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鵲橋仙》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鵲橋仙》這首詞當作於南宋乾道九年(1173) 以後, 當時詩人在蜀地。[1]
原文
夜聞杜鵑
茅檐人靜,
蓬窗燈暗,
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
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
驚殘孤夢,
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
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釋
「茅檐」,茅屋。
「蓬窗」,簡陋的窗子。
「林鶯巢燕」,林中的黃鶯,巢中的燕子。
「杜宇」,杜鵑,傳說為古蜀帝所化,每年春天啼血而死。
「催成」,催出。
「驚殘孤夢」,杜鵑的叫聲驚醒了孤身在外的旅人的夢。
「故山」句,故鄉的杜鵑鳥的叫聲尚且不忍去聽。
「況半」句,何況自己漂泊半生寄居在異地。
賞析
上片以聞杜鵑起興。因杜鵑常在夜間啼叫,啼聲悽厲,能觸發遊子思鄉之心。再以「林鶯巢燕」加以襯托:夜深人靜,林中的黃鶯、巢中的燕子都悄然無聲,只有杜鵑依舊在悲鳴。這就突出了杜鵑啼叫聲的悲涼,也就更能勾起旅人的思鄉之情。
下片進一步寫作者聽到杜鵑夜啼的內心感受。「清淚」、「孤夢」之人,隻身寄居客地,被杜鵑夜啼驚醒,倍感淒涼。「又揀深枝飛去」,繪聲繪影,突出了「人靜」、「無聲」的氛圍,映襯出旅人客居他鄉的孤寂。末兩句進一步點明處境,壯志未酬,抱負未展,即使身在故鄉,聽到杜鵑叫聲也會難以承受,何況是在他鄉了?
全篇層 層 深入,格調哀婉,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