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都拉·巴達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都拉·巴達威
出生 1939年11月26日
檳榔嶼
國籍 馬來西亞
別名 巴達維
職業 第5任馬來西亞首相
知名於 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
知名作品

阿都拉·巴達威,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生於1939年11月26日。1999年1月8日,前任首相馬哈迪改組內閣,委任原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一躍而為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阿都拉作為巫統元老及資深內閣部長,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儘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目錄

1簡介

2生平

3教育

4政治背景

簡介

阿都拉1939年11月26日出生在馬來西亞檳榔嶼,他的全名是阿都拉·哈吉·艾哈邁德·巴達威。阿都拉出身於馬來西亞北部的檳榔嶼州的一個名門望族,他的父親是目前的執政黨巫統的創始人之一[1] ,母親是巫華混血兒,他生長在馬來西亞北部的檳城,一個華人聚居之地,從小也深受多元文化的薰陶。他不但熟悉華人的風俗人情,甚至還會講當地華人慣用的方言:福建話。

履歷

阿都拉在父親去世後步其後塵邁入政壇,他在1965年加入馬來民族統一機構,1979年當選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1984年當選為巫統副主席。他在1991年3月到1999年1月間擔任外交部長,1998年底出任處理國家經濟問題的國家經濟行動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在他的前任安華被解職之後,阿都拉於1999年被任命為副首相,1999年1月8日起出任副首相兼內政部長。巴達維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生活簡樸,有廉潔先生的美稱,2003年10月31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辭職退休,時任副首相的阿都拉便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5任總理。

阿都拉·巴達威,馬來西亞首相

1999年1月8日,當時的首相馬哈迪宣布內閣改組,委任原外交部長拿督斯里阿都拉巴達威為副首相兼內政部長,中止了外界對副首相人選的猜測,也使阿都拉成為備受萬眾注目的政壇明星。作為內閣資深部長及巫統元老的阿都拉,的確具備了出掌這兩個重要職位的資格;而且,基於政治現實,馬哈迪也有必要儘快委任一名副手,以填補權力真空;溫文爾雅,形象清廉的阿都拉,遂成為馬哈迪的選擇。

阿都拉在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監,1978年全國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八零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八零年九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在巫統重量級領袖當中,阿都拉巴達威無疑是相當出色的一位。特別是巫統黨內充斥金錢政治、朋黨主義及裙帶風的時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更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統的聲譽,並能廣為黨內不同陣營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可說充滿波折。而且,他的沉浮,完全繫於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因此,他可說是「子承父業」,

生長在一個政治世家,並與巫統有着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這也是為何在八七年巫統黨爭中,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並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並加入巫統。這與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華的背景相當接近。

不過,兩者雖然同是來自檳州,並先後在馬來亞大學受教育,份屬「師兄弟」,阿都拉和安華的作風,卻完全不同。在氣質上,阿都拉沒有安華「狂飈英雄」式的傳奇色彩,也沒有安華雄辯滔滔的口才,即使在青春煥發的大學時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着、冷靜及溫文的人物;他的溫和形象儘管沒有安華那麼突出,但是,也全無安華鋒芒畢露,咄咄迫人的銳氣,更容易為人接受。

因此,這兩者在氣質、個性上的回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日後在意識形態、政治鬥爭路線、行事作風及價值觀念的差距。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

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檳州巫統聯委會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着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他在接下來幾年官運亨通,於1981年升做首相署部長,同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並出任巫統檳城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中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再於八六年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他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新巫統成立,他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在1990年巫統黨選中,他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九一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九三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那吉、丹斯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阿都拉在1995年十二月卅日宣布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結果他順利的重奪巫統副主席之職。

生平

參政前

阿都拉參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體育部副總秘書。1978年全國大選,他中選為檳城甲拋峇底區國會議員,之後於1980年受委為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並於同年9月擢升為直轄區副部長。

阿都拉的父親也是一名巫統領袖。他的家族與巫統有着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因此,他也就「子承父業」。八七年巫統黨爭中,這成了他最終選擇歸隊的一個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檳城接受教育。他於1964年畢業於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後加入巫統。他的背景與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華相當接近。

因此,這兩者在氣質、個性上的迥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日後在意識形態、政治鬥爭路線、行事作風及價值觀念的差距。在安華被馬哈迪吸納進入巫統,並在檳城峇東埔參選以來,阿都拉便感到這位「同鄉兼學弟」的威脅。 爾後,兩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別是在巫統檳州聯委會中,安華以後來居上之勢,登上檳州巫統主席職,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當時的巫統黨員,有着難以取捨的矛盾情意結。

踏入仕途

1981年,阿都拉升做首相署部長,並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兼出任巫統檳州聯委會主席。1984年,他中選為巫統副主席,並出任教育部長。1986年,阿都拉被調任為國防部長。1987年巫統黨選中,他參與東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隊,與拿督斯里馬哈迪的A隊抗衡。阿都拉雖在這次的黨選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職位,但其部長職位較後卻被撤除,不過他卻選擇繼續效忠巫統。1988年,新巫統成立,阿都拉受委為最高理事會成員,繼而受委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統參加國家經濟諮詢理事會,擔任重組社會小組主席。 在1990年巫統黨選中,阿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蟬聯副主席,並於1991年在內閣改組中受委為外交部長。不過,他卻在1993年巫統改選中站在元老派的陣營,結果以微差的票數敗給宏願隊的拿督斯里納吉丹斯里慕尤汀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職位,但他仍被委任為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1995年12月30日,阿都拉宣布參選1996年巫統副主席職位,最終順利獲勝。

2003年10月31日,正式從馬哈迪手中接任馬來西亞第五任首相。 2004年,馬來西亞進行第十一屆大選,阿都拉以新首相效應,讓國民陣線大勝90%的國會議席。[3]

2008年3月8日,馬來西亞進行第十二屆大選,以阿都拉領導的國民陣線遭到挫折,失去了超過三分之一國會議席[4] 。 2008年10月阿都拉原定於2010年轉讓職權給其副手拿督斯里納吉,由於遭到巫統高層的壓力下,被逼提早至2009年3月的巫統黨選後轉讓職權,同時也不尋求蟬聯巫統主席職.

2009年4月2日,阿都拉正式卸下首相職務,把職權轉讓給納吉,納吉因此成為了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5]。 2009年4月3日,阿都拉獲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封賜"敦"勛銜[6]

教育

中學: Bukit Mertajam High School, Penang Methodist Boys School 大學: 1964年 ,馬來亞大學,回教研究系 (Bachelor of Arts in Islamic Studies)

政治背景

政黨

1964 加入巫統

1979.2.2 巫統檳州聯委會副主席

1979.2.2 受委巫統最高理事成員

1980.9 檳城州聯委會主席

1981.6.27 中選巫統最高理事成員(廿年來首名中選的檳城人)

1984 甲拋峇底巫統區會主席

1984.5.25 巫統黨選,625票中選副主席

1984.7.14 巫統教育局主任

1987.4.24 巫統黨選,879票中選副主席,排名第二。

1988.2.21 新巫統籌委會成員之一

1988.4 甲拋峇底新巫統區部主席

1988.9.9 新巫統副主席(被委)

1988.9.10 新巫統九人工作隊成員

1990.11.30 巫統黨選,以 953票中選,排名第二。

1993.11.4 巫統黨選,角逐副主席失敗

1993.12.11 被委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

國州議席

1978大選 甲拋峇底國會議員(總共當了六屆)

1990.10 大選 第四次擊敗對手,得票 17,025,四六精神黨的阿末哈迪阿旺只得 7,174票

1995.4.25大選 在甲拋峇底第五次擊敗對手,以 17,834票打敗四六精神黨的Naser Mohd Radzi

官職

1964 加入政府部門,公共服務局助理秘書

1971.6 文化、青年體育部總監

1975.6.1 文化、青年體育部副秘書長

1978.6 辭去公務員職業

1978.7.27 聯邦直轄區政務次長

1980.9.16 聯邦直轄區副部長

1981 首相署部長

1984.7.14 教育部長

1986.5.7 國防部長

1987.5.7 離職

1991.3.15 外交部長

1999.1.8 副首相兼內政部長

資料來源