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Амазасп Хачатурович Бабаджанян〔1906.-1977)蘇聯軍事首長,二戰時的英雄坦克兵旅長。1944年蘇聯英雄,近衛第11坦克軍軍長。1975年在蘇聯裝甲兵主任任上,因所屬坦克部隊全面超過北約,成為世界最強大的裝甲力量,而成為蘇聯第二個裝甲坦克兵主帥。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馬扎斯普·哈恰圖羅維奇·巴巴賈尼揚

外文名:Амазасп Хачатурович Бабаджанян

國 籍: 蘇聯

民 族: 亞美尼亞

出生日期: 1906年2月18日

逝世日期: 1977年11月1日

職 業: 裝甲坦克兵主帥

主要成就: 參加衛國戰爭;在任時所屬坦克部隊全面超過北約

出生地: 恰爾達赫雷村

信 仰: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勝利之路》

人物生平

亞美尼亞人,1906年生於阿塞拜疆恰爾達赫雷鎮,出身於農民家庭。1925年參加蘇軍。1928年加入 蘇聯共產黨。1929年畢業於 外高加索步兵學校,在外高加索軍區任排長,後歷任獨立營黨委書記,連長、營長、團副參謀長和 巴庫防空要地司令部科長。1938年10月起在列寧格勒軍區任機槍團副團長,擔任此職時參加了1939—1940年 蘇芬戰爭。   

衛國戰爭時期,1941年6月就在前線作戰,參加過 莫斯科保衛戰,任步兵團團長,後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42年9月成為機械化旅旅長,1943年8月在米哈伊爾·葉菲莫維奇·卡圖科夫的坦克 第一集團軍編成內,參加了 庫爾斯克交戰。在奧博揚以南狙擊德國第48坦克軍成功,10月反攻一開始,該旅就參加粉碎當面德軍,攻占托馬羅夫卡地域德軍堅固防禦樞紐,並在博戈杜霍夫方向繼續擴大突破口的戰鬥。 因此戰功改稱 近衛機械化第20旅。1944年3月在坦克集團軍編成內積極參加了解放 右岸烏克蘭的戰鬥。4月因在 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中所屬旅首先強渡 德涅斯特河成功,從而包圍了德國坦克第一集團軍,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8月升為近衛坦克第1集團下屬近衛坦克第11軍軍長。參加了消滅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 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而後隨集團軍轉隸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 朱可夫指揮下參加了維斯瓦河— 奧得河戰役、 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和 柏林戰役,徹底消滅了 納粹德國。   

戰後,巴巴賈尼揚進總參軍事學院學習,而後歷任集團軍參謀長(1949—1950)、集團軍司令和喀爾巴阡軍區第一副司令(1950—1959)、1959年成為敖德薩軍區司令、1967年成為馬利諾夫斯基裝甲兵學院院長,10月成為蘇聯第7個坦克兵元帥,1965年5月為蘇軍坦克兵主任。在任坦克兵主任期間,蘇軍坦克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明顯超過 北約,為表彰他為捍衛社會主義陣營做出的突出貢獻,於1975年晉升裝甲坦克兵主帥。他還是蘇聯第六、七屆最高蘇維埃代表。1977年11月1日死去。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處女公墓。

榮譽

獲列寧勳章3枚, 十月革命勳章1枚, 紅旗勳章4枚,一級 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 庫圖佐夫勳章1枚,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一級 衛國戰爭勳章1枚, 紅星勳章2枚,三級「在蘇聯武裝力量中為祖國服務」勳章1枚,外國勳章、獎章多枚。[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