杜飛雁、陳勇、賈曉平 .深圳楊梅坑人工魚礁區投礁前後大型底棲動物種類組成的變化.《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0,25(3):243~247

23. 王宏、陳丕茂、李輝權、陳應華、賈曉平.澄海萊蕪人工魚礁集魚效果初步評價.《南方水產》,2008,4(6):63~69

24. 王宏、陳丕茂、賈曉平、章守宇、唐振朝、余景、陶峰.海水交換能力的研究進展.《南方水產》,2008,4(2):75~80

25. 斯廣傑、陳丕茂、陳勇、賈曉平 .海洋底棲生物生態學的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9):9026~9029

26. 李永振、陳丕茂.南沙群島重要珊瑚礁水域魚類資源數量分布.《水產學報》,2004,28(6):44~49

27. 郭金富、陳丕茂.南海頭足類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熱帶海洋》,2000,19(4):51~58

28. 張月平、陳丕茂、梁小芸.南海珊瑚礁周圍過渡性水域主要魚類食性與食物的關係.《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6,36(4):635~638

29. 張月平、陳丕茂.南沙島礁周圍水域主要魚類食物網.《南方水產》,2005,1(6):23~33

30. 陳海燕、陳丕茂、朱有蘭、張海燕、馬少榮.兩種鋅基複合材料的耐蝕性能.《腐蝕與防護》,2010,31(9):691~693

31. 舒黎明、陳丕茂、賈曉平、李純厚、方良、張偉.人工魚礁區海草移植的意義及應用前景 .《中國水產》,2008(10):18~19

32. 馬亞洲、陳丕茂.洪災影響下饒平柘林灣浮遊動物群落結構的初步研究.《海洋與漁業》,2008(8):14~15

33. 陳炎、陳丕茂.南沙群島金槍魚資源初探.《遠洋漁業》,2000,52:7~10

34. 郭金富、陳丕茂.南沙群島西南部陸架區底拖網頭足類資源狀況初步研究.《南海水產研究》,1998,16:1~8

35. 聞信愛、陳丕茂.廣州市番禺區青蝦人工繁育和稻田養殖試驗報告.《南海水產研究》,2002(25):50~52

36. 袁蔚文、陳丕茂.漁業資源評估中的若干問題.《南海水產研究》,2003(26):72~76

37. 陳應華、陳丕茂、李輝權.廉江龍頭沙人工魚礁區初顯集魚效果.《海洋漁業》,2007(7):16~18

38. 陳濤、陳丕茂、邱永松.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初步研究.《海洋水產科學研究文集》,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9,93~102

39. 陳國寶、李娜娜、陳丕茂、李永振、於傑、黎小國.南海黃斑藍子魚的目標強度測量研究.《中國水產科學》, 2010, 17(6):1293~1299

40. 李永振、林昭進、陳丕茂、孫典榮、陳炎、陳國寶、張旭豐.南沙群島中北部重要島礁魚類資源調查.《水產學報》,2003,27(4):315~321

41. 陶峰、唐振朝、陳丕茂、賈曉平.方型對角中連式礁體與方型對角板隔式礁體的穩定性.《中國水產科學》, 2009, 16(5):773~779

42. 陳國寶、李永振、陳丕茂、舒黎明.魚類最佳體長頻率分析組距研究.《中國水產科學》,2008,15(4):659~666

43. 陳國寶、李永振、陳丕茂.南海北部陸架區海域藍圓鰺產卵場的研究.《熱帶海洋學報》,2003,22(6):22~28

44. 王聰、林軍、陳丕茂、章守宇.年平均風場作用下大亞灣水交換的數值模擬.《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09,18(3):351~358

45. 陳國寶、李永振、陳丕茂.南海北部陸架區海域深水金線魚的產卵場.《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002(6):20~25

46. 於傑、李永振、陳丕茂、黃洪輝、杜飛雁、陳國寶.利用Landsat TM6數據反演大亞灣海水錶層溫度.《國土資源遙感》, 2009(3):24~29

47. 王聰、林軍、陳丕茂、章守宇.大亞灣水交換的數值模擬研究.《南方水產》,2008,4(4):8~15

48. 陶峰、賈曉平、陳丕茂、唐振朝、余景、王宏.人工魚礁礁體設計的研究進展.《南方水產》,2008,4(3):64~69

49. 蘇天鳳、黃建華、陳丕茂、江世貴.台灣東風螺和方斑東風螺蛋白質氨基酸組成和營養價值比較研究.《南方水產》,2006,2(3):57~61

50. 陶峰、賈曉平、陳丕茂、李輝權.廣東省澄海菜蕪擬建礁區建礁可行性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8):8608~8611

51. 陳應華、李輝權、陳丕茂、洪潔漳.大亞灣大辣甲南人工魚礁區建設效果初步評估.《海洋漁業》,2007(7):13~15

52. 周艷波、蔡文貴、陳海剛、陳丕茂、呂國敏、賈曉平.10種人工魚礁模型對黑鯛幼魚的誘集效果.《水產學報》,2011,35(5):711~718

53. 張 偉、李純厚、賈曉平、陳丕茂、方 良.環境因子對大亞灣人工魚礁上附着生物分布的影響.《生態學報》,2009,29(8):4053~4060

54. 艾紅、巫特堅、李永振、陳丕茂、林金表.應用生產函數確定網箱養殖赤點石斑魚最佳放養密度.《中國水產科學》,2001,7(4):42~45

55. 周艷波、蔡文貴、陳海剛、陳丕茂、呂國敏、賈曉平.不同人工魚礁模型對花尾胡椒鯛的誘集效應.《熱帶海洋學報》,2010,29(3):103~107

56. 張偉、李純厚、賈曉平、陳丕茂、方良.底棲生物生物量空間插值方法研究.《海洋通報》, 2010, 29(3):351~356

57. 艾紅、巫特堅、李永振、陳丕茂、林金表.真鯛網箱養殖的最佳放養密度.《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0,9(3):231~234

58. 周艷波、蔡文貴、陳海剛、陳丕茂、唐振朝、呂國敏、賈曉平.不同人工魚礁模型對褐菖鮋的誘集效應.《廣東農業科學》, 2011(2):8~10

59. 周艷波、蔡文貴、陳海剛、陳丕茂、呂國敏、賈曉平.3種光照條件下六面錐型罩式人工魚礁模型對花尾胡椒鯛的誘集效果.《南方水產》,2010,6(1):1~6

60. 張 偉、李純厚、賈曉平、陳丕茂、方 良.混凝土礁體和鐵製礁體附着生物群落多元統計分析.《南方水產》,2009,5(3):30~35

61. 張 偉、李純厚、賈曉平、陳丕茂、方 良.人工魚礁附着生物影響因素研究進展.《南方水產》,2008,4(1):64~68

62. 張 偉、李純厚、賈曉平、陳丕茂、方 良.不同材料人工魚礁應用效果評價.《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0):13203~13206

63. 方良、李純厚、賈曉平、陳丕茂、張偉.馬尾藻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9, 21(07):93~96

64. 周艷波、蔡文貴、陳海剛、陳丕茂、賈曉平.人工魚礁生態誘集技術的機理及研究進展.《海洋漁業》, 2010, 32(2):225~230

65. 蘇天鳳、江世貴、周發林、朱彩艷、陳丕茂.近江牡蠣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變異分析.《高技術通訊》, 2005,15(2):102~105

66. 蘇天鳳、江世貴、朱彩艷、周發林、陳丕茂.廣西欽洲灣養殖牡蠣線粒體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變異分析.《中國水產科學》, 2005(1):2~5

67. 陳海剛、馬勝偉、蔡文貴、杜飛雁、林欽、陳丕茂、賈曉平.粵東柘林灣海域人工魚礁投放前海水環境質量分析與評價.《海洋環境科學》,2011,30(1):48~51

68. 李永振、陳國寶、趙憲勇、陳毓楨、孫典榮、陳丕茂、張旭豐.南海區多魚種漁業資源聲學評估.《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勘測研究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391~397

榮譽獎勵

1. 2011年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青年拔尖人才"榮譽稱號。

2. 2009年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服務與推廣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3. 2009年獲中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黨組"院級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4. 2007年獲中共廣東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崗位排頭兵"榮譽稱號。

5. 2006年獲中共廣東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6. 2005年至2007年度獲廣東省直屬機關"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7. 2002年至2005年度獲廣東省海洋湖沼學會和廣東海洋學會"學會工作積極分子"榮譽稱號。

8. 1999年獲廣東省直屬機關工會工作委員會"優秀工會積極分子"榮譽稱號。

9. 1999年獲共青團廣東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相關報道

築巢牧魚的水產專家---記南海水產研究所陳丕茂研究員

從2002年開始,珠海東澳島的捕撈漁民開始發現:漁船開出去的距離比以前更遠了,捕到的魚反而更少了,幾乎不足以前一半的收成。也是這一年,陳丕茂和他的科研小組來到這裡,準備在這片海域規劃投放人工魚礁。漁民那時很不理解地說:"放了人工魚礁,我們的拖網船怎麼捕魚?"陳丕茂他們把漁民召集起來,耐心地講解人工魚礁的原理、作用,告訴漁民,如果現在不設法保護生態、修復資源,不但現在捕魚產量下降,而且將來產量也永遠不會上升了。說服漁民後,在當地政府的配合下,10萬立方米礁體的人工魚礁在422公頃的海面上建成了,為期十年的廣東人工魚礁、海上牧場工程從這裡起步。一年後漁民反映,漁船捕撈效益明顯提高1倍~2倍。2009年5月,東澳島漁村的何書記在碼頭上拉着陳丕茂的手說:"感謝你呀!現在我們的流刺網船出海,一天能多賺幾百元錢!你真是個給魚築巢的水產專家。"

紮根南海漁業資源公益性研究

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研究室副主任的陳丕茂,還有三個很重要的職務---農業部南海漁業資源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主任、廣東省人工魚礁建設專家指導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科學委員會委員。

從1992年剛畢業工作就參加南沙群島西南部陸架海域漁業資源海上調查的陳丕茂,至今已出海調查南海各海域的漁業資源超過80航次,為我國掌握南海各海域的漁業資源狀況、發展南海漁業生產、管理南海漁業資源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

近年來,他主持全國人工魚礁建設規劃、人工魚礁技術攻關、南海人工魚礁區本底及跟蹤調查、海洋牧場技術研究、南海海洋牧場建設方案制定、增殖放流技術研究、南海增殖放流實施方案制定等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為南海區乃至我國的人工魚礁建設、海洋牧場建設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攻克人工魚礁關鍵技術

人工魚礁是人為設置在海中的構造物,可為魚類等水生生物營造適宜的棲息、生長、繁育場所。陳丕茂主持的"十一五"國家863計劃課題"南海人工魚礁生態增殖及海域生態調控技術"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混凝土人工魚礁結構優化研究"、"廣東省人工魚礁本底與跟蹤調查"及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人工魚礁對淺海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效應"等多項人工魚礁科研項目的研究;突破了多項人工魚礁關鍵技術,提出了通過提高人工魚礁魚類生態誘集效果、生物附着效果、礁區物理環境造成效果、漁業資源增殖效果,從而提高人工魚礁建設效果的生態調控建設模式,主持建成了面積為2.65平方公里、投礁9.51萬空方的示範礁區1個,應用新技術、新模式建成面積分別為3.43平方公里和1.67平方公里的技術應用推廣區。據估算,示範礁區和2個推廣區的人工魚礁生態系統服務淨效益分別達1.03億元、1.33億元和0.65億元,產出是投入的20.28倍。研究成果的廣泛推廣應用,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大規模人工魚礁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推進了南海區人工魚礁的研究和建設。他主持的"全國人工魚礁建設規劃"項目,對我國沿海的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11個省(市、區)的人工魚礁建設進行了系統規劃。《全國人工魚礁建設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引領我國掀起新一輪規模龐大的人工魚礁建設熱潮。至2008年底,全國已投放人工魚礁超過200萬空方,預計到"十二五"之後一段時期內,人工魚礁建設的總規模超過1500萬空方、總投資超過60億元。

推動南海海洋牧場建設

增殖放流是重要、快捷的恢復漁業資源的有效措施。陳丕茂研究的增殖放流技術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為廣東省乃至我國的增殖放流行動提供了技術保障。他主持各項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成就顯著,首次系統地研究了廣東人工魚礁區增殖放流種類和數量,並系統地研究了增殖放流技術、標誌放流技術,為廣東進行大規模增殖放流提供了決策依據;首創一套"放流效果統計量評估法"的新方法,在國內首次定量評估了大規模漁業增殖放流的實施效果,為廣東乃至我國以後增殖放流的實施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他主持的"廣東省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構建了適合南海海域特點的"海洋牧場技術研究+人工魚礁+經濟魚蝦貝增殖放流+海藻浮式人工魚礁+漁業主管部門管理+轉產轉業漁民管護和開發"的海洋牧場立體建設模式,推動了廣東省乃至南海區的海洋牧場大規模建設。已應用這種海洋牧場立體建設模式建成海洋牧場示範區3個、正在建設6個,預計將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億元以上。此外,這種海洋牧場立體建設模式已經應用於投資3300萬元的南海區首個大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防城港鋼鐵項目漁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完成的"廣東省海洋牧場示範區項目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沿海大型海藻增殖計劃"及"防城港鋼鐵項目漁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等重要技術報告,已成為當前南海海洋生態修復、海洋牧場建設的重要依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