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放翁(夏曉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放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陸放翁》中國當代作家夏曉喻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陸放翁

鄙人斗膽閒筆想管中窺豹地描寫陸游前輩的人生,可是他老人家讓我的落筆之處多的就像光手逮刺蝟--無從下手。從他老人家的家庭背景順敘入筆吧,我看到他老人家出生於名門望族,是江南藏書世家書香門第,輩輩都出國家棟樑之才。從他老人家的宦海浮沉插敘入筆吧,讓我看到他老人家為人耿直不畏權貴,一生坎坎坷坷,遭遇四次罷官,如淺水困蛟龍。從他老人家的文學成就倒敘入筆吧,我看到他老人家如蛟龍入海如魚得水,一生筆耕不輟,有報國無門的悲憤詩,有情曠淡泊的田園詩,也有悼念前妻的愛情詩,留於後世近萬首詩。他老人家的詩詞文書法都俱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心情舒暢能寫出來的詩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心情壓抑能寫出來的詩有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的詩對後世影響最深遠。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陸游前輩有着一番評價,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趙翼評價蘇、陸兩位詩人云:「宋詩以蘇、陸為兩大家,後人震於東坡之名,往往謂蘇勝於陸,而不知陸實勝蘇也。」

陸前輩非常熱愛生活,所以就具有了善於從各種生活情景中發現詩材的眼光。我還是從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落下拙筆,去和看客一塊欣賞其妙不可言的詩篇吧。

詩的最高境界是「眼前景致口頭語」,陸前輩寫出來的詩,簡直就達到了「自言自語」的境界,就像是寫着記錄人生經歷的一篇篇「日記」。《游山西村》詩句里有一句八百多年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後人們把這一千古經典之名句,喻為人生在追求學問和事業奮鬥中,當追求目標出現錯綜複雜撲朔迷離茫然之時,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繼續去追求,結果出現了豁然開朗之景地,所以千百年來的文人墨客都非常認同他的人生感悟,契合之處倍感親切。

與君共賞《初夏行平水道中》一詩:「老去人間樂事稀,一年容易又春歸。市橋壓擔蓴絲滑,村店堆盤豆莢肥。傍水風林鶯語語,滿原煙草蝶飛飛。郊行已覺侵微暑,小立桐陰換袷衣。」平水在紹興以東四十餘里,以產茶著稱。陸游曾幾度在家鄉山陰閒居,六十五歲以後長期就住在鄉村。

清明過後初夏的一天,陸前輩出南郊去平水集市閒逛。初夏來臨,春已歸去,觸景傷情,引發出詩人的不勝感慨。

「老去人間樂事稀,一年容易又春歸。」首聯便以「老去」人生苦短之感悟而發端,抒發着:隨着年齡的增長步入了老年,缺少了年輕人激情的自己,感到生活中快樂之事越來越少了,空逝的光陰走的卻是越來越快了,轉眼之間一年的春天又結束了。當然詩句中飽含着詩人有志難伸的嗟嘆,怎能沒有「戰馬死槽櫪」的激憤。

「市橋壓擔蓴絲滑,村店堆盤豆莢肥。」頷聯描寫作者看到通往集市的橋上,肩挑貿易者的熱鬧場面:橋是過往行人的必經之路,所以橋上滿滿地擺着賣蒓絲的擔子。蓴菜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春天時人們採摘嫩葉入菜,從「壓」字可見,今年的蒓菜長勢喜人。蓴菜的葉背和嫩莖呈透明膠狀,切成絲可做成粥,其味滑膩可口,陸前輩生於江南,對於其味深有體會,一個「滑」字,最能表現蓴菜其特色。在橋畔村頭,酒店自然是少不了的。初夏時,豌豆、黃豆相繼粒綻。江南村俗,帶莢水煮,用以佐酒。村店中常可以見到用粗瓷碟子堆起幾盤以招徠顧客。這兩句詩頗能表現地方時令特點與江南水鄉的地方特色。

「傍水風林鶯語語,滿原煙草蝶飛飛。」頸聯轉筆而寫初夏的自然風光:作者遠望傍水的一片樹林,隨風傳來聲聲悅耳的鶯啼。作者近觀白牆碧瓦大戶人家的花園,碧草如煙,蝴蝶翻飛。誰不喜歡花香鳥語彩蝶翻飛的場景,作者用「鶯語語」、「蝶飛飛」的口語化動詞疊用,不僅能夠表現出初夏情景的歡愉熱鬧,更讓看客讀起來倍有親切之感,充分表現出了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愉悅的心情沖淡了出門時的憂傷情緒。

「郊行已覺侵微暑,小立桐陰換袷衣。」尾聯一般寫作者對詩篇立意的感悟,而陸前輩一改慣例,而是風趣幽默地寫自己換衣服的過程。隨着作者在郊外集市的遊覽,太陽漸漸地升到了半空,初夏的太陽也顯示出了它的夏日可畏,於是乎,陸前輩命隨從取出單衣,尋找到僻靜的梧桐樹林,站立在樹陰下很快換下了顯熱的袷衣。雖然詩人描寫的是換衣服的日常行為,但是讓看客在作者日常生活情趣的細節中,感悟到的是雅致風韻背後的真實性。

陸前輩不論在怎樣艱苦的工作環境裡,總是能用詩意的眼光苦中作樂,善於發現生活中美的景觀和樂趣。作者在五十六歲時(淳熙七年1180年),改任朝請郎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地方官。在撫州城東南有座峴山,山上有一處風景名勝叫擬峴台,擬峴台始建於北宋嘉祐二年(1057),人們在山上築高台建起了氣勢雄偉的觀景樓,古與河北幽州台、山西鸛雀樓、贛州郁孤台等齊名。陸前輩在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登臨此台。他雖然沒有就像盛唐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在登高望遠中能寫出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氣度不凡唐代五言詩之千古絕唱。但是陸前輩在登上視野寬廣高峻的擬峴台時,也寫出了「放盡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塵。」的豪邁詩句。

「層台縹緲壓城闉,依杖來觀浩蕩春。」首聯作者隨眼入筆,當登臨上一層層夢幻般高峻「縹緲」的觀景樓,反襯的遠處之城牆顯得矮小而侷促,第一感覺給人一種「騎壓」之勢。是什麼東西吸引着作者住着手杖爬山而前來呢?原來是為了觀賞「浩蕩春」。一個「壓」字突出了「層台縹緲」之雄偉壯觀,一個「浩蕩春」體現出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放盡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塵。」從頷聯看作者是帶着隨從和美酒有備而來登台的,作者倚欄而坐,酌滿酒樽開懷暢飲,觀賞春色進入悠閒的賞樂情境。越過酒樽極目遠眺千里之外,心曠神怡的如若蕩滌去了十年衣上之紅塵,心境感覺是那麼的輕鬆愉快。其實詩句中的「十年塵」,作者指自己多年來用心良苦去追求功名的勞累與疲憊,這無邊春意卻蕩滌去了詩人心中追名逐利之塵埃,仿佛心靈一下子進入了一個脫離紅塵之澄明之境。

「縈迴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醞藉人。」作者在頸聯中傳情入景托景言心,詩人懷着平和了的心態,看着環山縈迴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怎麼感覺它們失去了往日洶湧澎湃之勢,倒是充滿了和藹可親的情懷;再觀平時峻峭陡拔之一座座峰巒,也似乎平緩地低伏了它們的身軀,原來他們也在啟迪蘊藉我這位深沉的哲人。

「更喜機心無復在,沙邊鷗鷺亦相親。」尾聯隨着詩人「放下」的喜悅心態,感覺無論看到人世間什麼事物都是美好的。更高興的是詩人在此情此景中,如若洗滌去了官場中的機心械腸。望着江邊鷗鷺相互嬉戲交頸可親無憂無慮的追逐,更為詩人增添了拋卻世俗名利後的曠達興奮之情。全詩通過寫詩人登監擬峴台的所見所感,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在浩蕩的春意中,把自己在官場追名逐利的「十年塵」與機心械腸,滌盪的無影無蹤,進入了一種心曠神怡淡泊平和的心境。

陸游前輩享年八十五歲,存詩九千餘首。據歷代文人墨客雲,《示兒》之詩是陸前輩的臨終之絕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意說:當人快要死去之時,才能知道人世間之一切都是空的;因為大自然之「九州」,不可能隨着你的消失而消失。明知道「但悲不見九州同」,可是詩人還是有一件擱不下,那就是相信「王師」終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囑他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教兒子「無忘」,正是詩人自已的念念不「忘」。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所以近代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周恩來前輩,在評價宋代蘇、陸兩位詩人道:「宋詩陸游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游的愛國性很突出,陸游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只有一個愛國詩人的詩篇,才會在中華大地上流芳百世,因為它是一種振興中華的振臂呼喚。

[1]

作者簡介

夏曉喻,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