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生於公元前315年,死於公元前230年,薩摩斯人(愛琴海薩摩斯島)。古希臘第一個著名天文學家。 阿利斯塔克曾就學於雅典學園。他曾經提出了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的最有獨創性的科學假說。他是歷史上最早提出日心說的人,也是最早測定太陽和月球對地球距離的近似比值的人。阿利斯塔克認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軸上自轉,每年沿圓周軌道繞日一周,太陽和恆星都是不動的,而行星則以太陽為中心沿圓周運轉。這是古代最早的樸素日心說思想。早在托勒密之前,就有人提出過地動的學說,最著名的一位就是阿利斯塔克。阿利斯塔克出生於愛琴海上的薩摩斯島。按照阿利斯塔克對宇宙的設想,天上的太陽和恆星是固定不動的,太陽在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則是圍繞着太陽的圓形軌道在運行。在他的那個時代,他的學說遭到了疑問和排斥,而且對恆星視差的觀測也沒有支持他地球在動的理論。 阿利斯塔克用數學精密地計算出太陽的半徑為地球的七倍(實際上是一百零七倍),故宇宙中最大的物體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因此認為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和行星則以太陽為中心做圓周運動。地球每年繞太陽公轉一周,同時又每日自轉一周。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約是月亮與地球的十九倍。阿利斯塔克的研究,開創了人類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天體的距離和大小的歷史;證明了天體並不是神秘莫測的,而是複合規律的實物;並且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對它們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