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附驥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附驥尾

成語: 附驥尾

拼音: fù jì wěi

成語出處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

成語釋義

附着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別人而成名。常作謙詞。

成語示例

俟破賊立功,庶可~以成名耳。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八卷[1]

成語典故

史記.伯夷列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以譬顏回因孔子而名彰也。」

蒼蠅附於驥尾之上,可以遠行千里;顏淵跟隨孔子,也以聖人而出名。後用為自謙之詞。

唐.溫庭筠《題李衛公詩二首》其二:「三年驥尾有人附,一日龍鬚無路攀。」唐.李咸用《和彭進士感懷》詩:「若向雲衢陪驥尾,直須天畔落旄頭。」

附着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而成名。一般用為謙詞。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夫蚊虻終日經營,不能越階序,~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多用於成名方面。也作「附人驥尾」。[2]

引證解釋

蚊蠅附在馬的尾巴上,可以遠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輩或名人之後而成名。《史記·伯夷列傳》:「 顏淵 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司馬貞 索隱:「按: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以譬 顏回 因 孔子 而名彰也。」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 漢 皇甫規 深以不與黨人為恥,數子碌碌,乃獲附驥尾。」後常用為自謙的套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苗生》:「 苗 忽至,左攜巨尊,右提豚肘,擲地曰:『聞諸君登臨,敬附驥尾。』」亦省作「 附尾 」、「 附驥 」。 南朝 宋 鮑照 《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扳龍不待翼,附驥絶塵冥。」 宋 黃庭堅 《次韻吉老十小》詩之二:「痴蠅思附尾,驚鶴畏乘軒。」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詩之三:「結髮與君友,附驥思一鳴。」《紅樓夢》第三七回:「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驥了。」[3]


參考文獻

  1. 附驥尾,漢文學網
  2. 附驥尾,國學大師
  3. 附驥尾,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