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農業學校

隴南農業學校現有教職工113人,專任教師56人,其中高級講師人,講師33人[1],助理講師35人;現有在校學生927人,共有個教學班。 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為方向,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深化改革為途徑,以提高質量為目的的辦學指導思想。 科技下鄉活動,推廣了農業科學技術,致富了當地農民,檢驗了學校的辦學水平,提高了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為學校開門辦學創出了一條新路子。
隴南農業學校成立於1985年8月,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農業學校1986年秋季首屆招生。原校址在武都縣黃家壩,校園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1992年舉校搬遷至成縣新校辦學,位於成縣河東開發區育才東路。校園占地面積⒊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⒈9萬平方米,實習農場占地⒊6萬平方米,校內綠樹成蔭,環境幽雅。
專業設置
學校現設有農學、園藝、計算機及應用、農業經濟管理、畜牧獸醫、電子技術應用、金屬礦選礦、外貌企業管理等七個專業;設有化學、土肥、植物、植保、電路、微機、語音、財會、語音、農產品加工、植物生理、組織培養、栽培、電子閱覽等十四個儀器設備較先進的實驗室;建立了校園網,全面實現教學、學生、行政、總務網絡化管理;安裝了電視、電話教學設備;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實習農場配有先進的噴滴灌設施,建有日光節能溫室、自動捲簾日光節能溫室。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13人,專任教師56人,其中高級講師人,講師33人,助理講師35人;現有在校學生927人,共有個教學班。
學校由隴南地區行署農牧處主管,內部管理體制是實行校長負責制。辦學形式由過去單一的中專辦學形式向多層次、多規格的方向轉變,形成了上掛下聯,高中低並舉;學期制,學分制[2],長短相結合的多種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在辦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校現有教學設施和資源潛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注重實踐教學,使理論課教學和實驗實習時數基本達到1:1的比例。
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為方向,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深化改革為途徑,以提高質量為目的的辦學指導思想。把培養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做為教育教學的總目標,不斷深化改革,強化管理,銳意進取,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大成績。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群體先進單位,全國植樹綠護綠先進單位,地區級、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為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立足於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具體做法是:把由原來培?quot;幹部型「人才,重新定位為培養」有文化、有技術"的勞動者;制訂了《隴南農校加快發展實現晉等升級的意見》,確立五年分「四步走」(破千關、奪省重、爭國重、上高職),實現晉等升級的奮鬥目標;在專業設置上提出了提高改造涉農專業,積極發展非農專業,力爭覆蓋一、二、三產業的指導思想;在教學上提倡強化理論教學,突出實踐教學,發展特長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推行'一二三計劃"(培養10名學科帶頭人,20名教師專業轉軌,30名教師學歷達標);在教材內容安排上,采?quot;增、刪、並、改"的辦法,大膽刪除教材中脫離實際和過時內容,增加新技術和「鄉土教材」內容;在實習方式上試行「3+1」、「5+1」教學模式和就業預備實習,實行招生、培養、就業相結合,為學生異地就業探索了一條通道;在考試方式上實行考教分離,在評價體制上進一步科學化。
視頻
隴南農業學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這三者都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搜狐,2018-10-28
- 移至 ↑ 職業學校學分制改革應紮實推進 ,搜狐,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